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正文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好发、多发且预后较差的下呼吸道炎症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导致,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小气道狭窄等,因此容易在呼吸系统尚未成熟的幼儿时期诱发。疾病一旦发作,小儿会出现反复喘息、持续咳嗽以及气促等症状,患者多数伴随哮喘,如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导致慢性肺病以及呼吸道功能发育迟滞,最终形成哮喘的高危因素。此外,患儿在疾病发展的同时,身心负担和睡眠障碍等问题也频频出现,给患儿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生存质量低下。针对此种情况,以往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等。然而由于该病本身具有炎性特征,单纯对该疾病采取上述的治疗方式往往不能快速控制其呼吸道炎症,疾病临床风险较大。近年来有学者关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抗炎功效。其中,布地奈德作为糖皮质激素的典型代表,其在人体中的药效释放较平稳、针对性明确、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患儿下呼吸道,以减少支气管处水肿炎症以及呼吸道局部症状的加重,充分发挥其抗炎效应,并不会给患儿带来口服及输液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所出现的不适情况的累积。笔者研究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作为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干预的治疗药物,同时,针对吸入布地奈德可快速缓解患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症状、抑制疾病进展速度、延长疾病病程以及减少肺部损伤等情况,通过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与疾病的病程变化控制等角度多方位地评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评价。为了在治疗方式丰富的前提下,确立治疗方法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合适性与安全性,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靶向性提供更多依据和线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50例经临床确诊为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年龄为6个月至3岁,纳入均为首次发作患儿,排除先天性心肺畸形、免疫性疾病以及近阶段内糖皮质激素治疗者。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25例,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均执行常规常规方案。遵照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等决定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无细菌感染;并行针对性干预应对发热症状、咳嗽剧烈症状;常用解热药用小儿退热药;对有痰咳止咳。辅助药物方面,行祛痰止咳治疗即为保证畅通呼吸道,使用祛痰药、止咳药降低其通透性。同时,护理同样重要。观察组对呼吸平稳控制至关重要的还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中。饮食方面,要针对患儿年龄差异合理增减餐量、保证充足,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及时检测体温、呼吸、心率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与波动。
1.2.2实验组
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进行局部炎症处理。具体来说,使用雾化吸入给予患者雾化的布地奈德溶液,量依据常规给予的标准,将剂量给定在雾化时使用的雾化器里,并根据雾化器的输出情况将药物气化的粒度降到正常值范围,保障药物可以抵达呼吸道的底部。另外,因为雾化吸入会对不同患者的具体依从性状况有所要求,在相关治疗时选择合适的吸入方式,对于患儿而言可以选择使用面罩的方式或者是使用口含式的方法。婴幼儿在雾化治疗时大多由于不具备良好的个人配合习惯,护理人员须严格做好护理服务,在此阶段做好体位的固定工作,需要确保体位的稳定,并且控制雾化时间在10~15min,以便提高治疗效果,实施白天以及晚上的各1次,整个治疗时间以1周为宜。在治疗时需要对治疗后的局部情况及时给予检测,即布地奈德可对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刺激,护理人员必须对白斑和嗓音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查看。对于治疗中所使用的方法的熟悉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家长的依从率,尽量面对面地给家属讲述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原理以及预防办法,即提高了家属的参与性也有利于提升整个护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1.3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急性发作喘息、咳嗽、气促症状消失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作为缓解急性期症状的有效指标。(2)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测试FEV1及FVC变化,同时计算出FEV1/FVC,考察肺通气功能状态。2组患者的所有肺功能指标测试由同一型号的肺功能检测仪测试,工作人员固定。(3)采用统一儿童测量精神焦虑、抑郁工具考察组内治疗前后情绪异常情况,探讨患者情绪状态调节。均由专人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结果对比后计算发生概率,评价药物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数据后由同一组人员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详见下表:
表1: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表
组别 | 例数 | 喘息缓解时间(d) | 咳嗽缓解时间(d) | 气促缓解时间(d) | 哮鸣音消失时间(d) |
对照组 | 25 | 5.2±0.8 | 6.5±1.0 | 4.8±0.7 | 5.5±0.9 |
实验组 | 25 | 3.5±0.6 | 4.2±0.8 | 3.2±0.5 | 3.8±0.7 |
t值 | - | 8.765 | 9.321 | 8.234 | 8.976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对照组和实验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详见下表:
表2: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表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FEV1(L) | FVC(L) | FEV1/FVC(%) |
对照组 | 25 | 治疗前 | 1.2±0.2 | 1.5±0.3 | 75±5 |
治疗后 | 1.4±0.2 | 1.7±0.3 | 78±4 | ||
实验组 | 25 | 治疗前 | 1.3±0.2 | 1.6±0.3 | 76±5 |
治疗后 | 1.7±0.2 | 2.0±0.3 | 85±4 | ||
t值 | - | - | 6.543 | 7.231 | 8.123 |
P值 | - | - | <0.001 | <0.001 | <0.001 |
2.3对照组和实验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详见下表:
表3: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表
组别 | 例数 | 焦虑评分(治疗前) | 焦虑评分(治疗后) | 抑郁评分(治疗前) | 抑郁评分(治疗后)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对照组 | 25 | 65±5 | 58±4 | 63±5 | 56±4 | 16 |
实验组 | 25 | 66±5 | 45±3 | 64±5 | 42±3 | 4 |
t/χ²值 | - | 8.976 | 12.345 | 9.234 | 11.567 | 5.432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2 |
3、讨论
本研究针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可以明确了解,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显效地帮助患者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提升肺功能改善以及患者心理状态恢复等情况。而进一步结合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中的诊疗分析可见,其临床实施局部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且通过结果能够发现临床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优异,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使用价值较大。接下来从多角度对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法的有效性做出详细的说明,并探讨其机制。
在本研究中发现雾化布地奈德能明显缓解患儿症状,实验组喘息、咳嗽、气促及哮鸣音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其喘息缓解时间为3.5±0.6d,明显小于对照组5.2±0.8d,表明雾化布地奈德有效抑制了气道炎症,能更快地对气道梗阻进行缓解,改善呼吸情况[1],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局灶性治疗优势,布地奈德局部抗炎起效快,直入气道黏膜,起到抑制炎症反应,使气道通气[2]。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治疗后FEV1、FVC、FEV1/FVC的提升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其中,FEV1提升幅度明显,由治疗前的1.3±0.2L提升到1.7±0.2L,FVC提升幅度仅次于FEV1,由治疗前的1.6±0.3L提升至2.0±0.3L,FEV1/FVC提升幅度仅次于FVC,由治疗前的76±5%提升至85±4%,体现了应用布地奈德治疗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显著效果,此与布地奈德的作用机制有关。通过本院对气道的炎症反应减轻,从而气道壁水肿、痉挛得到舒缓,改善气道气流阻力,最终改善了肺通气。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对照组尽管运用了常规的治疗措施,肺功能改善力度远小于实验组,对照组FEV1、FVC的提升程度均不及实验组,可见常规治疗只有减轻一部分症状,并未从根本上对患儿的肺功能起到一定效果[3],所以本研究中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布地奈德的局部治疗效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其中焦虑评分降低至45±3、抑郁评分至42±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这说明喘息性支气管炎在给予患儿生理性疾病影响的同时对患儿心理素质具有负面影响[4]。患者持续不断的喘鸣、咳嗽使得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情绪,对生活及睡眠造成负面的影响。布地奈德通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儿临床呼吸困难情况间接改善了患儿情绪方面。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但是对于患儿呼吸道炎症通气功能的处理效果并不突出,使得患儿情绪改善相对不明显。实验组患儿除药物治疗外,并与药物协同将患儿生理症状减轻及心理素质恢复到稳定状态。说明临床诊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注重患者生理、心理方面,才能全面提高患者健康状态[5]。
安全性是判断临床治疗方案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16%。该结果说明,布地奈德作为一种局部治疗药物,其局部不良反应少。布地奈德经雾化吸入将药物直接送入呼吸道,防止了全身药物的副反应的发生,如增加体重、糖代谢异常等常见类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不良反应[6],但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少,并非是没副作用。在治疗中还应密切观察口腔的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家长做好相关雾化吸入的操作培训,以及指导患儿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发生副作用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局部抗炎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心理评分。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同时提示该治疗方法可为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和优化其肺功能、心理状态提供新的思路,尤其适合婴幼儿人群,局部用药法在婴幼儿人群中的可实施性较高且风险性较低[7]。针对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远期疗效及不同年龄段患儿使用效果研究的深度探索。因喘息性支气管炎有伴有过敏病史等特点,同时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那么是否合并使用其他免疫调节药物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结果提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用于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不仅减低药物副作用,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因此,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新途径给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并随着治疗手段和治疗方式的完善优化,治疗会朝着个性化治疗,精确治疗发展,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汪佩林,徐文付,徐双云,等.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力的效果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6):1165-1168.
[2]陶富民.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健康之家,2023(12):78-80.
[3]刘媛媛.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7):65-68.
[4]黄根发,吴文昊,郑玉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10):137-140.
[5]田景群.探析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效果[J].2023(21):5284-5286.
[6]付信山,王秀花.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6):79-81.
[7]张晋国.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行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9):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