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左氧氟沙星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正文
抗菌药物的出现,属于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使临床上的多种疾病均得到了有效地治疗,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左氧氟沙星属于一种广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DNA旋转酶的活性,干扰其复制和修复过程,达到灭菌效果[1]。该种药物在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显著的治疗作用,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多种疾病类型,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意义显著[2]。但是,该种药物也会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长时间应用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限制性,用药复杂性较高。因此,加强对该种药物的管理十分关键,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基于此,本次选取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的重要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男女比26:24,年龄:26-68岁,平均(47.53±2.49)岁。对照组男女比27:23,年龄:27-67岁,平均(47.69±2.53)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研究经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药物禁忌证或药物过敏者;(2)存在脏器功能受损者;(3)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开具药物的时候,告知患者严格遵循相关说明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量、服药时间、停药、换药等。
观察组行临床合理用药干预。(1)培训。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大对医生和药师等的培训力度,使其对左氧氟沙星的用药规则进行详细地了解。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升医生、药师的责任感、风险意识、积极性,保证自身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对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及时纠正。(2)药师干预。药师需要对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进行检查,查看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剂量、间隔时间、联合用药等内容是否存在错误情况。如果处方中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单独的标记,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在核对并更改后根据处方开具药物。(3)健康教育。需要将左氧氟沙星的应用注意事项制作成宣传册、海报、告示等张贴在明显的位置,在开具相关药物的时候,需要让患者对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地了解。如果患者难以了解注意事项内容,需要通过口述、视频等方式,确保患者自身风险意识提升,能够详细地了解药物应用情况,提升用药合理性。(4)制度规范。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当前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将用药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制定全新的、符合临床需要的用药制度。制度中需要对左氧氟沙星的用药范围、应用方式、剂量、禁忌证、联用效果等多项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临床医生在开具处方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在了解患者自身用药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基础上开具处方,防止用药后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心律失常、关节疼痛、肾功能障碍、咳嗽气促、恶心呕吐。
1.3.2 评估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包括用药后1h内、用药1-24小时、用药超过24小时。
1.3.3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给药途径不合理、应用剂量不合理、用药方式不合理、治疗范围不合理。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26.0软件分析和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过敏性休克 | 皮疹 | 心律失常 | 关节疼痛 | 肾功能障碍 | 咳嗽气促 | 恶心呕吐 | 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0 | 1(2.00) | 0 | 0 | 0 | 1(2.00) | 0 | 2(4.00) |
对照组 | 50 | 1(2.00) | 3(6.00) | 1(2.00) | 2(4.00) | 1(2.00) | 2(4.00) | 4(8.00) | 14(28.00) |
X2 | / | / | / | / | / | / | / | / | 10.714 |
P | / | / | / | / | / | / | / | / | 0.001 |
2.2 评估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在1-24小时中的概率最高,占比64.29%。见表2。
表 2 评估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n(%)]
发生时间 | 例数(n) | 占比(%) |
用药后1h内 | 2 | 14.29 |
用药1-24小时 | 9 | 64.29 |
用药超过24小时 | 3 | 21.43 |
2.3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观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评估不良反应发生原因[n(%)]
组别 | 例数 | 给药途径不合理 | 应用剂量不合理 | 用药方式不合理 | 治疗范围不合理 | 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0 | 0 | 1(2.00) | 1(2.00) | 2(4.00) |
对照组 | 50 | 2(4.00) | 3(6.00) | 5(10.00) | 4(8.00) | 14(28.00) |
X2 | / | / | / | / | / | 10.714 |
P | / | / | / | / | / | 0.001 |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抗感染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抗生素包含种类广泛,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均属于临床常用药物种类,能够发挥显著抗菌、杀菌作用[4]。左氧氟沙星在应用的时候优势显著,对于多种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迅速在肺、皮肤等多个部位达到有效浓度,发挥显著治疗作用[5]。另外,该种药物能够抵抗多种耐药菌株,使患者的病程缩短,加快了疾病改善速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左氧氟沙星具有多种应用优势,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例如长时间应用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还会使其出现较为严重的耐药性,难以发挥药效[6]。并且对于特定人群需要不同的药物剂量,临床用药的复杂性比较高,这就需要对药物应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是一种针对性的干预方式,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合理性,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率[7]。在该种干预模式指导中,医院会针对性地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将左氧氟沙星的应用情况进行针对性严格的规范,使其符合药物应用规范和条件。另外,医院还会加强对医生、医师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在培训中提升自身的药物知识水平,同时增强自身工作责任感、风险意识,在开具药物的时候严格遵循规定[8]。左氧氟沙星在应用的时候需要留意多项注意事项,要将其制定成健康手册供患者阅读,使患者自身对服药规则进行详细了解,严格遵医嘱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9]。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1-24小时之内。这就表明了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时候,需要对其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加大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力度,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10]。给药途径不合理、应用剂量不合理、用药方式不合理、治疗范围不合理均属于导致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开具处方的时候,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避免,确保药物完全符合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身体条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增强药物应用合理性,使患者尽早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的实施,使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安全性提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于1-24小时,需要加大关注力度。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吴慧,严丽,杨春梅. 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与用药成本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0):3547-3549+3544.
[2]王一博. 我院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6):162-165.
[3]沈丽萍,杨岩. 药学干预在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0):140-142+146.
[4]陈思宇.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师处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5):174-176.
[5]田亮,徐珊珊,侯甘佳晖,龚德山. 左氧氟沙星致患者皮肤部位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22,19(8):1201-1204+1230.
[6]芦新华.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及其干预措施[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3):26-27.
[7]陈婷婷. 左氧氟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2):159-160+163.
[8]冯燕,张燕.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3):157-158.
[9]牛建雄,杨晓艳. 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0):90-92.
[10]夏荣芬,刘洁.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4):148-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