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
正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癌前病变。临床上,CAG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同时常伴有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出现障碍等改变。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引发CAG的主要原因,长期感染会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功能出现障碍,甚至会引发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所以,在CAG的治疗过程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首要的措施,同时还应逆转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癌变的发生。 当下,标准四联疗法是临床上治疗CAG常用的方案,其通过将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以及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较高的总有效率。不过,由于H. 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强以及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存在,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单纯依靠抗生素治疗难以完全逆转已经形成的胃黏膜萎缩。研究发现,长期的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重要机制,因此,在治疗当中应同时重视抗炎和胃黏膜保护,以此提高治疗效果[1]。摩罗丹作为传统的中药复方,具有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其多种中药成分可能通过多靶点、多机制改善胃部环境,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从而缓解CAG的症状并改善胃黏膜的病理变化。以往的研究表明,中药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与西药联合应用,在慢性胃病的治疗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是否能够有效弥补四联疗法在抑制炎症和促进胃黏膜修复方面的不足,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依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四联疗法与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对CAG患者的疗效差异,从胃黏膜萎缩评分、胃痛改善程度、炎症指标(IL - 6)变化以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全面评估它们的临床价值,为优化CAG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探索中西医结合在CAG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的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年龄平均为(50.25±8.30)岁,男性24例,女性19例;对照组年龄平均是(49.78±7.95)岁,男性22例,女性21例。两组基线资料方面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年龄处于18至70岁之间;(2)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3)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排除标准:(1)合并有胃溃疡或肿瘤疾病;(2)近1个月使用过胃药或抗生素;(3)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口服艾普拉唑5mg、阿莫西林1.0g、左氧氟沙星0.2g以及枸橼酸铋钾0.6g,每日服用2次,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摩罗丹,每次服用1.48g,每日服用3次,四联疗法药物的服用剂量、频次以及疗程和对照组相同,整体治疗周期为14天。
1.3观察指标和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评分、胃痛VAS评分、血清IL-6水平及总有效率。
显效标准为: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评分降至正常范围,胃痛VAS评分消失,血清IL - 6恢复正常,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阴性;有效标准为:胃黏膜萎缩评分显著降低,胃痛VAS评分明显减轻,血清IL - 6水平下降,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无效标准为:胃黏膜萎缩、胃痛症状、血清IL - 6指标没有改善,或者幽门螺杆菌仍然呈阳性。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评分、胃痛VAS评分、血清IL-6水平比较
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评分、胃痛VAS评分、血清IL-6水平比较(`x±s)
组别 | 胃黏膜萎缩评分 | 胃痛VAS评分 | IL-6(pg/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43) | 2.42±0.51 | 1.68±0.41 | 6.95±1.17 | 3.85±1.04 | 31.84±5.07 | 22.47±4.35 |
观察组(n=43) | 2.35±0.48 | 1.12±0.35 | 6.87±1.23 | 2.03±0.76 | 32.15±5.24 | 14.26±3.18 |
t | 0.655 | 6.812 | 0.309 | 9.265 | 0.279 | 9.991 |
P | 0.514 | 0.000 | 0.758 | 0.000 | 0.781 | 0.000 |
2.2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更高,P<0.05。如表2.
表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对照组(n=43) | 18(41.86) | 16(37.21) | 9(20.93) | 34(79.07) |
观察组(n=43) | 25(58.14) | 16(37.21) | 2(4.65) | 41(95.35) |
X2 | 5.108 | |||
P | 0.024 |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慢性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后造成固有腺体萎缩。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反应以及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参与其中。胃黏膜出现萎缩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变差,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要是病情持续发展,胃黏膜上皮细胞还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进而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分析。做胃镜时能直接观察胃黏膜色泽、质地、血管显露等情况的异常变化,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标准,就是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切片染色,以此判断腺体萎缩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在治疗方面,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环节,其中根除Hp感染特别重要,四联疗法作为当下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3]。
对照组用的标准四联疗法包含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枸橼酸铋钾。艾普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给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营造合适的环境;阿莫西林能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左氧氟沙星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二者从不同方式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枸橼酸铋钾在酸性环境下会形成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及食物对胃黏膜的侵袭,同时还具备杀灭Hp的作用。不过,单纯的四联疗法有局限性。一方面,因为抗生素使用广泛,Hp耐药率逐渐升高,导致根除失败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该疗法只针对病原治疗,对胃黏膜萎缩、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缺乏直接干预手段,难以从根本上逆转胃黏膜病变,而且部分患者会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依从性[4-5]。
观察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的摩罗丹,是依据中医理论研制的复方药。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发病和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脾胃虚弱会使运化功能失常,肝胃不和会导致气机阻滞,气滞血瘀会影响胃络气血运行,最终让胃黏膜失去濡养而出现萎缩、病变。摩罗丹由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等多种中药组成,这里面百合、茯苓能健脾和胃,玄参、麦冬可滋阴养胃,乌药、木香能行气止痛,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各种药配合使用,能起到健脾和胃、通络止痛、滋养胃阴、行气活血的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脾胃功能,还能针对胃黏膜萎缩的病理机制,促进胃黏膜修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摩罗丹中的多种成分有调节胃肠运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抗纤维化等作用,能够多方面、多途径地对慢性萎缩胃炎的病理过程进行干预[6-7]。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萎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摩罗丹中的中药成分能够调节胃黏膜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修复,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减少纤维组织沉积,从而有效改善胃黏膜萎缩状况[8]。胃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是因为摩罗丹有行气止痛、调和脾胃的功效,不仅能缓解因胃黏膜病变引发的疼痛,还能通过调节胃肠功能,减少胃肠痉挛,进一步减轻疼痛症状。在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比对照组低。IL-6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9-10]。摩罗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对胃黏膜的损伤,进而降低血清IL - 6水平。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归功于摩罗丹和四联疗法的协同作用。摩罗丹改善胃内环境,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抗生素对Hp的敏感性;其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机体更好地清除细菌。另外,摩罗丹还能缓解四联疗法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间接提高Hp根除成功率[11-12]。
综上所述,四联疗法联合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既针对病因根除Hp,又从整体出发改善脾胃功能、修复胃黏膜病变、抑制炎症反应。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以及提高病原根除率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夏玮.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J].智慧健康,2022,8(24):162-165.
[2] 田亭亭,郗崇利.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4):14+16.
[3]王化育.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5):64-65.
[4]周同美.消化内科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研究[J].智慧健康,2020,6(36):84-85.
[5]张前进.消化内科四联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6):153-155.
[6]师立华.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44+47.
[7]陈爱祥.基于“虚毒”理论的健脾复胃汤联合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药研究,2025,4(08):96-98.
[8] 陈锦,何琳俐,高颖,张宽.摩罗丹浓缩丸通过TNF/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4,37(11):823-830.
[9]陈洪.摩罗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9):138-141.
[10] 杜玉林,刘晓艳,田水.疏肝健脾升降方加减联合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24,46(10):6-9.
[11] 王崇文,王少华.摩罗丹辅助瑞巴派特对Hp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组织病理评分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J].药品评价,2024,21(09):1077-1080.
[12]陈重谕.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0):131-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