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药自拟冰萱真武汤治疗心衰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心衰病;阳虚水泛证;满药;冰凌花;萱草;真武汤
正文
心衰即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功能减退,心排血量下降,无法正常排出足够血液,进而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脏器动脉系统血供不足的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症。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静脉系统血脉瘀阻,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终走向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医学领域,心力衰竭被归属于“心悸、水肿、喘症、痰饮、胸痹”等范畴,血瘀及气虚是其主要病机;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小便不利、水肿及疲倦乏力等临床症状。一直以来,心力衰竭的治疗都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实验探究与观察,旨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满族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满药冰凌花、萱草在满族民间用于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的历史[1]。本研究将以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衰病(阳虚水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满药冰凌花、萱草联合真武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以期获得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传承和弘扬满族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时间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对象为院内进行治疗的100例心衰病(阳虚水泛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2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45-78岁,平均(62.34±5.26)岁;患病1-10年,平均(5.12±2.03)年。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在46岁到79岁的范围,平均(62.56±5.31)岁;1-11年的患病时间,平均(5.21±2.11)年。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心衰病(阳虚水泛证)的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精神疾病患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治疗,设计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等治疗措施。给予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呋塞米片20mg,每日1-2次口服;螺内酯片20mg,1日1次;培哚普利片4mg,每日口服1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研究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用满药冰凌花、萱草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附子10g,白术15g,茯苓20g,白芍15g,干姜10g,黄芪30g,泽泻15g,桑白皮15g,葶苈子15g,冰凌花3g,萱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用心脏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钠肽(BNP)水平。
中医症状积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症状积分标准,对患者的心悸、气短、水肿、畏寒肢冷等症状进行评分,每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总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c2;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50 | 32(64.00) | 16(32.00) | 2(4.00) | 48(96.00) |
对照组 | 50 | 22(44.00) | 19(38.00) | 9(18.00) | 41(82.00) |
c2 | / | / | / | / | 5.005 |
P | / | / | / | / | 0.025 |
2.2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LVEF、6MWD比对照组高,BNP较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 n | LVEF(%) | 6MWD(m) | BNP(pg/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50 | 35.21±4.12 | 48.56±5.23 | 256.34±32.11 | 385.21±45.32 | 1256.34±212.56 | 652.34±123.45 |
对照组 | 50 | 35.12±4.09 | 42.34±4.87 | 255.67±31.98 | 321.45±42.11 | 1258.67±213.12 | 856.78±156.34 |
t | / | 0.112 | 6.123 | 0.098 | 7.234 | 0.056 | 7.654 |
P | / | 0.911 | 0.000 | 0.922 | 0.000 | 0.956 | 0.000 |
2.3明确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研究组的症状积分为(20.14±3.20)分,对照组为(20.05±3.18)分;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是(6.25±1.54)分,对照组是(10.39±2.1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心力衰竭主要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等方法,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本研究采用满药冰凌花、萱草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衰病(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2]。方中附子温肾助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白芍敛阴和营,干姜温中散寒;黄芪补气升阳,泽泻利水渗湿,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冰凌花具有强心、利尿、镇静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可增强心脏功能,减轻水肿症状;萱草具有利水渗湿、清热止渴、解郁开胸的功效,可改善患者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3]。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后研究组LVEF、6MWD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治疗方法可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
综上所述,满药冰凌花、萱草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衰病(阳虚水泛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中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也为满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肖活,叶韬华,邓可培.新活素联合温肾利水救心汤在难治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08):45-47.
[2]黄照环.温阳强心方合补肾利尿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4):4176-4178.
[3]李小军,刘历泉,高春丽,等.真武汤结合五苓散辅治心衰阳虚水泛型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2):2403-2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