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509区块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李天琦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

滨509区块位于尚店油田西南角,为单斜构造油藏。该区块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西北高东南低,沿北部分界断层,附近存在多构造高点,地层向东南倾。本文结合滨509区水平井区块油藏地质特征,通过对水平井区块开采潜力进行分析,表明水平井区储量落实,油藏未动用,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平面位置优化、垂向位置优化、水平井段长度优化,以及水平井设计靶点数据,对该区域水平井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作出了水平井产能预测。


关键词

油藏地质分析;地质设计;热采水平井;滨509区块

正文


1509区水平井区油藏地质特征

1.1构造特征

509块位于尚店油田西南角,属尚三区,其西北为林樊家油田,南邻里则镇洼陷,东南为平方王油田,东接尚店油田一区,为单斜构造油藏。块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西北高东南低沿北部分界断层,附近存在多构造高点,地层向东南倾。构造平缓,馆陶组构造较缓,倾角6°,向下层系构造变陡,T2地层倾角10°16°。在工区西北部,东营组顶部被剥蚀,向下至沙一段剥蚀范围逐渐变小。馆陶五砂组储层埋深1023~1113m,油层埋深10931113m。

1.2储层特征

储层展布Ng55砂体厚度一般为1~6m,平均砂厚3.0m,最厚处滨306-3井为6.4m。本次设计某水平位于工区北部,砂厚为4m(见附图1)。

1 Ng55小层有效厚度等值图

 

 

 

 

 

 

 

 

 

 

 

 

 

 

油层展布馆陶组5砂组共5个小层,其中4个小层含油。Ng55小层为主力小层,平面上位于工区中部和东北部,有效厚度一般1~6m,满块含油。本次设计的滨509-平7井区有效厚度为3m。

储层岩性及物性该区块馆陶组地层为河流沉积,岩性为紫红色、浅灰色粉砂岩互层,以中细砂为主。通过岩心资料分析得出:粒度中值为0.13mm,分选系数为1.43,粘土含量为14%左右。矿物含量中石英4550%,长石3540%,岩屑主要是变质岩岩屑,原生孔隙。偶见炭屑、黄铁矿。依据该区块馆陶组取心井岩样分析化验资料校正后统计,储层平均孔隙度为33.5%,平均渗透率为1478×10-3μm2,具高孔、高渗、胶结疏松的特点。

 1.3流体性质

原油性质馆陶组地面原油密度平均0.9742g/cm3,地层条件下原油密度0.9722g/cm3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4938822mPa·s,平均3195mPa·s,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40mPa·s,凝固点-6.2℃。

地层水性质馆陶组地层水总矿化度平均为9397mg/L;氯离子含量为5451mg/L,水型为CaCl2

1.4地层压力和温度

509块馆陶组原始地层压力10.8MPa,压力系数0.97~0.99;地温梯度为3.1℃/100m,属常温常压系统。

1.5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

509块馆陶组五砂组各套油层多位于构造高部位或者满块含油。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层状稠油油藏。

1.5水平井区储量评价

圈定滨509-平7井控制含油面积0.12km2,平均有效厚度3m。

2水平井区开采潜力分析

该水平井区储量落实,油藏未动用,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设计水平井位于Ng55小层,石油地质储量32.9×104t,设计井区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具备调整的物质基础。同时该井可完善该层蒸汽驱井网,吞吐阶段作为生产井吞吐生产。

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存在较大优势水平井设计区Ng55层平均有效厚度3m,属于薄层稠油油藏,设计区各项地质参数满足胜利薄层稠油油藏钻水平井开发的筛选标准。利用水平井开发可增大井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大,产能较直井得以提高,有效提高薄层储量动用程度,且水平井的流速远低于直井,可减少出砂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3水平井优化设计

3.1平面位置优化

设计目的层为Ng55小层,根据油层发育、构造延伸方向及蒸汽驱井网,优化确定本次设计的509-平7井。

 3.2垂向位置优化

水平井设计区油层厚度为3m,根据油层垂向发育情况,水平井应位于油层中部,A靶点距离油层顶部1.5m,B靶点距离油层顶部1.5

3.3水平井段长度优化

考虑到储层发育状况及对储量的控制,设计该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200m。

3.4水平井设计靶点数据

井口坐标:X(纵)4138540,Y(横)20572111;

A靶点距离滨509-12井口位置132m,方位30°;

B靶点距离滨509-12井口位置279m,方位80°;

4水平井产能预测

4.1开发方式

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

4.2注采参数优化

周期注入量利用CMG热采模拟软件,优化了8t/m、10t/m、12t/m和14t/m四种注汽强度,考虑增油增注比指标,最优的注汽强度在10t/m左右,设计该水平井周期注汽量为2000t。

采液量按注汽强度10t/m,分别优化采液量综合采出程度和油汽比两项指标确定初期采液量。

4.3开发指标预测

单井日产油能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水平井第一年平均日产油能力为9t/d;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数模计算结果,设计水平井第一年平均日产油能力为8t/d。

年递减率根据区块实际吞吐井的生产情况,预测水平井初期递减率17%,后期10%。

生产时率依据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生产经验,设计水平井生产天数按照一年270天计算,生产时率为0.74,1年吞吐1个周期。

5结论

结合509区水平井区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地层压力和温度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以及水平井区储量评价,对水平井区开采潜力进行分析并对该区域水平井进行优化设计预计该水平井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哲,吕延防,付晓飞,等.贝尔凹陷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研究[J].吉林大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2)

[2]高先志,李浩,刘启东.高邮凹陷断层控油气作用的多样性[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3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