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郝舒婷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后田铺完小 山东 菏泽 2746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出更为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数学作为小学教学重点学科,也是学生数学高效学习奠基阶段,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能够突破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发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从而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有效应对新课改要求。鉴于此,本文也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题教学的改革策略展开了实践分析,希望借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正文


引言

    数学课程不单单只是局限于运算、推理,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承载着较为丰富的思想及文化,也是学生认识、理解与表达现实世界本质、关系及规律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提到:“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及助推个人智力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但是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却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不利于学生能力及个性发展。为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教师教学思考要点,而笔者则是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 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局限于数学知识灌输的滞后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助推学生认知、情感及应用三个层面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来促使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关键能力,如问题解决、逻辑思维、批判性分析等能力[1]。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当将知识与能力要求结合在一起,通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来改变以往单一课程教学目标,真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这能让学生整个数学学习因此而变得更为深入。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就需要超越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如下课程教学目标:1)识别与收集可以应用于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同时能够理解并且解释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条形统计图所展示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出合理的结论,依据图表数据信息展开合理的预测或者是决策;3)能够使用条形统计图表达信息,亦或者是展示出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目标引领下深入掌握这一课时内容,同时还能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从而真正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二、 设计趣味导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天性所在,新课标中也有提到,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应以压抑学生天性为前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爱玩这一天性来为其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导入,这能有效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让整个新课导入因此而变得更为高效、合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好比是音乐剧序幕,是课堂教学重要环节,对于后续教与学起着较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优质的导入设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而相较于其它导入方式,趣味导入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兴趣及情感需求,能够让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新课知识,从而真正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以1亿有多大”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趣味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一亿这个数,那么你们知道1亿到底有多大吗?1亿张纸摞起来会有多高?1亿粒米会有多重呢?”借由这一趣味情境来有效引发学生好奇心,此后再为学生提供趣味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试着测量一下100张纸的厚度,此后再让学生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这样学生就能在趣味实践及推理中对1亿形成一个大概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较为理想的导入效果。

三、 设计递进问题,驱动学生逐层思考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引路人作用,引导学生亲历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猜想及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借此来助推学生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问题分析等能力得以发展。相较于其它教学方式,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并且也是激活学生思维、驱动学生深度思考及探究的重要策略。为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在推进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紧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为学生设计出循序渐进的问题,利用递进式问题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其在逐层思考中逐渐发展自身逻辑推理能力,以此来真正提升助推学生深度思考及探究。以图形的运动(二)”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为学生设计出如下递进问题:“(展示教材主题图游乐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请你们在主题图中寻找到轴对称图形。其中有哪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展示出图形平移、旋转现象)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你们有看到类似的现象吗?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对平移与旋转进行概述……”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递进问题引领下逐层思考、深度探究,从而切实深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并且还能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四、 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课堂有效互动

    新课改背景下涌现出了多种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相较于以往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路者角色,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互动学习中,能够为学生建构出一个开放化、民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探究及说话的机会,从而真正确保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3]。为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推进时,教师可以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聚焦班级学生学情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此后再让各个小组围绕着任务展开合作探究、思维碰撞,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以此来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以“运算律”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改变以往直接为学生传授运算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其进行合理分组,此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参与到运算律探究、总结与归纳中,这能切实深化学生理解,有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五、 创新作业设计,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同样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构成部分,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起到查缺补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效果,还能帮助教师更为完善、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然后再结合学生学情进行合理的教学调整及优化设计,以此来真正凸显作业价值。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改革期间,还需创新作业设计,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任务,这能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同时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使用条形统计图调查当地空气质量,借此来切实深化学生课程知识理解与应用[4]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全新要求及机遇,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顺应新课改要求,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聚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趣味导入、合理设计问题情境,以此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此后再开展合作探究及综合实践活动,借此来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生动且高质的数学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并且还能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文侠.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5):95-97.

[2]汪美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名师在线,2021,(13):76+84.

[3]刘永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28-129.

[4]韦华芳,周优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2):117-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