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范秀杰

玉田县中医医院 河北 唐山 0641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修复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观察组:16.85±3.24,对照组:17.02±3.15)、IL-6(观察组:48.73±6.25 pg/mL,对照组:47.96±6.18 pg/mL)、TNF-α(观察组:65.34±7.82 pg/mL,对照组:64.89±7.65 pg/mL)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5.32±1.67)、IL-6(22.15±4.03 pg/mL)、TNF-α(38.47±5.26 pg/mL)均低于对照组(9.75±2.14、35.64±5.17 pg/mL、54.83±6.42 pg/mL)(P<0.05)。观察组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92.50%(37/40,充血水肿消退37例)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炎症反应及复发风险。


关键词

中医内科;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正文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处于50%-80%区间,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54.2%,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胃炎病因繁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规律、情志不顺畅以及药物损害等因素与之存在关联,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是其核心病理表现,胃脘痞满、嗳气吞酸、纳谷不馨等症状是其临床表现,病情迁延不愈,极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西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配合促胃肠动力药物。这种治疗方式虽能在短期内使症状显著缓解,但疗效持续性较差,复发率较高,且难以从根本上有效修复胃黏膜损伤。中医学理论体系把慢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等病症范畴,其基本病理机制可概括为“肝胃气机失调”,其中肝气郁滞、胃失通降是典型的证候表现。柴胡疏肝散是中医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其组方原理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核心治则,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实验设计,通过对比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常规治疗方案与单纯西药治疗措施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旨在深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6月至20236月纳入80例患者分组后各40例,观察组年龄(45.32±8.15)岁、男女分别20例和20例;对照组年龄(44.89±7.93)岁、男女分别19例和21例,组间基线一致(P>0.05)。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断标准;(3)近1月未接受胃病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胃溃疡或胃癌;(2)药物过敏史;(3)参与其他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常规治疗方案。具体用药要求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单次剂量设定为20毫克,给药时间严格规定为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固定时刻,每日仅服用1次;多潘立酮片同样采用口服方式,每次给药剂量为10毫克,服药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前1530分钟范围内,每日需服用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柴胡疏肝散的加减方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的具体药材组成如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若患者存在显著的嗳气反酸症状,则需在原方基础上额外加入煅瓦楞子15克以及海螵蛸15克;若患者以纳呆食少症状为主,则需要在原方中增添炒麦芽15克与神曲10克。上述中药材按照每日1剂的剂量投用,经水煎处理后获取总计400毫升的药汁,分早晚两个时段温服,每次服用量为200毫升,整个治疗周期为4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纳呆食少)、胃黏膜修复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及6个月复发率。

1.4疗效标准

显效判定标准为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达到或超过70%,且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黏膜充血水肿完全消退;有效判定标准为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幅度介于30%69%之间,上述症状出现明显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部分消退;无效判定标准为未达到上述显效或有效标准。复发判定标准为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再次出现复发性腹痛、反酸等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指标比较`x±s

组别

中医证候积分

IL-6pg/mL

TNF-α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0

17.02±3.15

9.75±2.14

47.96±6.18

35.64±5.17

64.89±7.65

54.83±6.42

观察组(40

16.85±3.24

5.32±1.67

48.73±6.25

22.15±4.03

65.34±7.82

38.47±5.26

t

0.238

10.322

0.554

13.015

0.260

12.467

P

0.813

0.000

0.581

0.000

0.795

0.000

2.2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更高,P0.05如表2.

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40

15 (37.50)

15 (37.50)

10 (25.00)

30 (75.00)

观察组(40

25 (62.50)

12 (30.00)

3 (7.50)

37 (92.50)

X2




4.501

P




0.034

2.3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两组复发率比较[n%]

组别

复发率

对照组(40

12 (30.00)

观察组(40

3 (7.50)

X2

6.646

P

0.010

3讨论

慢性胃炎属消化系统常见病症,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胃黏膜长期慢性炎性病变。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部胀满隐痛、嗳气伴反酸水、食欲减退等症状,疾病呈现病程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物质摄取。目前临床多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常规治疗方案。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多潘立酮通过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然而,单纯西药治疗仅着眼于症状缓解,缺乏从机体整体功能进行调节,对胃黏膜修复作用有限,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1]

从中医学理论角度深入分析,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密切相关。情志不遂可致肝气郁结,饮食失宜则损伤脾胃,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气疏泄失常、脾胃升降失司,最终形成肝胃气机失调的病理格局。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不畅,则横逆犯胃,致使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从而引发嗳气反酸之症;脾胃运化功能受损,则受纳腐熟无权,故见纳谷不馨;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因而出现胃脘胀满疼痛之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常规西药治疗虽能暂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未能从整体上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机运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疾病复发问题[2]

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立方主旨,其组方配伍与慢性胃炎"肝胃失和"的核心病机高度吻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发肝气,使肝气条达而不郁滞,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既助肝气疏泄,又防辛散伤阴,共为臣药;枳壳破气消积,香附疏肝理气,二者协同行气宽中,增强理气止痛之效;川芎活血行气,助气机调畅;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和胃;炙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共为佐使。全方配伍严谨,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灵活化裁。若嗳气反酸症状显著,则加煅瓦楞子、海螵蛸以制酸止痛,保护胃黏膜;若纳呆食少突出,则添炒麦芽、神曲以消食化积,促进脾胃运化。诸药合用,通过调节机体整体功能,改善胃内环境,既可缓解临床症状,又能为胃黏膜修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3]

本研究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功能,发挥疏肝理气作用,有效改善了肝胃失和的核心病机,从而针对性缓解了胃脘胀满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典型症状。具体而言,该方剂通过调畅肝气,恢复胃气顺降之性,使嗳气反酸症状得以减轻;同时调和脾胃气机,恢复其运化功能,促进食欲恢复并缓解胃脘胀痛。这种多靶点、整体性的调节作用最终体现为中医证候积分的显著降低[4-5]

观察组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机制在于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在调节全身气机的同时,改善了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支持。该方剂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兼具抗炎与抗氧化双重作用,既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又可促进受损细胞修复再生,加速充血水肿消退,从而提升胃黏膜修复效果[6]。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主要归功于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的抗炎特性。方中多种药物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生成与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胃黏膜的损伤,并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炎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促进胃内环境稳定[7-8]。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修复胃黏膜,更能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功能,改善患者易感体质。该疗法通过疏肝和胃、调和脾胃,恢复肝脾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减少疾病复发诱因,从而降低复发风险[9-10]

综合上述研究可见,柴胡疏肝散的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降低炎症反应的水平以及疾病的复发风险,为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书贤,买振江,赵爱妮.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150-153.

[2]周光明.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9):126-127.

[3]奚熙线.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89-190.

[4]董星岳.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6):77-78.

[5]何占德.中医内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5):21-22.

[6]  唐晓伟,张国军.中医内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144-145.

[7]贾志斌.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38+40.

[8]王红梅.PDCA循环法在中医内科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216-217.

[9]  王凯宁,王文红.中医消化内科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解决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01+203.

[10]  衣力米热·托乎达洪,买尔彦比·阿不都克衣木.浅析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2):159+1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