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陆佳 通讯作者徐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验科 上海浦东 201322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疾病诊断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1月到2025年5月我院接受检查疑似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血糖和尿糖检验,回顾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性。结果:基于糖尿量试验作为参考金标准,血糖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尿糖检验结果,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尿糖检验,血糖检验在糖尿病筛查与确诊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一线筛查技术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检验;尿糖检验;临床价值

正文


糖尿病属于一种基于慢性高血糖为基础特征的代谢病症,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往往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作用障碍密切相关[1]。长时间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导致多系统损伤,主要表现在于心、脑、肾、研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持续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这一疾病也成为了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重要疾病,所以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其中血糖检测因其简便、快捷、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尿糖检验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式,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体检中也被频繁使用[4]但是尿糖的出现与否受肾糖阈的影响较大,部分糖尿病早期患者可因肾糖阈升高而尿糖阴性,影响检出率[5]相对而言,血糖检验能够更加直接反映血糖浓度变化,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更高,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检测时机等影响因素[6]。对此,临床中对于血糖与尿糖两种检测手段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结果,希望能够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1月到2025年5月我院接受检查疑似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案例6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52.33±11.44)岁;体质指数(BMI)范围为19.1~31.7kg/m2,平均为(25.82±2.91kg/m2确诊基础疾病方面高血压共26例(41.9%)、高脂血症18例(29.0%)、心脑血管疾病10例(16.1%),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共8例(12.9%)。

纳入标准: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血糖或尿糖异常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耐量试验可配合者有体检血糖升高记录首次就诊或筛查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记录完整者

排除标准: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感染或手术史无法配合完成检测者有精神障碍影响判断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糖和尿糖检验,具体检验方式如下:1、血糖检验方法。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智航型血糖仪进行静脉血浆血糖测定。检测时间为清晨空腹8小时后,采集患者肘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管中。标本立即送检,由检验科使用迈瑞BS-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检测。检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结果以 mmol/L 表示,空腹血糖≥7.0 mmol/L 为阳性结果。所有样本检测均由两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检验人员双重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性;2、尿糖检验方法。采用试纸法初筛,使用罗氏Combur-Test尿糖试纸,由受试者留取中段清洁晨尿5 mL。将试纸完全浸入尿液中1~2秒,取出后甩去多余液体,置于平面上,1分钟内根据颜色变化对照比色卡读取结果,结果以“+”号表示阳性程度。对试纸阳性者进一步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葡萄糖氧化酶法定量复测,尿糖浓度≥5.6 mmol/L 判定为阳性。若出现尿液混浊、异常颜色或储存不当,均重新留取新鲜标本检测。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糖尿量试验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记录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的诊断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敏感性即检出真阳性的能力。(2)特异性即检出真阴性的能力。(3)阳性预测值阳性结果中实际患病的比例。(4)阴性预测值阴性结果中实际未患病的比例。(5)准确率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一致的总比例。所有检验指标均以2×2列联表为基础计算,并对比血糖与尿糖检测在各指标上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 %)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诊断效能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按列联表计算。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基于糖尿量试验作为参考金标准,血糖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尿糖检验结果,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和尿糖检验结果分别见表1、表2,检验指标见表3。

1血糖诊断结果

糖尿量试验确诊

血糖

阳性

阴性

总计

阳性

42

1

43

阴性

2

17

19

总计

44

18

62

2尿糖诊断结果

糖尿量试验确诊

尿糖

阳性

阴性

总计

阳性

40

3

43

阴性

5

14

19

总计

45

17

62

3检查指标对比

指标

敏感性 (%)

特异性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准确率 (%)

血糖检验

97.67

89.47

95.45

94.44

95.16

尿糖检验

93.02

73.68

88.89

82.35

87.10

x2

2.414

5.161

3.31

2.414

2.503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疾病核心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葡萄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若不能早期识别并干预,将进展为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所以及时、准确地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成为临床管理中的首要环节[7]。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手段众多,其中以血糖检测和尿糖检测最为常用。血糖属于体现静脉血中葡萄糖的即时水平,尿糖体内血糖超过肾糖阈后通过尿液排出的结果,血糖与尿糖在临床工作中各具优劣,但是具体诊断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8]

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检验在敏感性(97.67%)、特异性(89.47%)、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预测值(94.44%)以及准确率(95.16%)方面均优于尿糖检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综合价值更高。从敏感性角度分析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尿糖,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血糖检测直接反映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灵敏度高、受外界因素干扰小。而尿糖的出现与否受肾糖阈控制,个体差异较大,尤其在糖尿病早期或轻症患者中,血糖虽然提升但是未达到肾阈,此时尿糖可能仍为阴性,易造成漏诊[9]在本次研究中尿糖检测的敏感性为93.02%,虽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定假阴性风险,所以在早期筛查中的能力有限。其次,在特异性方面血糖检验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尿糖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饮食、高热、情绪波动、药物干预等均可能引起暂时性尿糖升高,增加假阳性比例,从而影响特异性[10]本研究中尿糖的特异性仅为73.68%相对于血糖的89.47%明显偏低,这也证明尿糖无法准确的排除非糖尿病患者。

在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方面,血糖检验同样表现出更优性能[11-12]。血糖检验的阳性预测值为95.45%,这一结果证明血糖阳性者极可能为糖尿病患者,诊断参考价值较高阴性预测值达94.44%,证明阴性者基本可排除糖尿病,具有较强的排除力。相对而言尿糖的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2.35%,虽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准确性不足以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从准确率角度来看,血糖检测总准确率为95.16%,显著高于尿糖的87.10%。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血糖在糖尿病疾病诊断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证明血糖检验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尿病状态,在临床诊断中更具可靠性。

血糖检验作为直接检测技术能够展示血液葡萄糖瞬时水平,这一指标受影响较小,适合糖尿病的早期筛查、疾病监测及治疗评估。尿糖检验属于间接指标,检测结果会因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和个体肾糖阈决定,不具备稳定的阈值参考,所以只能作为辅助检测手段[13-14]从本次研究来看,尿糖虽然检测效果不足于血糖,但是尿糖也具备操作简便、无创以及价格成本低等优势,所以也可以作为基层单位以及大规模筛查时的可以选技术。

基于本次研究认为临床糖尿病筛查与诊断中优先采用血糖检验,血糖检测具备操作简便、结果出具速度快等优势,在本次研究中具备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能够有效识别糖尿病患者,可以作为高危群体的早期筛查与动态监测技术。在社区与医疗资源有限的环境相爱尿糖可以作为可靠检测技术[15]。另外,临床中应当加强对于糖尿病筛查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在基层单位应当推广标准化的血糖检测设备以及操作流程,尽可能避免因为检测方法差异、技术差异而导致的诊断结果问题。与此同时,临床中可以尝试开会赞分层筛查模式,对于有家族病史、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高危群体定期提供血糖检测,而对于无症状患者可以先行采用尿糖检测,对于检测结果异常患者再进一步进行血糖检测,以此提高筛查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有限仅包含6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影响结果的代表性与推广性。其次,研究设计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未对血糖及尿糖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连续追踪,缺乏对疾病进展过程中检验效果的长期观察。今后临床研究可以在更大样本、多中心基础上,结合多指标综合分析,进一步验证血糖与尿糖在不同糖尿病分型、病程阶段中的诊断效能差异,以提升整体检验策略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综上所述,血糖检验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均优于尿糖检测,更适合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筛查的首选计数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占启川,陈云琴.血糖与尿糖2项检验检测指标在基层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945-947.

[2]李南生,赖鹏坚.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5):72-74.

[3]王淑君.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2):191-192.

[4]王丹.血糖全自动生化仪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5):159-161.

[5]赫俊雅.血糖和尿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38-39.

[6]谢泉.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诺和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3):531-533.

[7]张彩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尿糖检验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6):55-56,63.

[8]刘燕春.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283.

[9]刘伟.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9):52-54.

[10]付琼,彭先果.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4):95.

[11]包薇萍,褚晓秋,陈国芳,等.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负荷后1h血糖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要点与应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1):9-15.

[12]翁宝川,洪瑞真,郭丽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单一与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5,28(1):37-39.

[13]孟圆圆,程克兰,吕小秀.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受试验联合检验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5,28(4):64-67.

[14]邱艺辉,杨清梅,高泉岳.探究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5,28(2):64-66,74.

[15]袁若愚,苏建友,袁杰,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生化检验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4,27(21):38-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