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1,乔伟2, 3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西南航材部 610200

摘要

文章首先对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进行了转述;其后,从工程管理型、库存管理型、价值管理型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类型;最后,围绕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航空器材;物联网;库存管理

正文


引言:航空器材是航空企业业务运行、工具维护、成本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关键要素,做好航空器材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对航空企业市场竞争力、业务服务质量、经济把控力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特点
1.1航空器材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于航空器材管理工作来说,其属于高系统化的工作,主要完成航空器材采购、质检验收、库存管理、维修养护、使用、拆换、送检等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狭义上,可以将航空器材管理划分为物流管理以及价值管理两项;广义上,除了物流管理及价值管理之外,还包含着工程技术管理。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是使用了航空器材管理广义上的内涵。
    其中,航空器材的物流管理主要完成了器材运输方面的管理,包括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管理;航空器材的价值管理主要实现了价值方面的动态管理,涵盖流程包括使用资金计划、入库价值形成、成本核算等,重点完成价值与资金成本的核算、分析与管控;航空器材的工程技术管理包含着制定维修养护方案、现场工程管理、服务通告管理等环节中涉及到的有关航空器材采购、保管、使用管理,主要管理指标为上述环节的合理性、规范性与效率性。相比于物流管理与价值管理来说,航空器材的工程技术管理属于延伸性工作
[1]
    航空器材管理的工作主旨在于在维护飞行安全性的基础上,依托器材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促使航空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在实施物流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基础上,展开航空器材的工程技术管理。
1.2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为航空器材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展开手段。此时,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得到重点的开发与应用,该系统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第一,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联系紧密。结合对航空器材管理的分析能够发现,其延伸性相对较大,且存在20%-25%的航空器材需要循环使用。基于此,必须要对这部分器材展开跟踪式管理,记录拆装、维修、使用等环节中的详细情况,这就要求着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联合工作。

第二,初始信息相对详细、全面。必须对航空器材落实全周期管理,个别重要器件已然落实了档案化管理模式。因此,航空器材每经历一个工作环节,均会导致原始数据录入量的增加。

第三,物流与价值流运动分离。受到航空器材收发不间断性与价值管理程序性之间的矛盾、高价周转件核算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物流与价值流运动之间的发生暂时性的分离。

第四,物流运动存在体外循环,应当设定多个台账薄记录与备案。

2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类型

现阶段,在航空器材关系信息系统构建实践中可选择的类型主要有工程管理型、库存管理型以及价值管理型三种。具体来讲:

2.1工程管理型

这一系统类型主要从航空器维护检修、航空器运行控制等工程活动角度出发,对相关器材用物进行管理。通常来讲,工程管理型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应包含有维修计划管理、工卡管理、航线管理、可靠性管理、航空器材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其中,由于主系统主要作用于工程活动的器材需求,所以其航空器材管理子系统只涉及到采购、收发、送检、维修等航空器材的应用环节,而缺乏对航空器材成本、价值、数量的明确记录,存在一定应用局限性与账实不符风险,不利于相关单位进行精细化的材料成本控制。

2.2库存管理型

顾名思义,该系统类型主要侧重于航空器材在存货状态下的指标管理,如入库记录、领用记录、采购计划、成本核算、需求预测等。通过应用此类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可清晰了解到各阶段内仪表设备、氧气设备、无线电设备、轴承备件等航空器材的出入库情况,以及相关的资金资源变化、人员行为记录等,有助于企业财务核算、事故追责、采购规划等工作的信息采集。但库存管理型系统的弊病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即与飞机的运行、维修等现场业务存在脱节,无法在航空器材的现场应用中发挥功能效力,进而容易导致航空器材出现供应拖延问题,引发维修停滞、航班延误等管理事故。

2.3价值管理型

航空器材作为涉及采购、成本等概念的经济价值载体,其事物运动与价值运动是同步进行、不可分割的。基于这一理念,价值管理型的信息系统产生出来,用以解决航空企业器材管理工作中实物运动时间与价值运动时间的偏离问题。在此系统当中,航空器材实物的收发、应用,都会自动生成新的库存记录,进而牵动企业资金成本的曲线变化。这样一来,航空器材在采购引进、库存收纳、维修取用等环节之间的运动过程,同时也可视为其携带资本价值的增加、沉淀与消耗过程,对航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落实大有裨益[2]

3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理念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简单的数据记录或信息处理工具,而是借助多种技术支持,搭建起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有机联系的桥梁纽带。基于此,在构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时,相关人员应做好以下三个关键技术的科学运用:

3.1 条码识别技术

条码识别技术是当前社会最常见的信息排列与识别技术,在条码图当中,各位置条码都代表不同的信息,系统可根据预设的解码方式,通过传感器完成条码载体的扫描确认。在航空器材管理工作中,人员、器材、工位、用途等信息都可以用条码表示出来,从而消除绝大部分信息的人工输入需求,显著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精确性与便捷性。同时,通过云端数据库将现场、航站、库房等不同区域终端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起来,还可达到同一条码的动态跟踪与动线生成,进一步强化航空企业物流与价值流的精细化管理质量。

3.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通过高、中、低频的波长信号,对目标物体进行扫描识别。将此技术应用到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可实现远程化、自动化的器材信息传感采集,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因此,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相关人员可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存在距离限制或连续工作量较大的器材管理领域当中,实现传统条码扫描技术缺陷的有效弥补。

3.3数据挖掘技术

航空器材的种类多样、型号复杂,故而会产生大量的管理数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将会形成极大的运行压力与存储压力,易导致系统工作效率的降低。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相关人员就需要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系统架构当中,通过关键字采集、分类检索等程序机制,将有利于成本控制、工程应用的有价值信息筛选出来,并进行科学化、结构化的数据处理,以此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处在高效率、稳定化的投用状态中。

结论:总而言之,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航空器材管理实践当中,既有助于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的管理偏误问题,实现航空器材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的同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航空企业对航空器材的实物运动信息与价值运动信息进行动态采集,以此进行精细化的物资管理与成本核算,为航空企业成本控制的稳步落实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陆跃南,徐常凯,李璐.航材库存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2):135-136.

[2]张飚,陈军,刘瑾洲.军用航材智能化保障的技术构建[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9,34(04):390-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