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智能化在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张怡静

河北浚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部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改善居住环境,采用了智能电气技术,使得智能化小区成为了现代住宅的主要形态。电气智能化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成本增加,安全维护,服务体系等,都是住宅小区电气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电气智能化;住宅小区;应用

正文

1.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特点

电气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技术依据。电气智能化的运用,使居住小区的管理工作达到了自动化,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快速的管理方式,并为居民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智能住宅小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住宅小区与一般住宅的管理方式不同,在采用了智能电气设计的住宅小区内,可以使电器与管理者以及外部环境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既可以实现事先设定的管理模式,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控制。其次,电气智能化的设计有别于以前的自动化控制,它在管理上具有灵活性。在智能电气控制系统中,它具有各种自认与控制功能,它具有对人的控制、对信息的反馈、对已有的模式进行管理与控制。此外,通过电子设备的辅助,智能控制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以满足智能住宅的功能要求。2.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优势

2.1智能化的系统集成

相对于传统的室内控制,现代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电气智能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原本处于独立状态的电气设备、控制信息以及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部整合到计算机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统一协调的综合控制平台。以此为依据,对住宅内部的电气管理、水电供暖及其它控制任务进行了整合,并建立了一套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对电气的统一调配,实现了对电气的综合分配,对电气系统的能耗进行了有效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电气的自动维护,延长了电气系统的使用寿命。

2.2较强的控制能力和较高的准确性

针对居住小区这样一个大面积的经营目标,其变化的原因是多依赖于人的因素,使得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智能电气系统的强大运算能力,可以取代人类的大脑,进行大量的测量和运算,从而实现对居住小区内的多种因素的监控。以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人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通过电气智能化系统,可以更方便、高效地进行更精细的控制,甚至可以很好地控制离散的目标。

2.3优秀的互动式协调控制管理模式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只能根据人类的意愿来完成任务,而用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建立的模式化管理系统,尽管它更具标准化和更大的可伸缩性,但一旦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就无法对其进行调整,必须按系统原来的运行方式运行。而电气智能化系统则改变了这一现状,管理者可以与电气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电子设备能够独立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在多方协作下,形成一套更为实用的模式化管理模式,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协调、协调,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

2.4强大的扩展能力

电气智能化,使企业的管理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施决策,也可以通过控制目标的反馈来实现协同控制,并可以通过事先制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由于智能技术的支撑,电气装置可以自我学习,实现自我协调、自我适应,并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建立起更为多样化的管理控制模型。从长期来看,该智能电气管理系统可以满足现代住宅的复杂功能需求,是今后居住小区电气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智能化电气在住宅小区建筑中的应用

3.1供电和照明

智能化住宅小区一般都要有两个独立的供电线路,配有一个自备的发电机。UPS电源的供电方式为分散式或集中式,居民楼的进电线采用小区变电站,采用TN-S体系接地,多层建筑的配电箱内设各户计量表,并设置住户配电开关,单元配电箱至各户采用放射式配电,小高层单元配电箱内设单元计量总表及分支路开关。本楼层的配电箱由单位配电箱至每一层的配电箱,每一层的配电箱都设有分度表和家庭配电开关,从一楼到一户,都是辐射式的。在智能设备、电器、布线等方面,要注意 EMC。智能化住宅综合小区的园林化,使得居住环境照明的规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道路照明,而是包括草坪、树木、小品、水景等。

3.2小区安防系统

智能电气系统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的安全防护系统,它包括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巡逻管理系统、 CI卡门禁和可视对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3.2.1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把房屋的门、窗的报警网络、门磁等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当有被窃的风险时,该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并将其传递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物业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同时,该系统能够与公安机关进行实时的沟通,使报警、监视功能成为一个整体,并与小区内的闭合监视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安防网络。

3.2.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矩阵控制器、录像机、监视器、传输电缆等构成。在这部分区域安装了前端摄像头,把监控画面传输给报警管理中心的控制室。报警管理中心的控制室对整个小区进行实时监测、录像,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小区内的情况。为了保证系统的成本和清晰度,采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黑白相机。此外,主入口、中央花园、管理中心的视野面积更大,摄像头设置了全方位的云台,方便观察更多的地方,其他的摄像头都是固定的。小区监控点采用 l台摄像机与1台监控仪相对应的方式,将画面直接显示在监控墙上,便于管理员随时查看前方的状况。

3.2.3保安巡更管理系统

该系统采取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巡逻线路及巡逻时段,加强小区保安巡更工作的力度及管理;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管理成本;同时避免只重视小区公共区域的整体管理,却忽视一些边角区域的巡查等问题。

3.2.4IC卡门禁与可视对讲系统

在物业管理中心、各居民楼单元门口设置感应 IC卡阅读器和视频电话。一般情况下,房门都是关着的,外人需要用视频对讲机和居民进行对话,而居民则可以在监视器屏幕上的影像中识别来客,并控制开门。小区居民在进入小区时,只要使用感应 IC卡进行居民身份验证,并确认其安全后,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利用 IC卡进行身份认证,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区门锁被拷贝、公共口令泄漏等常见问题。

3.2.5消防报警系统

第一,火灾自动报警:设置在居民区内的感应器在火灾时会发出火警讯号,当火警讯号被确定后,火警控制器将会立刻通知消防联动系统,同时开启紧急广播,通知相关人员迅速撤离。其次是消防栓的控制:火灾时,消防队员利用消火栓,按下手动报警键,在接到手动按钮操作信号确认后,立即启动消火栓对水泵进行扑救。最后,消防喷淋系统的控制:在火灾发生后,当室内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喷水系统会自动工作,同时,水位指示和压力报警器会发出火警讯号,火警控制器接收到火情和压力报警器的开关,确认后,立即启动喷头,进行扑救。

3.3通信智能化

智能通讯系统是电气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安全、消防、安全等功能都离不开通讯网络。智能通讯系统将语音、数字等多种传递系统整合在一起,将多种通讯任务整合在一起,具有多种数据信息的传送功能,既能传送常规的语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又能精确地完成安全管理、家居管理等系统的信息传递。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电气智能系统能够按照信息的内容来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合理地安排各种通信任务,保证各类系统的安全、稳定的工作。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通讯系统,可以实现对系统资源的控制,并将故障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系统的主要功能能够正常工作。

3.4智能化服务

3.4.1计量计费系统

居民的电表、煤气、水、电表的抄写、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电表的自动抄表技术还不普及,因此要靠大量的人力去抄表,造成的实际影响很大。随着自动抄表技术的推广,小区内的煤气、水、电管理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实现计量、计费、扣费等远程操作,简化了工作,也方便了居民的缴费。

3.4.2车辆管理服务

该业务是基于一卡通的无接触交通工具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汽车的操作是通过控制硬件来实现的,而通过卡片来实现终端的开机和关机,整个过程中人员的参与比较少,使得车辆的管理工作更好。汽车安全监控系统与汽车安全、视频监控、计算机等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监控系统,实现对汽车安全的全方位监控。

3.4.3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采用智能电气系统实现供水、供电设备的管理,是目前居住小区楼宇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供水、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已逐步普及,可以将供水、供电系统也纳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水泵、开关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控制。将水泵、水位、电梯、路灯等各种设备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智能管理网络中,并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综合的协调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智能化的不断普及,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最好的改善。要充分利用电气智能化的控制优势,就必须构建一个综合的智能控制网络,把整个建筑的管理纳入智能控制网,把复杂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现代居住建筑的功能日趋复杂,人们对居住的功能、安全性、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智能化的运用,正符合人们的需求,既能保障居住质量,又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现代居住社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久红.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4):215-216.

[2]杨晓林.现代住宅综合小区智能化电气设计[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4)22-24.

[3]张金池.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7):81-82.

[4]张维华.住宅小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