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李会庆 刘超

魏县人民医院 河北邯郸 0568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MRI与CT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确诊或疑似胰腺癌的患者,共计100例,分别进行MRI与CT扫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检错率、病灶检出效果及与病理结果恒定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的诊断准确率(94%)明显高于CT(80%),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MRI较CT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率更高(6% vs 20%,P<0.05);MRI结果与病理比对显示阳性一致率较高(40/45),而CT结果有更多假阴性(11/45),总计诊断灵敏度MRI为84.44%,显著高于CT的75.56%(X²=16.051,P<0.05)。然而,在特异性方面,CT(80%)优于MRI(20%,P<0.05)。结论 MRI影像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及病灶检出效果优于CT检查,尤其对小病灶的检出能力具有优势,诊断灵敏度更高,适合胰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应用;而CT凭借较高的诊断特异性适用于胰腺癌临床确诊中恶性与良性病灶的鉴别。综合评估两者特点,建议在胰腺癌早期筛查中优先使用MRI,对需要确诊的病例辅以CT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精准度。


关键词

胰腺癌;早期诊断;MRI;CT;临床应用价值

正文


引言

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拥有较高致死率和低生存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来呈现明显上涨趋势。因为胰腺隐藏在腹腔中,初期症状非常不显著,常规诊断技术很难于病症早期察觉病灶,造成患者明确诊断之时大多已经发展至末期,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都不佳。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10%,明显少于大部分其余恶性肿瘤。怎样提升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性为现今临床研究的核心和难题。影像学检查为胰腺癌诊断的关键手段,在其中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经普遍用于临床。这两种方法各具特点:MRI凭借高软组织分辨率及对微小病灶的高灵敏度逐渐成为筛查早期胰腺癌的重要工具;而CT因其较高的特异性及便捷性在胰腺癌确诊与鉴别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二者在早期诊断中的具体临床优势及适用条件尚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表明,单一影像学方法难以满足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需求,联合使用不同方式可能补足单一技术的局限性,从而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然而,MRICT各自的临床表现如何、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尚缺乏直接对比分析。为了改善胰腺癌早期检测流程,本研究选择100例确定或可能胰腺癌患者为对象,全面评价MRICT于检测精确性、敏感性及特异度中的区别,并用病理结果为参考,清晰这两种方式于早期胰腺癌检测中的现实使用价值。研究成果能为胰腺癌早期检测策略的完善供给学术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6月至2022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全面检查,符合胰腺癌影像学诊断相关标准,并接受MRICT扫描[1]

列入标准包括,①满足胰腺癌早期诊断相关临床特征。②进行MRICT检查且检查结果完备。③病理检查结果清晰。剔除标准为①存在严重心、肾功能衰竭者。②影像学检查数据缺少者。③妊娠或严重过敏史患者。所有病例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批伦理委员会审批。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下,两组患者均为疑似胰腺癌早期病例,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分成MRI组与CT组,各涵盖50例患者。研究组MRI扫描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6-72岁,均值年龄为58.33±10.21岁。对照组CT扫描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5-74岁,均值年龄为59.27±9.84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为男性30例、女性20例与男性27例、女性2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研究分组要求。

本次研究意在经由对MRI扫描与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错件率、病理匹配情况及灵敏度、特异度的对比,评估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MRICT扫描身为现在主要的影像学检测手段,精确体现病灶形态和组织特性,为胰腺癌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两组患者自入院以来均接受规范化检查和诊断。

1.2 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建立了两个分组来进行有关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一组采用MRI扫描,另一组布施CT扫描。

保证两组在人数、性别、年龄及胰腺癌早期症状等方面都具备出色的匹配性。详细实施步骤中,两组都实施完整的体格检查和关联的辅助检查,依据清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异常的血液和尿液检查等信息,初始确定是胰腺癌早期患者。MRI组的患者开展MRI扫描诊断,而CT组的患者开展CT扫描诊断。操控人员由由资深的医师操控,并且执行自主的结果分析。针对诊断出的病灶,必须精确测定其直径,并且依据直径超过还是小于1cm分类。

此期间亦须对病灶周围的组织实施全面监测,排除潜在的误诊和漏诊,用实现精确的诊断。通过上述流程确定胰腺癌病灶之后,便能实施病理结果的检测,MRICT的结果会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解析其诊断精确度、诊断特异度和诊断灵敏度,用此来判断MRICT诊断的价值与可行性。统计学方法为探讨的重要部分。将使用单独样本t验证解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用x2验证病灶直径、误诊率和诊断同病理验证的一致性。所有的统计解析将运用SPSS19.0进行,结果设定验证水平是0.05

此严密的流程与方法为面向胰腺癌初期诊断的评估,预期给胰腺癌初期诊断带来更加公正、精确的评价。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MRICT扫描结果作为主要诊断工具,对比其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和错件率。根据MRICT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查验其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考察MRICT扫描在直径大于1cm和小于1cm的病灶检出率及检错率,从而评定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诊断准确率以及错件率的判定,依据的是考察对象50例的MRICT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如果结果一致,则判断为诊断准确;若结果不一致,则判断为诊断错误。

此项评估可以判断诊断工具MRICT的可靠性。对于病灶直径超过或小于1cm的检测率和误检率判断,主要根据MRICT扫描是否在具有同等病理直径的病灶中,精确地检测并定位。如果能检测那么是有效,没有检测或误检是无效。这一部分主要用来检验MRICT扫描在差异大小病灶中的表现。诊断精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的判断则是依据MRICT扫描的阳性、阴性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以确定。精确度反映正阳性和正阴性总体的符合率。特异度表示实际为阴性的病例中,被正确诊断为阴性的比例。灵敏度则表示实际为阳性的病例中,被正确诊断为阳性的比例。

以上指标的综合评定,为提供了MRICT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优势与短板,进而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以百分比(%)表示各组的指标比例,对两组间指标差异进行比较和显著性检验。

为了分析MRICT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优势及不足,分别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错检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进行了详细比较。结合表1和表2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对MRI扫描和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和病灶检出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RI扫描的各指标优于CT扫描(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进一步结合表3病理结果数据,分析MRICT阳性、阴性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度,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准确性和错检情况,判定各方法的诊断可靠性。为明确敏感性、特异度指标变化,表4中统计了MRICT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所有相关检测指标的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P0.05)。

统计结果表明,MRI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多项指标优于CT,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研究结论的定量评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2 结果

2.1 MRICT扫描准确率对比

研究组数据显示,MRI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CTMRI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见表1.

1  MRICT扫描准确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诊断准确例数

诊断率(%)

MRI扫描

50

47

94%

CT扫描

50

40

80%

X2



13.251

P



0.05

2.2 MRICT扫描的错件率对比

MRI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中误诊率明显低于CT扫描,尤其在直径小于1cm的病灶检出上更具优势,使用MRI扫描可以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MRICT扫描的错件率对比

组别

病灶数

直径>1cm

直径<1cm

检出率(%)

检错率(%)

MRI扫描

50

47

3

94%

6%

CT扫描

50

40

10

80%

20%

X2




11.521

12.621

P




0.05

0.05

2.3 病理结果与MRICT结果对比

MRI扫描的病理结果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且病理结果阴性时MRI的误诊率较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MRI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CT更为可靠。见表3.

3  病理结果与MRICT结果对比

组别

病理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MRI扫描

阳性

40

4

44

阴性

5

1

6

CT扫描

阳性

34

1

35

阴性

11

4

15

合计

45

5

50

2.4 MRICT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MRICT结果,可以发现MRI在诊断胰腺癌上的准确度 (82%)、灵敏度 (84.44%)优于CT波诊断准确度 (68%) 和灵敏度 (75.56%)。但在特异度方面,CT(80%) 显著优于MRI20%)。所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4  MRICT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诊断准确度(%)

诊断特异度(%)

诊断灵敏度(%)

MRI扫描

50

82%

20%

84.44%

CT扫描

50

68%

80%

75.56%

X2


13.551

15.331

16.051

P


0.05

0.05

0.05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困难的疾病,早期确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MRICT影像学技术的诊断表现进行比较,发现MRI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更低的错件率。

结果显示,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4%,显著高于CT扫描的80%MRI的检错率为6%,显著低于CT20%。这种差异可能与MRI在显示组织细节及病灶特性方面具有较高分辨率有关,特别是在早期胰腺癌病灶直径较小的情况下,MRI对直径小于1cm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能够有效降低漏诊率。这反映了MRI在较小病灶的发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统计学分析表明MRICT扫描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比较MRICT对于病理结果的预测能力,发现MRI在病灶阳性与阴性病理结果之间的总体一致率高于CT,这表明MRI在胰腺癌患者中能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早期采取干预及治疗措施。

MRI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错检率,并且协助病理结果的判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MRI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表现出显著优势。数据显示,在病灶直径小于1cm的情况下,MRI扫描的检错率显著低于CT扫描(6% vs. 20%P0.05),表明MRI在细小病灶检出方面的敏感性较高。这一特点对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因为胰腺癌早期病灶通常较小,易被误诊或漏诊。病灶检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干预是否能及时进行,而MRI凭借较高的分辨率和病灶识别能力,有助于减少漏诊风险。

另外,在胰腺癌病灶直径大于1cm时,MRI的检出率仍然占据优势(94% vs. 80%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MRI在不同病灶大小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稳定性和可靠性。CT扫描虽具备快速成像和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其较高的错误检出率和漏诊率,尤其对于小病灶的识别力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MRI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CT,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5]

MRI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精准度和检出能力显著优越,其对于病灶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低错检率,使其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值得在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环节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MRI扫描在诊断胰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敏感性,这一结果与传统的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性显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MRI诊断阳性的病理结果占比达到了91.67%,而CT扫描仅为77.27%,这种巨大的差距说明MRI在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此从错误诊断的角度来看,MRI组的错诊率为5例,占误诊例数的10%,而CT组的错诊率达11例,占误诊例数的22%,这也进一步证实了MRI在准确诊断胰腺癌上的优势。MRI对于病灶直径小于1cm的深部小肿瘤也能进行有效识别,这在CT扫描中往往难以实现。

占临床难诊难治头疽的胰腺癌,需要一个更全面、细致的筛查和诊断手段以完善其治疗方案。就以上所述,MRI不仅能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能对病灶的大小、形态进行准确判断,甚至还能分析其关系,为临床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主张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广泛引入和应用MRI技术,全面提高诊治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MRICT扫描技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胰腺癌至关重要。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过程中,MRICT扫描无疑是有效的诊断工具。

通过对MRICT扫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例数均为50的情况下,MRI扫描的诊断准确度高达82%,明显优于CT扫描的68%。而在诊断特异度方面,CT扫描达到了80%,明显高于MRI扫描的20%。另一方面,MRI扫描的诊断灵敏度为84.44%,也优于CT扫描的75.56%。这些数据强烈表明,MRI扫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高于CT扫描。

患有胰腺癌的病人,MRI扫描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CT扫描,MRI扫描可以在胰腺癌早期就发现潜在的病灶,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改善病情。在某些情况下,CT扫描的诊断特异度会更高,选择MRI还是CT扫描,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检查手段都不可能完美,MRICT扫描也不例外。结合其他的检查方法,如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当MRICT扫描结果阳性时,应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确证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MRI扫描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也应该结合CT扫描以及其他的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这对于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病痛带来极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高明,徐钧,杨文慧.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32(12):881-884.

[2]俞亦奇,黄华,张太平.胰腺癌的早期诊断[J].中华胰腺病杂志,2022,22(01):14-21.

[3]龚姣姣,黄晶,肖桂山.胰腺癌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3,50(05):1069-1076.

[4]王一翔,郭亚民,王蕾,吴世乐.血清学标志物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2,30(22):978-983.

[5]庄乾春.CTMRI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2):0027-00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