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治疗的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
正文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所有腹部手术中占据重要比例。传统上,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标准方法,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Appendectomy,MIA)逐渐成为优选方案[1]。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传统手术的直接性和彻底性,并融合微创理念,以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和更低的并发症率而备受青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关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研究不断涌现,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小切口手术能显著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此外,小切口手术对于美容效果也有更好的考量,满足了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然而,不同研究对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操作技巧以及长期疗效等方面仍存在争议[3]。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急性阑尾炎治疗中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探讨组中,男:女为10:10,年龄下限20岁,上限60岁,均值(40.30±0.9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20小时,均值(13.34±0.37)小时;对比组中,男:女为11:9,年龄下限19岁,上限60岁,均值(39.46±0.1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0小时,均值(13.83±0.77)小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手术开始前,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
探讨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予以全身麻醉,协助患者保持头低足高位,实施消毒、铺巾等常规操作。于腹部压痛最严重的位置,或者麦氏点外上四厘米的位置作切口,切口2-3cm的长度,查看阑尾及粘连状况,通过这个小切口,使用手术器械小心地分离皮下组织,找到并暴露阑尾。一旦阑尾被定位,仔细分离其周围的粘连,然后切断和结扎供应阑尾的血管,最后将阑尾完整地切除。切除后,检查是否有脓液或其他感染迹象,切口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适当止血,经术区渗液或脓液擦干净,将腹膜提起,以保护切口。通过竖“8”字法对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全层缝合,切口缝合采用皮内埋线法。
对比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选用麦氏切口,根据患者状况确定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3-7cm。针对压痛点部位适当调整,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依次切开,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将腹膜切开,找出升结肠及盲肠,顺着结肠带往下找,使用拉钩将切口拉开,将术野充分显露出来,直视并确定阑尾根部,若视野暴露不佳,可以使用盐水纱垫将小肠隔开,将阑尾最大程度暴露出来,避免用手接触,贯穿缝扎系膜近端,在阑尾根部将阑尾结扎,以逆向或顺向将阑尾切除,使用纱布将腹腔内渗液吸出,消毒残端,荷包埋入盲肠中。逐层缝合腹膜,手术结束。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各项指标、切口愈合情况、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探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 n | 切口感染 | 肠粘连 | 腹腔脓肿 | 发生率 |
探讨组 | 20 | 1(5.00) | 0(0.00) | 0(0.00) | 1(5.00) |
对比组 | 20 | 3(15.00) | 1(5.00) | 2(10.00) | 6(30.00) |
X2 | / | 4.329 | |||
P | / | 0.037 |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探讨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 n | 生理 | 情感 | 日常 | 社会生活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探讨组 | 20 | 50.15±1.03 | 88.49±7.56 | 65.12±3.04 | 92.47±5.39 | 52.15±3.27 | 93.26±2.49 | 63.22±1.11 | 93.49±5.33 |
对比组 | 20 | 50.05±1.11 | 78.69±5.26 | 65.20±3.06 | 85.14±5.16 | 52.27±3.06 | 80.12±6.55 | 63.13±1.06 | 86.62±5.03 |
t | / | 0.295 | 4.759 | 0.083 | 4.393 | 1.120 | 8.386 | 0.262 | 4.192 |
P | / | 0.769 | 0.000 | 0.934 | 0.000 | 0.905 | 0.000 | 0.795 | 0.000 |
2.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探讨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 n | 手术用时(min) | 切口长度(cm) | 出血量(ml) | 首次下床 活动(d) | 首次肛门 排气(d) | 胃肠道恢复(d) | 住院时间(d) |
探讨组 | 20 | 125.03±15.22 | 2.25±0.25 | 225.09±65.06 | 1.02±0.10 | 1.13±0.14 | 1.12±0.14 | 7.92±1.14 |
对比组 | 20 | 135.56±15.49 | 5.22±0.26 | 355.49±78.53 | 2.77±1.56 | 2.58±0.65 | 2.44±0.66 | 10.35±2.58 |
t | / | 2.169 | 36.824 | 5.718 | 5.007 | 9.723 | 8.750 | 3.853 |
P | / | 0.036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4两组切口愈合率对比
探讨组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切口愈合率比较[%]
组别 | n | 甲级愈合 | 乙级愈合 | 丙级愈合 |
探讨组 | 20 | 14(70.00) | 6(30.00) | 0(0.00) |
对比组 | 20 | 3(15.00) | 13(65.00) | 4(20.00) |
X2 | / | 12.379 | 4.912 | 4.444 |
P | / | 0.000 | 0.027 | 0.035 |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指的是盲肠末端的阑尾发生炎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通常认为是由于阑尾腔内阻塞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阻塞原因是淋巴组织增生或粪石堵塞,此外,异物、肿瘤、寄生虫等也可能引起阻塞。一旦发生阻塞,阑尾内的压力增加,血流减少,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但典型的首发症状为腹部中部或脐周疼痛,随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即麦氏点(McBurney's point)。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便秘或腹泻[4]。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女性或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该病的危害性在于,如果未及时治疗,阑尾可能会穿孔,导致腹膜炎、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和现代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5]。小切口手术因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成为许多医疗机构的首选。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主要归因于其微创特性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益处。传统开腹手术通常需要较长的切口以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这不可避免地对肌肉、神经和血管造成较大范围的损伤。相比之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只需要一个短切口,从而大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组织损伤不仅意味着更少的直接伤害,也意味着术后炎症反应较小,这对于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切口手术的操作区域相对封闭且受控,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降低细菌进入体内的可能性。此外,较小的创面也更容易保持清洁,进一步减少感染的风险。对于切口感染来说,小切口手术的缝合线张力较低,皮肤边缘对合良好,有利于愈合过程中的血供,有助于防止感染的发生[6]。同时,传统手术中,较大的切口和暴露时间长可能导致腹腔内脏器的广泛接触,增加了肠管之间形成粘连的可能性。而小切口手术通过使用专用器械进行操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器官暴露,缩短了手术时间和脏器暴露的时间,从而减少肠粘连的风险。同时,由于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局部炎症反应轻微,降低了腹腔内液体积聚导致脓肿形成的风险[7]。微创手术后,患者所承受的身体压力和疼痛感明显减轻,能够更快地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早期活动也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前,胃肠道恢复正常功能的速度加快。由于上述优点的存在,接受小切口手术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快地从手术中恢复过来,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也不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来控制疼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8]。另外,小切口手术的切口长度较短,创伤较小,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有限,这有助于切口更好地愈合。而且,由于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较小,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较强,这也促进切口愈合。此外,小切口通常意味着更少的缝合材料使用,以及更低的异物反应,这些都是影响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国内外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在国内,MIA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MIA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且降低了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有研究显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长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同时伤口愈合情况也更为理想[9]。国外的研究同样肯定了MIA的优势。欧美国家在微创外科技术上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特别是简单型病例,MIA不仅具有上述优势,还能提供更好的美容效果,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此外,国际上的指南和共识文件普遍推荐MIA作为急性阑尾炎的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以期达到最佳的短期及长期疗效。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小切口或无疤痕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涌现,如单孔腹腔镜手术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这些新技术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展现了微创手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0]。
综上,急性阑尾炎治疗中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优势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钟磊,樊石勇.经半月线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5):559-560.
[2]吴开展,周国灶,梁祎.利拉鲁肽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T2DM患者血糖、脂联素及胰岛素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4,27(3):81-84.
[3]黄荣斌.腔镜指导下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3):82-85.
[4]余楚郑.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5):115-117.
[5]李紫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22,42(11):53-55.
[6]刘永辉,谭少允,李蕊.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J].临床医学,2022,42(9):45-47.
[7]李利飞.术前超声定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4):105-107.
[8]王江华,孔繁森.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8):193-195.
[9]石健.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施行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21,6(14):93-95+104.
[10]刘士龙.腹腔镜与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对比[J].世界复合医学,2021,7(6):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