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优质护理与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韩云芳

行唐县中医医院 河北石家庄050600

摘要

目的: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优质护理与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102例于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了标准护理和常规用药指导,而观察组则获得了优质护理和用药安全管理的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品质、护理满意度、治疗顺应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超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至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同样显著(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及科学的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与治疗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助于加快身体恢复,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优质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正文


中图分类号:

 


伴随医学技术的迅猛进步,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性在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1]。护理质量涵盖了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的技术性和基础性护理服务的成效,以及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的能力,它是护理过程中呈现的客观指标,直接体现了护理职业的专业特性和工作实质。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药物的正确使用、及时调整以及对疗效的监测和处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乃至生命安全至关重要[2]。与此同时,护理工作涵盖了患者在院期间药物使用的全过程,与用药安全管理的合理实施相互联系并相互促进[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和合理用药安全管理后的康复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合理且有效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1月至20247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具备良好的治疗配合度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有完整认识,并同意参与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免疫系统严重异常的患者;近期内服用过心血管治疗药物或进行过相关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近期经历过腰椎手术的患者;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1)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明确饮食禁忌;设定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时间表;施以心脏增强药物和利尿剂治疗;对患者实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与评估。

2)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适时提供心理咨询,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

3)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和家属宣讲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维持健康习惯的重要性,以此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并提升治疗的顺应性。

1.2.2观察组患者

实施优质护理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1)成立专业的优质护理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重症监护室高级护理技能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确保成员的资质。由护士长担任团队负责人,统筹协调优质护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而其他成员则负责执行具体的优质护理任务。

2)当患者入住科室时,指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向患者说明其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信息,并就疾病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周详的阐述,包括病因、治疗手段、护理要点以及预防策略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

3)优质心理护理:即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深化护理工作,通过改进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病情、家庭背景、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沟通技巧和温和的语气,以倾听为核心,给予患者机会表达内心的不良情绪,理解内心想法。依据患者心理状况,定制心理干预方案,以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抗病信心,促进治疗配合度[4]

4)优质环境护理:降低噪音水平,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宁静治疗空间,让患者能够体验到环境的温馨与宜人;适时调整室内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线,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细菌密度和药物气味,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环境要求,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身心休养。

5)优质按摩疗法护理: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对患者的关键肢体部位进行揉捏,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其变换体位,观察皮肤状态,以避免压疮的形成;同时,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协助患者进行身体清洁,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6)优质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确保患者享受到美味的同时,也能满足营养需求,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从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此外,加强监管,避免患者自行饮酒或摄入对治疗不利的食物[5]

7)患者病情的监测: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合理分配护理资源,确保所有患者均能获得高质量的护理。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紧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波动,并采取包括按摩和药物治疗在内的手段来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轻微的患者,通过积极的语言支持来鼓励,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同时,在持续的护理服务中,提高巡查的频率,以便实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8)执行日常护理工作时应秉持高标准,遵循作业指导书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关注护理细节,从而提升常规护理的层级,使得护理服务更加贴心和温馨,增强患者的信心。

9)药物治疗安全管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及病情的严重性,精心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以保证治疗与病情相匹配。在药物安全的管理上,成立专门的药物管理团队,针对过去护理中发现的用药问题,采取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针对药品存放未分类的问题,制定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设置专用的药品储存柜,并附上药品名称标签,按照药物特性合理存放。对于医护人员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和用药错误,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用药安全。对于那些服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强调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指导患者不应随意调整用药量,并鼓励其建立治疗信心,以提高其服药的依从度。

1.3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评估工具,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为三个等级: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不遵从。

2)记录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改善(优异)、有所好转(一般)和无改变(差),将优异与一般视为总有效。

3)使用医院自编问卷评估治疗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计算满意度使用公式:(高度满意+较满意)/总案例×100%

4)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心衰、痛风、器官损伤等。

5)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在观察组中表现更佳(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水平超过了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平均年龄(±s,岁)

平均体重(±skg

平均病程(±s,年)

观察组

51

3466.67

1733.33

38.52±9.66

69.41±8.75

5.37±2.41

对照组

51

3262.75

1937.25

40.14±10.38

71.41±9.26

5.94±2.83

χ2/t


0.543

0.423

0.621

0.243

P


0.05

0.05

0.05

0.05

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51

4282.35

815.69

11.96

5098.04

对照组

51

3568.63

1019.61

611.76

4588.24

χ2





7.381

P





0.05

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优异

一般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1

1427.45

2956.86

815.69

4384.31

观察组

51

3772.55

1325.49

11.96

5098.04

χ2





12.156

P





0.001

4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1

3874.51

917.65

47.84

4792.16

对照组

51

2650.98

713.73

1835.29

3364.71

χ2





6.788

P





0.009

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1

69.32±6.22

85.44±5.35

63.25±3.42

84.25±4.13

75.52±2.14

85.35±6.45

70.22±2.32

87.35±1.22

对照组

51

69.22±6.22

73.22±5.32

63.22±3.32

73.65±4.12

75.13±2.33

74.35±6.55

70.32±2.22

75.32±1.23

t


0.061

8.584

0.034

9.637

0.659

6.335

0.165

37.046

P


0.952

0.000

0.974

0.000

0.515

0.000

0.869

0.000

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心功能不全

痛风

器官损害

发生率

观察组

51

11.96

11.96

00.00

23.92

对照组

51

35.88

35.88

11.96

813.73

χ2





4.382

P





0.036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疾病年轻化现象日益明显。心脏血管系统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调整外周阻力和心脏排出量,以保证身体各部位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6]。一旦心血管发生病变,其功能会受到影响,并且随着病变的加剧,可能会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严重时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探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有效干预的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焦点。优质护理服务秉持“患者至上”的护理哲学,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措施,丰富护理专业内容,从而在多个层面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合理的用药安全监管涉及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特定的改进措施,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7]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此外,在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发现,采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质量管理策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疾病严重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并在病房环境、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干预,以确保患者接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通过提升用药依从性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一步强化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8]。另外,研究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显著更佳,两者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实施优质护理与安全用药管理的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及科学的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与治疗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助于加快身体恢复,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春,刘丹,王莉.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4):50-52.

[2] 王晓梅.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72-73.

[3] 梁晶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0):181,183.

[4] 李霞,高琴,张婷.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178.

[5] 纪巍.优质护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293-294.

[6] 曹哲.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33-234.

[7] 麻雯雯.围术期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5):698-701.

[8] 谢呈惠,米波,于珠珠.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272-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