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对康复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胰腺炎;心理护理;康复效果;并发症
正文
胰腺炎作为一种危急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过程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给患者身体、心理两方面均带来了巨大压力[1]。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在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疾病本身的护理,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日益完善和趋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心理护理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2]。心理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通过缓解其负性情绪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3]。这一理念的引入,为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胰腺炎患者康复的具体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指导,进一步推动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的56例胰腺炎患者,分为各28例的两组。纳入标准:与胰腺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年龄>18岁;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对照组中男女比为16/12;年龄35-72(53.47±10.26)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为17/11;年龄36-70(54.19±9.85)岁。两组一般资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以下常规护理:(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血糖水平,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汇报。(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3)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物理治疗(如热敷)、心理疏导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4)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胰腺炎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及预后,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加自我护理能力,增强治疗依从性。实验组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当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关怀行为,与患者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这包括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无论是对病情的担忧还是个人的感受,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和呼唤,展现出对患者的重视和责任感;以及通过真诚关怀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如同家人般的温暖和贴心。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逐渐建立起一种基于理解和信任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同时,在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环节,护理人员都应当时刻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用温暖、鼓励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各种需求和疑问,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康复。(2)情绪疏导: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帮助其宣泄负面情绪,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患者相互交流,分享治疗和康复经验,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应通过全方位的心理疏导技巧,如积极倾听、同理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胰腺炎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及预后,让患者了解病情的可控性,减少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治疗方案和康复措施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4)放松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通过缓慢、深长的呼吸,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逐步放松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缓解紧张和疲劳。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冥想和想象放松技巧,如引导患者闭目静思,想象美好、放松的情景,帮助其心情平静。(5)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组织患者家属参加护理团队的交流活动,分享护理经验和心得,增强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向家属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缓解家属的压力。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SAS、SDS量表评估;(2)住院时间;(3)疼痛缓解时间;(4)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评估;(5)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采用t/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心理状态
实验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 | 28 | 46.91±4.85 | 38.56±3.79 | 47.92±4.76 | 39.27±3.72 |
对照组 | 28 | 47.23±5.14 | 45.37±4.68 | 48.14±4.95 | 46.78±4.89 |
t | -- | 0.308 | 5.649 | 0.412 | 6.127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比较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n,±s)
组别 | 例数 | 院时间(天) | 疼痛缓解时间(天) | 生活质量(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 | 28 | 10.87±2.53 | 4.31±1.25 | 62.89±6.93 | 74.64±6.97 |
对照组 | 28 | 14.65±3.24 | 6.52±1.84 | 62.51±6.82 | 65.35±7.46 |
t | -- | 4.237 | 3.895 | 0.312 | 5.767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3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感染 | 出血 | 假性囊肿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 | 28 | 0(0.00) | 1(3.57) | 0(0.00) | 1(3.57) |
对照组 | 28 | 2(7.14) | 3(10.71) | 1(3.57) | 6(21.43) |
| -- | -- | -- | -- | 4.156 |
P | -- | -- | -- | -- | <0.05 |
3讨论
胰腺炎的主要特征是胰腺组织的自我消化和炎症反应,根据其病程进展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慢性两种[4]。急性胰腺炎发病迅速,症状剧烈,常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发热等;而慢性则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最终可能导致胰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胰腺炎,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在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受到重视。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护理,如病情监测、饮食管理、疼痛控制等,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影响[5]。
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情绪支持、进行健康教育、实施放松训练和提供社会支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在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展现出了十分积极的干预作用[6]。对于胰腺炎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胰腺炎患者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往往会伴随强烈的负性心理,很可能因此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延缓康复过程[7]。因此,在胰腺炎的护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生理护理措施,必须重视心理护理的应用,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心态的调整。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渠道,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第二,个别谈话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第三,向患者耐心讲解胰腺炎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和焦虑。这种知识的普及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第四,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实验组住院及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究其原因,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的减轻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身体自愈能力,加快病情好转。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了由于不配合治疗导致的康复延缓情况。此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了积极的心态,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康复治疗,从而加快了康复进程。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提升了其整体生活质量。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心理状态的改善直接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全面健康需求,不仅关注其生理状况,还注重心理和社会支持,通过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第三,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使患者体会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其社会支持感和生活满意度,提升了整体生活质量。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更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因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引起的并发症。此外,心理护理通过放松训练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因应激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胰腺炎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和疼痛缓解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全面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的应用,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秋凤,孙小祥.肠内营养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现代养生,2023,23(19):1502-1505.
[2]刘鑫,吴秀珠,罗秀娟.家庭护理对胰腺炎病人的康复作用[J].家庭生活指南,2023,39(04):54-56.
[3]张雪,费萍萍,任金翠.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8):204-206+231.
[4]陈晓华,胡卫华,杨桃.心理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在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2,17(15):127-129.
[5]陈华,王守丽.分级心理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2):77+31.
[6]王桂霞.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6):177-179.
[7]翟银镯.针对性饮食及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治疗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04):447-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