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联合CT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MRI;CT检查;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
正文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combined with CT i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RI combined with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In this study, 220 suspected 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dmission time was from October 2023 to October 2024.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MRI and CT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and det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stag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single CT examination, MRI combined with CT examination had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higher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higher coincidence rate of disease stag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were all P < 0.05,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RI combined with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has a high accuracy, which can make early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accuracy,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MRI; CT examination;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is; By stages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发病主要部位为子宫体的内膜层,且以腺癌为主,比较常用且最有效的就是手术治疗[1]。然而,因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后对自身的临床症状容易忽略,因此确诊时通常病情达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很有必要在其手术前尽早诊断并进行分期,给患者提供对症治疗,提高预后效果。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进行筛查常用的就是影像学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借助内体组织内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将射频信号进行捕捉,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帮助患者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图像,辅助临床医生有效诊断[3]。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发挥了X腺的作用对局部组织进行断面扫描。两种都是妇科应用频率较高的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高效地开展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效果[4]。但是,单独使用CT检查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可能,因此很有必要联合MRI共同诊断[5]。基于此,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我院给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MRI联合CT检查,分析其诊断和分期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2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为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其中,年龄最小38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51.21±9.94)岁;体质量指数20~27kg/m2,平均(24.56±3.85)kg/m2。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阴道紊乱、阴道流血、血性分泌物或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无CT及MRI检查适应症;可以主动配合相关检查。排除对对比剂和造影剂不耐受者;无手术史和子宫创伤史者;入院前已经接受过有关治疗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先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在间隔1d后进行增强扫描检查。
CT检查方法为:使用GE256排CT扫描器,从患者的左肾下极水平开始扫描至会阴平面。常规给患者平扫,而后进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开始时间为静脉注射碘海醇后25~30s,设定门静脉扫描则应控制为60s后。
MRI检查方法为:借助GE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设定TSE序列T1WI参数为:射频脉冲重复时间设定为:600ms;回波时间设定为:220ms;视野设定为:38cm;间距设定为:0.6mm;层厚设定为:6mm。设定T1WI扫描参数为:射频脉冲设定为:6000ms;TE设定为:120ms;视野设定为:38cm;层厚设定为6mm;间距设定为0.6mm。DWI序列参数设定为:b值调整为600s/mm2;扫描层数设定为36层;射频脉冲TR设定为4225ms;TE设定为67ms;层厚设定为6mm;视野设定为40×40cm;间距设定为1mm。给患者常规平扫后,通过静脉给其注射钆喷酸葡胺试剂,待其屏气后完成动态增强扫描。
上述检查的开展,均安排工作经验不低于5年的2名影像诊断医生进行阅片,如有不同意见,讨论会决定,且对于一些不确定的病灶,则及时跟上级医生请教。获得原始图像后,及时往工作站导入,得出多参数的后处理图像后,合理利用医学功能成像分析软件完成相关图像的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严格按照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6]有关的诊断要求,对单独进行CT检查以及联合MRI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计算其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
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疾病分期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s)。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MRI联合CT检查的恶性和良性检出率均高于单一CT检查,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n,(%)] | ||||
检查方法 | 结果 | 金标准 | 合计(220) | |
恶性(86) | 良性(134) | |||
CT检查 | 恶性 | 61 | 37 | 98 |
良性 | 25 | 97 | 122 | |
MRI联合CT检查 | 恶性 | 80 | 5 | 88 |
良性 | 6 | 129 | 135 |
2.2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MRI联合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n,(%)] | |||
检查方法 | 准确率 | 灵敏度 | 特异度 |
CT检查 | 158/220(71.82) | 61/86(70.93) | 97/134(72.39) |
MRI联合CT检查 | 209/220(95.00) | 80/86(93.02) | 129/134(96.27) |
2.3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疾病分期符合率
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分期为I期42例、II期35例、III期7例、IV期2例。CT检查的诊断分期符合率为64例(占比74.42%)、MRI联合CT检查82例(占比95.35%),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上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受到雌激素的影响,若女性机体孕激素不足以对抗雌激素,可能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组织,导致子宫内膜出现过度增生的趋势,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高[7]。随着人们对子宫内膜癌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治疗方法逐步变得多样,目前主要通过放化疗和手术等方式治疗,对患者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8]。但是,因为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发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容易出现和其他疾病混淆的情况,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影响患者的治疗。目前,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有助于对病灶组织的良恶性进行准确判断,但因其是侵入性操作,创伤大,比较复杂,费用较高,因此通常不会即将其作为首选方法,临床应用不够广泛[9]。因此,还需要探讨更多无创和安全的诊断方式。
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内膜癌常用的就是CT联合MRI检查,前者主要通过获取患者内部病灶组织转移的方法达到诊断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清晰的内膜肌层数据进行获取的难度较大。MRI检查的优势比较突出,表现在可以进行多序列观察,通过给对病灶进行全面地观察,了解病灶组织和周边的关系;通过对有关参数进行调节,达到观察后不同组织的作用,将该方法与CT联合的诊断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CT检查对比,MRI联合CT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且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疾病分期符合率更高,提示MRI联合CT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利疾病分期。可能因为:CT检查期间借助精确准直的X射线以及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个部位完成断面扫描工作,使光电逐步转变为电信号,最后转为数字后导入计算机,从而获取到有关病灶部位的断面和立体图像。给患者接受子宫内膜癌检查期间,对子宫内部的影像学图片进行捕捉,获取到一些微小病变的图片,且可以清晰地了解子宫内有无淋巴肿大和积液的问题,但是这一检查方法有可能出现图像伪影的问题,影响临床医生准确判断。MRI检查通过让人体在静磁场状态,给其完成特定射频脉冲的施加工作,对人体内的氢质子进行刺激,导致磁共振的出现。射频脉冲停止后,氢质子在弛豫期间产生MR信号,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从而得出质量更高的图像。MRI检查还可以借助肿瘤病灶组织和肌层强化的差异对病灶和正常的组织进行准确区分,且还可以将病灶组织中的水分子弥散问题对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辨别,结合CT检查具有良好的优势互补作用。
综上,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应用MRI联合CT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便于进行分期,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恒娟,张杉,陈海云.CT联合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0):51-53,56.
[2]李丽娟,秦莉,方婷婷,王二洋.1.5 T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24):48-51.
[3]刘文,孙迎迎,丁长青.3.0T磁共振成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4,11(18):84-86.
[4]张琴,曾艾.不同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及血流参数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4,11(12):63-66.
[5]司婧文,于秀杰,申彦.2023版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更新对病理诊断内容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4,51(3):241-246.
[6]周蓉,王益勤,等.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3,24(2):215-219.
[7]李杨.MRI在子宫内膜癌Ⅰ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5):101-104.
[8]郑延江,柳卫玲,郑丽芳.T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性科学,2024,33(4):100-104.
[9]金鹏飞.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10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