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进行关节内固定治疗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邵思远 万昌涛通信作者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分成2组,观察组使用可吸收螺钉,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金属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各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4、6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各关节功能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肢体骨折,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安全性

正文


引言

四肢骨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1]。临床上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常用方法是内固定法,固定材料多样,传统金属内固定材料(如钛合金钢板、螺钉)虽能提供早期固定强度,但存在应力遮挡效应,且需要二次手术将固定材料取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感染风险[2,3]。近年来,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不断进步,可吸收螺钉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聚丙交酯等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损害,可在体内完全降解,无需二次手术[4,5]。本研究通过对比可吸收螺钉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旨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循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120252在我院进行治疗64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骨折;2具备手术指征且耐受手术;3意识清,能配合术后随访;(4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2)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3)手术禁忌症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2

t/X2

P

性别

1856.25

2062.50

0.259

0.611

1443.75

1237.50

平均年龄/

42.52±8.37

41.80±7.92

0.353

0.725

骨折部位

825.00

721.88

0.087

0.768

1031.25

928.13

0.075

0.784

515.63

618.75

0.110

0.740

928.13

1031.25

0.075

0.784

骨折类型

闭合

2681.25

2578.13

0.097

0.756

开放

618.75

721.88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可吸收螺钉(成分聚丙交酯)内固定术。具体操作:术前通过X线定位骨折部位,上肢骨折患者行臂丛麻醉,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切口,暴露骨折端后,使用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复位,使关节面平整。根据骨折情况及骨折块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可吸收螺钉,钻孔攻丝后拧入固定,如有需要,还要进行埋头处理术后予以石膏固定,指导患者在保护下逐步开展非负重康复训练。

1.2.2 对照组

进行传统内固定术。手术前经 X光确定骨折位置,并行硬膜外阻滞或臂丛阻滞。手术切口、骨折暴露、复位方法同观察组一样。复位良好后,以不可吸收材质的单骨皮质螺钉、双骨皮质螺钉固定,必要时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消肿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每个月随访1次,3个月后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手术切口愈合,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水平,无疼痛症状关节屈伸功能完全正常;有效: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关节活动存在轻微受限,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角度小于10°;无效:手术切口愈合不佳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关节活动过程中不适感明显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角度达到或超过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14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

3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周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对应评分标准:肩关节采用Neer功能评分标准(100;髋关节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100分制);膝关节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100分制);踝关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100分制),分值越高关节功能越好。

4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术后切口感染、骨不连术后断钉、异物反应、骨折移位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记录方式为例数和百分比,通过X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记录方式为均数和标准差,通过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当P0.05时为在统计学水平上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评分比较,P0.05术后146周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

术后4

术后6

观察组

32

8.31±0.62

3.52±0.34*

2.09±0.28*

1.25±0.13*

对照组

32

8.29±0.58

5.46±0.41*

3.87±0.36*

2.43±0.27*

t


0.133

20.604

22.078

22.275

P


0.894

0.000

0.000

0.000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2 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12周,观察组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肩关节(Neer

髋关节(Harris

膝关节(HSS

踝关节(AOFA

观察组

32

90.47±3.38

88.99±3.01

87.69±3.71

94.38±1.85

对照组

32

81.52±3.49

80.25±3.54

80.37±4.63

84.36±2.39

t


10.421

10.640

6.979

18.75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6.335P=0.012<0.05)。见表4

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2

2578.13

618.75

13.13

3196.88

对照组

32

1031.25

1443.75

825.00

2475.00

X2





6.335

P





0.012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385P=0.016<0.05)。见表5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骨不连

术后断钉

异物反应

骨折移位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2

13.13

13.13

00.00

00.00

13.13

39.38

对照组

32

39.38

13.13

13.13

412.50

26.25

1134.38

X2







5.851

P







0.016

3 讨论

四肢骨关节骨折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骨折端稳定固定与关节功能保全。传统金属螺钉虽能提供初始机械强度,但其不可降解特性导致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患者痛苦与感染风险,且金属异物可能引发应力遮挡、电解反应等问题,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毒副作用更少,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较好。

在疼痛控制方面,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疼痛缓解更显著,尤其在术后中远期(4周、6周)差异明显。这与可吸收螺钉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其在体内被被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无金属离子释放,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慢性刺激[7]

关节功能恢复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2周各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吸收螺钉避免了金属摩擦对关节软骨的损伤,尤其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活动度大的关节;对于膝关节、踝关节等负重关节,其无需取出的特性避免了二次手术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有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8]

尽管可吸收螺钉优势显著,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样本量较小且仅纳入新鲜骨折患者,缺乏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亚组数据;随访时间仅3个月,难以全面评估材料长期降解性能。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延长随访周期,进一步验证其在复杂骨折中的适用性。

综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金属螺钉,尤其适合对二次手术耐受性差、重视远期功能恢复的患者。临床可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全身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以实现个体化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相龙占.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4):20-22+25.

[2]牛树昂,王培安.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4,9(22):141-144.

[3]李兵兵,鹿军,徐军奎,.可吸收螺钉在趾间关节融合治疗锤状趾畸形术中的应用及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10):1098-1100.

[4]苏华生,钟南海.下胫腓联合损伤应用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固定的疗效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4,46(09):56-57+92.

[5]Kim S W ,Sung H K ,Choi H Y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Bioabsorbable and Metal Screw Fixation for Distal Tibial Physeal Fract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Foot & Ankle Orthopaedics,2024,9(4):

[6]李建鹏,尹梦帆,高翔.可吸收与金属螺钉固定Maisonneuve骨折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4,32(08):679-684.

[7]林廉洋,吴声忠,黄志勇,.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儿童膝关节骨软骨损伤中的应用[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4,9(04):229-232.

[8]王红千.四肢骨关节骨折经可吸收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20,34(10):755-7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