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临床中治疗急诊急性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的临床疗效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急诊;急性胰腺炎;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炎性因子
正文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速度快、病情凶险等特点,一旦发生将引发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尽快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防止其出现不良预后。近年来,乌司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其具有抑制多种水解酶活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以及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等多重作用[2]。乌司他丁能够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胰酶的活性,控制酶对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从而减轻胰腺的炎症和水肿。同时,可以抑制溶酶体膜的破裂,避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释放,进一步减轻组织的自溶和炎症反应[3]。并且,该药物可以发挥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间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对急诊急性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急诊2023年4月到202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双色小球法平均分组,参照组23例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23例联用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的男女比例为15:8,年龄为32到71岁,均龄为(52.74±8.46)岁;病程为4-11天,平均(6.84±2.04)天。参照组的男女比例为14:9,年龄为31到69岁,均龄为(52.36±8.15)岁;病程为3-10天,平均(6.77±1.99)天。常规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1)与《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对急性胰腺炎的描述相吻合;(2)接受血淀粉酶以及胰腺增强 CT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3)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书面文件;(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合并心肺功能障碍;(4)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5)中途脱离研究或转院。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给药方法为静脉注射,每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3毫克。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用乌司他丁治疗,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每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100000U(需要与250毫升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
两组均接受连续7天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
在两组接受治疗前、后,检查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
1.3.2炎性因子指标
在两组接受治疗前、后,检查其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1.3.3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
在两组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其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
1.3.4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在两组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其各项临床症状(腹痛、发热、呕吐)消失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明对比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D-乳酸(微克/升) | 脂肪酸结合蛋白(纳克/毫升) | 化酶(U/升) | D-乳酸(微克/升) | 脂肪酸结合蛋白(纳克/毫升) | 二胺氧 化酶(U/升) | ||
研究组 | 23 | 49.62±6.34 | 37.82±4.64 | 28.46±3.24 | 13.15±1.62 | 11.82±1.84 | 6.62±0.85 |
参照组 | 23 | 49.75±6.26 | 37.76±4.25 | 28.59±3.11 | 21.74±2.15 | 20.11±2.25 | 11.52±1.26 |
t | / | 0.069 | 0.045 | 0.138 | 15.303 | 13.678 | 15.461 |
P | / | 0.944 | 0.963 | 0.890 | 0.000 | 0.000 | 0.000 |
2.2 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指标较参照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超敏C-反应蛋白(毫克/升) | 肿瘤坏死因子-α(皮克/毫升) | 超敏C-反应蛋白(毫克/升) | 白介素-6(皮克/毫升) | 肿瘤坏死因子-α(皮克/毫升) | |||
研究组 | 23 | 7.21±1.25 | 15.52±2.73 | 33.12±4.04 | 2.51±0.63 | 4.42±0.93 | 15.52±2.96 |
参照组 | 23 | 7.16±1.40 | 15.46±2.48 | 32.94±3.86 | 3.82±1.24 | 6.24±2.11 | 19.76±3.58 |
t | / | 0.127 | 0.078 | 0.154 | 4.517 | 3.785 | 4.377 |
P | / | 0.898 | 0.938 | 0.877 | 0.000 | 0.000 | 0.000 |
2.3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较参照组更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对比(±s)
组别 | n | 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天) | |
研究组 | 23 | 5.36±1.04 | 3.64±0.92 |
参照组 | 23 | 8.25±1.83 | 5.56±1.31 |
t | / | 6.584 | 5.752 |
P | / | 0.000 | 0.000 |
2.4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参照组更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
n | 腹痛消失时间(天) | 发热消失时间(天) | 呕吐消失时间(天) | 肠鸣音恢复时间(天) | |
研究组 | 23 | 3.51±0.82 | 3.16±0.83 | 4.06±1.21 | 2.76±0.76 |
参照组 | 23 | 4.77±1.14 | 4.96±1.02 | 6.83±1.96 | 4.11±1.62 |
t | / | 4.303 | 6.564 | 5.767 | 3.618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主要与胰腺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致使胰腺管内的压力增高,进而引发胰酶的异常激活。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腺内,但当胰酶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组织,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4]。这一过程中,胰腺组织受到破坏,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黄疸、肠麻痹、肠梗阻、腹膜炎、假性囊肿和腹腔脓肿等严重后果[5]。同时,该病会引发患者出现心脏反应,包括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如果未能对患者及时治疗,将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很容易转变为慢性胰腺炎,引发脂肪性腹泻、体重消瘦、胰腺脓肿等后遗症[6]。所以,需要患者在发病后及时就医,并对其开展专业性的治疗,使其病情得到控制,才可以防止出现不良预后。
生长抑素属于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物质,由特定细胞(如胃肠道黏膜的D细胞)产生。现在作为药物使用,多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获得,属于肽类药物,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结构相对复杂。该药物具有起效快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发挥生理调节作用[7]。其作用范围广泛,涉及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且只对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产生作用,对其他细胞影响较小,因此副作用相对较少。该药物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阻滞胰液的分泌,从而降低胰腺的负担。且能够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缓解胰腺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胰腺炎的病理进程,促使患者不适症状的消退并发症的发生。尽管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尤其是针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单独使用生长抑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8]。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才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乌司他丁是一种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糖蛋白,具有广谱的蛋白酶抑制活性。其化学式为C13H16O3,性状为白色至微黄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复溶后会变为无色至黄色的澄清液体[9]。乌司他丁在血液中的分布迅速,主要在肾脏、肝脏和胰腺中积累,并通过肾脏代谢排泄。其生物半衰期约为24分钟,消除半衰期约为40分钟。该药物的Kunitz结构域具有广谱抑酶作用,能够与多种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等)的丝氨酸结构结合,从而拮抗这些酶的活性,有助于减轻由蛋白酶在炎症反应中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10]。所以,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直接针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发挥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胰腺组织的自我消化,从而减轻胰腺的炎症和水肿。同时,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这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可以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避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释放,保护肠道黏膜细胞免受损伤,确保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增加组织的血液供应,有助于缓解胰腺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特别是可以保障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肠道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更好,炎性因子指标较参照组更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较参照组更少,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参照组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胰腺炎在治疗时,联用乌司他丁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稳定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其不适症状消退,更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加快其机体炎症的消退,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取得理想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侯君, 郑喜胜, 李长力.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34 (05): 98-101.
[2]徐华.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急诊S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3, 13 (23): 134-137.
[3]管颜青.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发布[N]. 医师报, 2023-06-29 (B06).
[4]陈江华, 罗澜, 宋仁杰, 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 (18): 111-114.
[5]牛泽群, 宏欣, 王立明, 等.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3, 43 (06): 421-433.
[6]彭波, 江从兵, 刘伟. 乌司他丁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 2023, 36 (03): 109-112+117.
[7]李依, 周平, 邓磊.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 (06): 575-579.
[8]周少英, 刘博, 陈帆,等. 乌司他丁联合序贯透析、持续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脓毒症休克疗效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 11 (02): 94-99.
[9]孙菲.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意义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36): 94-96+100.
[10]祖亚洁, 韦美华. 生长抑素联用乌司他丁治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 (17): 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