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张东海

天津兆和和兴机电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河西区 300350

摘要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其可靠性,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以可靠性理论为依托,着重论述了机械可靠性工程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以保证其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持续提高其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

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

正文

引言我国的机械工程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并已步入了一个健康的发展阶段。然而,在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中,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产品的功能扩充和可靠性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产品的可靠性不高,从而对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优化方法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1.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重要意义分析

1.1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是机械工程总体工作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机械工程总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可靠性可以提高工程机械的能耗性能,也可以提高其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使用效率。这对于整个机械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总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机械工程中,随着可靠性的提高,它在使用中的功能性能会更好,抗干扰和抗外力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从而可以降低后期维修费用,增加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从参数设计的观点来看,在科学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指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更加合理的部件技术参数,使其适应性能更好的构件,从而在改善工程总体性能的同时,增强工程构件的耐久性,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1.2积累工程设计经验,提高工程技术应用效能

可靠性优化包括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指标确定、机械零件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机械零件可靠性故障模型的确定等。在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械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的总体要求,合理地确定其设计的方向和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对各种可靠性优化技术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试,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实际资料和技术运用方法,并为以后的设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机械工程的优化设计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新思想将会对工程技术的运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技术的实施。由此产生新的技术和工艺,使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效率得到提升。

2.可靠性设计方法

2.1鲁棒设计法

鲁棒设计方法是日本机械设计师田口玄一首次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基于对使用者所造成的损失和对使用者的影响。所谓“损耗”是指“可用”与“合格可用”之比,“丢失”越多,“可靠性”越低,“不合格”就是“不合格”。因此,减少产品的损耗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加强产品设计、加强产品材料的质量检查、生产工艺的优化、产品调试和测试等。由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功能受到制造因素、使用环境因素和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机械产品的设计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变的因素,比如温度等,粉尘、烟雾、高温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从而导致产品性能的下降。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将所有的方法都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也高。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提高产品抗干扰性的最重要途径。

2.2降额设计

减量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机械设备外部系统的应力,二是增加机械设备自身的受力。从减小外部应力的观点出发,在采用这种设计方法时,必须对其进行大量的实际工作,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其进行定量化,以确定其所受的应力强度,以使其达到比系统工作时更高的水平。总体来说,如果零件的应力值大于机械工程系统的应力参数,则其工作状况总体上是较为稳定的,而且在整个项目的整个运行过程中,零件的故障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工程适应性;在实际应用这类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时候,应该采用“动态观测”的方法,即对某一特定的时间点进行统计,对某一时期的应力、应变进行统计,并对该时期的各阶段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参数化,并以此来求出该时期内的各构件的平均强度和应力的变化趋势,以便最终确定出合理的结构应力参数,以改善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2.3稳健性设计方法分析

稳健设计法是一种综合的设计方法,它也是以统计最优设计理论为基础的,但是它的主要区别是,它侧重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稳定性。具体地说,鲁棒性最优设计的本意是为了减少机械工程系统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性能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经过稳健性优化设计的机械工程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所以,这种设计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机械工程系统的工作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振动、结构应力等因素都会对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噪声、磨损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系统的工作误差来表示,一般情况下,这种偏差与系统的性能损耗成正比,而鲁棒性设计则是通过调节这种正比关系的正比系数,从而在不降低系统操作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少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技术人员在进行鲁棒性设计时,应注重对系统抗扰性的测试,但需要指出的是,抗干扰性的具体参数并不明确,它与机械工程的特殊类型及实际操作条件有关。所以,设计者要根据机械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取鲁棒性设计方法的调试参数。

 

2.4故障预防设计方法分析

虽然这种方法需要技术人员的经验,但是它也是最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这是由于在机械工程的运行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积累大量的运行数据,从而为机械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可靠度优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从而可以对机械工程的总体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并对今后的维修工作进行重点分析。从失效防范的观点来看,正确的可靠性设计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暴露出机械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而在进行机械工程的最优设计时,技术人员就已经预见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在运用故障预防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实际的项目构件入手,对这些构件的历史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前提下,进行零件的试验,并根据当前的试验资料,对零件的历史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图像,分析零件性能变化特点,总结零部件运行安全性,找出零部件运行故障。因此,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失效预防,并对其进行改进,以保证整个工程的可靠性。

3.可靠性优化设计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1产品设计阶段

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的整体装配和部件的装配,这对产品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采用可靠性优化设计,必须把产品的零件设计和装配看成一个整体,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实现产品的可靠性优化。首先要对机械产品的特性和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其可靠性。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分析,以确保产品的设计目标能否成功地达到。同时,对产品的各个指标进行了合理地分配,也就是按照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实现了相应的指标配置,以改善其可靠性。在总体设计中,可以根据再分配、等分配、比例分配和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可靠性优化。

3.2产品制造阶段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产品的生产,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并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对各零部件的材质、加工精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确保各生产环节的可靠性得到最佳的优化,尽量消除外界的影响,使加工过程和生产过程达到标准化、专业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的设计和使用需求,对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保证产品能够满足最终的机械工程生产指标。

3.3使用维修阶段

为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加强对设备的后期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将其扩展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因此,加强对机械工程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的研究,必须加强对其应用维护的关注,以提升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并促进其持续、健康地发展。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维护内容和维护方法,合理地规划产品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对机械产品来说,其可靠性和维修性关系密切,二者关系紧密,以改善其可靠性为基本目标,科学地分析其可维护性指数,为以后的产品使用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3.4基于产品使用需求的可靠性优化

以产品的使用要求为基础进行可靠性设计的优化,其实质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机械工程生产中,零部件质量、加工精度、工艺流程合理性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在进行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优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为了保证可靠性优化的实施,必须在工艺技术上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机械工程的生产水平。

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我国的机械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其质量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也空前高。然而,由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晚,在可靠性设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加之我国的教育导致了可靠性设计人员的短缺,致使机械企业在可靠性设计方面的研究被忽略。这就导致了我国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于是,在机械制造领域进行了可靠性优化设计,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堂志.机械工程可靠性的优化设计阐述[J].科技与创新,2018(13):121-122.

[2]马强.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221.

[3]杨清文.探讨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18(02):123.

[4]许鹏辉,韩青.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M].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2(05):413-414

[5]杨德祥,杨红梅.关于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科技展望,2018,5(04):78-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