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早期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并发症;血糖代谢;血气分析
正文
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些年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确实呈增多趋势,在各地的相关调查中也有部分地区GDM发病率已经超过10%[1]。究其原因,简而言之与孕妇自身情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关系,对孕妇来说,将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例如有关部分病例需要选择紧急剖宫产手术,或产后持续性大量阴道流血等并发症[2]。对于胎儿和新生儿而言,在子宫内长期处于高浓度糖原环境中会扰乱正常的代谢通路,简单来说即影响器官发生发育进程。新生儿脱离母体环境后由于自身机体代谢还未成熟,更容易引发低血糖症、黄疸等并发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将影响其整体品质,严重的会导致死亡[3]。目前医学界对于GDM相关诊治已达成共识,但从具体作用机理来看例如不同喂养方式是否导致GDM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细节,均需要更多临床的观察数据。该研究以GDM新生儿合并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的临床并发症为基础,通过探讨分析血糖、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临床指标数据,为制定相应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6月至2025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分娩产妇以及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患儿100组。入组标准:产妇年龄范围是在18~40岁生育年龄范围内;均为单胎妊娠,也就是没有双胞胎等等额外影响胎儿的情况存在;孕期处于34~42周之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宝宝发育处在同一水平上;且每组病历资料相对齐全,能够用来后期的观察分析。排除标准:产妇本身有非常严重的疾病存在,主要包括心脏疾病或者是肝、肾疾病等等,这些疾病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胎儿,从而对观察重点造成干扰。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存在先天畸形或者是染色体出现异常的情况,则表示这些新生胎儿本身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无法将其分开作为单个因素来进行观察GDM带来的影响。再者就是孕妇本身在怀孕过程中出现非常严重性的并发症存在,主要包括重症子痫以及梗阻性黄疸等情况,这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并发症问题对于整体结果造成误导性。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观察组GDM产妇50组以及新生儿(2)对照组非GDM产妇50组以及新生儿。
1.2方法
数据资料收集选择在我院2023年6月至2025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分娩产妇以及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患儿100组。问卷调查内容为填写数据前通过标准表格式化的调查问卷记录产后妇女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产前身高体重,及产前BMI、妊娠期体重增加;新生儿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Apgar评量表,定期对新生儿出生1周的疾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是否存在喘憋、发绀、抽搐,是否发生早期新生儿并发症,以及对新生儿出生入院后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水平、血气参数(PH值、二氧化碳分压等)、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uscleserumcreatinkinaseisotyp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检验。对新生儿的血糖水平、血气参数(PH值、二氧化碳分压等)、心肌酶谱相关指标(Muscleserumcreatinkinaseisotype,CK-MB;Lactatedehydrogenase,LDH)检验通过填写标准表格式化的调查新生儿出生后静脉血的采样确定新生儿血糖水平、血气参数、心肌酶谱指标数值。实验严格进行实验方法的确定、标准检验操作规则及标准分析程序。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除观察新生儿常见低血糖症、新生儿肺炎、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害,同时也统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新生儿出生24h后血糖,并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新生儿的血糖值,生后0.5h、3h、6h、24h各测定1次,观察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新生儿血糖(Glu)<2.2m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观察新生儿血气指标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乳酸值等,对新生儿的酸碱平衡和氧合做出全面反应,对心肌酶谱指标,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进行定量检测,判断新生儿心肌是否受损,检查上述酶浓度超过参考值范围结合临床症状提示心肌有不同程度受损。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处理,计量资料比如年龄、孕周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比如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等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数据在正式分析前均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以保证该分析方法应用正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 例数 | 产妇年龄(岁) | 孕周(周) | 新生儿出生体重(g) | 新生儿胎龄(周) | Apgar评分(分) | 产妇孕前BMI(kg/m²) |
观察组 | 50 | 28.5±3.2 | 38.2±1.5 | 3450±350 | 38.0±1.2 | 9.0±0.5 | 24.5±2.0 |
对照组 | 50 | 27.8±3.0 | 38.0±1.3 | 3300±300 | 37.8±1.0 | 9.2±0.4 | 23.0±1.8 |
t值 | - | 1.131 | 0.744 | 2.335 | 0.975 | 2.024 | 3.852 |
P值 | - | 0.263 | 0.462 | 0.026 | 0.334 | 0.043 | <0.001 |
2.2新生儿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 | 低血糖症(例) | 肺炎(例) | 高乳酸血症(例) | 代谢性酸中毒(例) | 心肌损害(例) |
观察组 | 50 | 15(30.0%) | 12(24.0%) | 10(20.0%) | 8(16.0%) | 10(20.0%) |
对照组 | 50 | 5(10.0%) | 4(8.0%) | 2(4.0%) | 2(4.0%) | 4(8.0%) |
χ²值 | - | 5.001 | 4.045 | 4.764 | 3.851 | 3.082 |
P值 | - | 0.023 | 0.042 | 0.036 | 0.047 | 0.045 |
2.3新生儿血糖、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新生儿血糖、血气分析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新生儿血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 | 血糖(mmol/L) | pH值 | 二氧化碳分压(mmHg) | 氧分压(mmHg) | 乳酸值(mmol/L) | 剩余碱(BE)(mmol/L) |
观察组 | 50 | 2.0±0.5 | 7.25±0.05 | 38.5±3.0 | 85.0±5.0 | 2.5±0.5 | -3.5±1.0 |
对照组 | 50 | 2.5±0.4 | 7.35±0.04 | 36.0±2.5 | 90.0±4.0 | 1.8±0.4 | 1.0±0.5 |
χ²值 | - | 5.481 | 11.183 | 4.282 | 5.474 | 7.946 | 14.125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4新生儿心肌酶谱指标
观察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 | CK-MB(U/L) | LDH(U/L) | AST(U/L) | cTnI(μg/L) |
观察组 | 50 | 35.0±5.0 | 250.0±30.0 | 40.0±5.0 | 0.15±0.05 |
对照组 | 50 | 25.0±4.0 | 200.0±25.0 | 30.0±4.0 | 0.05±0.02 |
χ²值 | - | 11.033 | 8.771 | 10.872 | 12.004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及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说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的高危疾病。相关资料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相对不同但总体而言均呈现上升趋势[4],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复杂,比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体型肥胖、年龄等,其中体型肥胖更为主要的因素,我们认为当孕妇BMI较高时,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机体对胰岛素反应异常迟缓,从而引发血糖升高,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具有的缺乏运动及饮食高糖化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代谢异常情况加重GDM发病率增加[5]。即便新生儿出生后也会因妊娠期糖尿病出现的影响而表现出新生儿存在各种早期疾病的情况,尤其是常见的新生儿低血糖、呼吸衰竭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围产儿整体结局,因此,我们对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之间的关系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围产儿发生各种早期疾病率较高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例如血糖方面,由于GDM孕妇的高血糖状况经某种途径传递给胎儿,引起胎儿体内产胰岛素的β细胞超负荷分裂(通俗地说就是分泌胰岛素过多),出生后胎儿就突然与母体来源的葡萄糖来源中断,而此时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状态,故而很容易出现血糖迅速下降的现象,从而极易并发低血糖[6]。其次是呼吸和酸碱情况,母亲患糖尿病时,胎儿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加,高水平的胰岛素可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PS的合成、分泌能力,导致新生儿的肺部顺应性下降,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或呼吸困难等情况。再者则由于GDM引起体内高血糖条件,使胎儿长时间的缺氧,而此时机体只能依赖无氧分解代谢供能,致使乳酸等酸性物质产生聚集增多。本研究证实了观察组新生儿存在乳酸含量上升、pH偏酸的情况。上述酸中毒会对各种酶起到不良影响,某些情况下能一定程度地干扰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对各器官造成负面影响。在心肌损伤发生机制方面,有研究认为本病的产生与胎儿持续接触于母体高血糖状况具有关联[7]。 例如妊娠期的高血糖同时伴有宫内缺氧,对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造成影响,使细胞膜发生改变——心肌细胞内酶可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还有人认为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对心肌细胞膜表面离子交感通路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心肌细胞内传导方面异常,更进一步加重了心肌损伤的程度[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血液中的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心肌肌钙蛋白(cTnI)均显著增高,上述的变化可说明GDM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上述的心肌损伤也可从2个方面发挥影响,既有可对基本的收缩、舒张的心脏基本功能产生影响,也有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其他脏器。
通过本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GDM发生的确会明显增加新生儿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乳酸血症等常见疾病的发病风险,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心肌损害等复杂疾病的发生概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增加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相关的血糖控制和新生儿发育等情况的基本层面上,须重点加强干预管理。对于GDM孕妇,有必要在孕期完善相关的检查策略,如可以将糖耐量试验检查作为相关产检的基本要求或手段,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对于明确诊断的相关产妇可以采取包括妊娠膳食安排、运动计划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以努力保持血糖值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状态。同时对于新生儿的发育则主要可通过B超检测、胎心监护等常规方式来进行监测,当出现巨大儿或胎动异常等情况时,则积极给予有效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肖瑶,庞丽丽.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的早期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5(1):85-88.
[2]张继山,陈梅,张敏,等.基于多学科团队(MDT)的全程干预模式在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9):65-68.
[3]孙美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3):135-136,157.
[4]李琳,杨成云,边静.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7):827-828.
[5]李文静,朱光美,卢萍,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早期生物养育法的临床应用与新生儿血糖管理[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4(14):22-24.
[6]盖宁宁,赵鹏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4):77-79.
[7]杨洋,华子瑜.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不良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2,12(4):3168-3174.
[8]葛慧仙,冯秀梅.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医刊, 2024, 51(23):5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