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惠丽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41500

摘要

德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有助于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加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心理品质,将二者紧密融合,可发挥1+1>2的德育效能,使中职思想政治课成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文章首先分析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其次从教学资源、内容、活动、评价四个角度提出具体的融合方式。


关键词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方式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中职学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直线上升,理应可满足人才缺口,可实际上,人才缺口依旧存在,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究其原因,当今制造与服务等行业不再需要仅仅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而是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技术人才。基于此,中职学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心理品质、人文素质、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要想培育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尝试融合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朝着纵深发展,对德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因此落地、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德育工作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中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的有效尝试,对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等能力,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以及形成积极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由此可见,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效能。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

(一)融入教学资源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在利用教材的同时,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为契机,即将需要引入的资源变为高品质的心理教育与人文关怀内容。以塑造学生价值观为例,教师可引入“别针换别墅”这个故事,引领学生从“交换心理”角度分析交换方与被交换方的心理变化,从“等价交换”角度分析“别针换别墅”的可能性。在“别针换别墅”这个故事辅助下,教师既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商品交换”的实现基础是“价值相当”,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务实心理与本分思想,使之充分意识到不能依靠“不公平的商品交换”去实现个人目的,而是通过合法生产、公平交易等途径来满足个人需求[2]

(二)融入教学内容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要有具体的载体,不可凭空融入、硬性融入,以免引起反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主要载体,教师可直接在教学内容中合理地、巧妙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实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以收入、理财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直接依托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形成正确的挣钱心理与管钱心理。比如,教师可借用消费者超出自身实力,过度消费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正确的消费观包括“忽视实际需求,追求物质享受”“看到别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不考虑实际需求也跟着购买”“将大量资金投入即时的消费,而忽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使用信用卡等工具提前消费,导致未来负担沉重”等,借此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如,教师可引入追求高收益,不考虑相关风险的理财案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管钱之法”,另一方面避免其出现好高骛远、投机取巧以及不劳而获的偏激心理[3]

(三)融入教学活动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是丰富与强化学生情感认知,使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融入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综合育人效力,使之起到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等作用[4]。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时,可策划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劳动是靠自觉好还是靠制度管理好?”“能者多劳这句话是否正确?”等话题展开讨论,针对存在不劳而获等偏激心理的学生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纠正中职学生错误心理,进而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思想品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意识到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现象不容忽视。《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相关数据表明,我国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故教师应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心理援助,提升自我认知觉醒”“汇聚关爱,家校联动助力成长”“朋辈帮扶,真诚灌溉友谊之花”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援助,提升自我认知觉醒”活动为例,教师应与抑郁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做出初步心理评估和诊断,随之借助图片、视频以及真实案例来向学生解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正视理解自己的症状和体验,最后将深呼吸、放松练习、正念联系、积极想象等情绪调节技巧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找到管理情绪的办法。

(四)融入教学评价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引入典型的案例,依托案例提出思辨性问题,随之对学生的思辨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出来的信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中职学生缺乏正确的爱情观,教师可选取与恋爱相关的案例,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A(女,我校学生)、B(女,外校学生)、C(男,我校学生),其中A是C现任女友,B为C前任女友,某天B与C在校门口拉扯被A发现,A与B发生推搡,同时A打了C一巴掌,最后C将A带离学校。当天晚上A与C未按时回到寝室,舍友与辅导员均联系不上双方。晚上10点,A某通过微信与辅导员请假,辅导员未批准并要求二人立即返回学校,后至当晚24点,A与C才返回学校。第二天,辅导员获得B的联系方式并将其带到学校,同时与A、B谈话,在此期间B情绪激动,拖拽A离开,并扬言要A退学。由于B较为激动,辅导员要求A先回教室上课,A在上课时间返回课堂上课,在课堂上B与C发生推搡,扰乱正常课堂秩序”。待学生了解案例后,要求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这个事件?”“如果你是A/B/C你会如何处理三者关系?”“你认为健康的恋爱关系是什么样的?”“当前的你,应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恋爱为重?”等问题,最后评价学生的思考结果,并以此为依托告诉学生,在恋爱中要爱己爱人,彼此尊重,且恋爱关系中的矛盾处理是每一段恋爱都无可避免地,面对矛盾要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和“耐心的说”[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不仅可知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增强德育效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还可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中,是增强二者融合深度与广度的有效举措,可进一步推动中职德育朝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圆.“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师,2024,(20):9-11.

[2]陈亚楠.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4):116-118.

[3]王英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7-18.

[4]干朝辉.中职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J].科技风,2020,(31):22-23.

[5]马静,刘顺.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