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树勋

喀什市第一中学 邮编:8330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阐述其重要意义,分析存在的互动深度不足、学生参与不均衡、互动形式与内容脱节等问题,并提出创设深度情境、促进全员参与、优化互动形式与内容结合等对策,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展示其实施效果,旨在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互动模式

正文


1.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课堂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至关重要。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基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如在学习 “工业革命” 时,学生们探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对不同国家发展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这种互动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当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家乡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内容时,如介绍本地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他们能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进而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拓宽历史视野,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全球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初中历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3.基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的问题

3.1互动深度不足

部分初中历史课堂的互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提问学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简单信息,学生回答后互动即结束。以 “赤壁之战” 的教学为例,教师只是问学生战役发生的年代、交战双方等基础知识,学生机械回答,未能深入探讨战役的战略意义、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等深层次问题。这种浅层次的互动无法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使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3.2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课堂互动中,常常出现学生参与不均衡的情况。一些性格开朗、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成为互动的主角,而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在讨论 “文艺复兴” 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时,积极参与的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部分学生则因缺乏自信或知识储备不足而默默坐在一旁。这种参与度的差异导致课堂互动不能覆盖全体学生,不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无法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也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难以让全体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3.3互动形式与内容脱节

有些初中历史课堂的互动形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导致互动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快速回答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如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数量等,而没有围绕古代文明起源的原因、发展脉络、文化特征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入互动。这种脱节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只关注表面的知识记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价值,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降低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4.基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研究的对策

4.1创设深度互动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宛如一位精心的导演,需依据丰富多样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匠心独运地创设出充满启发性与探究性的深度互动情境。就拿 “美国独立战争” 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篇章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一系列北美殖民地人民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艰难生活的场景图片,那些破旧的房屋、繁重的劳役画面,以及英国强加的各类税收法案文件等资料,瞬间将学生带入那个充满压迫与抗争的时代,进而创设出 “如果你是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你会如何应对英国的殖民压迫” 这样极具现实代入感的情境。

当这一情境抛出后,学生们的思维被迅速点燃,如同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积极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有的学生思维敏锐地从经济角度切入,提出抵制英货这一有力举措,并且进一步阐述通过发展本地产业,如纺织业、制造业等,实现经济自给自足,从而摆脱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有的学生则高瞻远瞩地从政治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组成统一战线争取独立的必要性,分析联合后的力量优势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支持的策略;还有的学生从军事角度精心谋划,思考如何组织起一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包括招募士兵、训练军队以及获取武器的途径等,以反抗英国的军事统治。在学生们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旁观者,而是适时地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策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可行性。例如,探讨抵制英货可能面临的英国经济制裁反制措施以及本地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条件;分析政治联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干扰因素;研究军事反抗时的战略布局、后勤保障以及与欧洲列强军事力量的对比等问题。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英国殖民统治的本质、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详细解读战争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如萨拉托加大捷后的战略调整、法国等国参战的影响等;深入阐释《独立宣言》所蕴含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4.2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在初中历史课堂这片天地里,教师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施展浑身解数,采取丰富多样且行之有效的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课堂互动之中。以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巧妙地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个人汇报相得益彰的方式,为全体学生搭建起一个平等参与的舞台。

首先,教师如同一位智慧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肩负着研究一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像古老而神秘的故宫、承载着古希腊文明辉煌的雅典卫城等。为了让小组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明确要求小组内成员进行细致的分工合作,涵盖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成果展示策划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明确且合适的任务。在小组探究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过程中,教师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不停地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会耐心地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则会用温暖的鼓励话语和信任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表达欲望,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到讨论和资料整理中。

4.3优化互动形式与内容结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征程中,教师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准地选择与之匹配的互动形式,巧妙地实现互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引领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当学习 “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这一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的历史篇章时,教师别出心裁地采用角色扮演和历史辩论珠联璧合的互动形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历史的新窗口。

首先,教师充分发挥组织才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如肩负着 “自强”“求富” 使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怀揣着改良救国梦想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高举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为了让角色扮演更加真实、生动且富有内涵,学生们深入研究各自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社会困境以及所秉持的思想理念,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观看相关的影视纪录片等方式,力求精准地把握角色的特点和心境,进而生动地展现出各阶层在面对国家危亡时所提出的主张和采取的行动。他们在课堂上重现了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的艰辛历程,展现了维新派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热血激情,演绎了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的英勇壮举。当各小组的角色扮演将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后,一场关于 “哪种探索道路更适合近代中国” 的激烈辩论会随即拉开帷幕。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宛如一个个能言善辩的历史学者,充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的模式、文化思想的传播、社会阶层的变动等多个方面,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探索道路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他们以扎实的史实为依据,深入分析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由于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难以实现国家的富强;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却因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而失败;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在革命后的建设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学生们也毫不留情地对其他观点进行反驳和质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5.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认识到互动深度不足、学生参与不均衡、互动形式与内容脱节等问题,并采取创设深度互动情境、促进学生全员参与、优化互动形式与内容结合等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这有助于学生在积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课堂互动模式,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10):168-170.

[2] 卓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 000(007):P.1-1.

[3] 黄镇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1.7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