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资源边界,扎实开展识字教学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乐乐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龙王李镇王庄小学

摘要

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与写字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因此,小学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地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与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引导,探索与生活对接的教学策略,将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重视识字写字的知识目标上,而是着眼于探究识字的方法并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动力上,不断探索实践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识字 写字 学生 语文素养

正文


如何将识字教学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行动研究,以期不断改进识字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诗歌韵文为载体,重视识字的初期积累

2022年出台的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识字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识字多了,写字少了,同时也强调了识字的质量。因此,我们尝试在新学期初,将本册语文书中的生字按照单元顺序,做一个教学前测。前测发现,教材中的10. 8%是学生已经能读准字音的,21. 2%是学生见过但读不准的,还有一部分是学生识写都有困难的。接着,老师出示没有拼音的几组儿歌,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呼出,为检验学生呼出儿歌是否认识生字,老师随机抽查,发现学生大多能够读得准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学生已有阅读、生活经验中,是有一定识字基础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重视识字与学生前期阅读的关联性,可以以诗歌韵文类的小短文为载体,关注易读错、易混淆的字形,将指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学独立识字作为教学重难点。如此一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注音识字为阶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教好汉语拼音,为独立识字奠定基础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必备工具

学生如果掌握了汉语拼音,那么在独立识字时,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读出正确的字音,也可以订正标注不正确的读音。字典中的音序查字法,就是按字母表的顺序去查找字词的。学生掌握了音序查字法,就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疑难字词的读音和意思,逐渐提高识字的效率,这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具有奠基性意义。

同时,汉语拼音的书写比较形象,正符合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极其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学生能够很快地将拼音字母对接生活中的某种事物的形状,从而建立联系。因此,教好汉语拼音,是需要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的必要内容。我们可以形象地把汉语拼音比识字的拐杖,或者儿童学步车,在学生还没有足够识字量的时候,汉语拼音则成为识字的必备工具。

(二)扎实笔画笔顺,为规范写字养成习惯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电脑打字,语音转换汉字的软件的出现,为每个人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也为写字教学带来了挑战。郭沫若曾经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是人的品格的一种修炼。

1. 重视笔画教学,练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挑、折,由这八种基本笔画衍变而成的复合笔画有50种左右。因此,为了避免单独进行笔画练习的单调、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笔画教学为重点,兼顾练字,要教给学生书写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明白,评价一个字是否写好的基本标准--结构美观,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

同时,老师的示范很重要。不仅是老师在写单个笔画的时候要规范,只要是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字,每一笔每一画都要写规范。在日常听课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板书实在是差强人意,对学生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学校作为教师队伍的直接管理者,可以组织了教师粉笔字过关、基本功提升等实践性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指导关键笔画,比较中培养书写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行文流畅”因此,低年级学生在练习基本笔画的基础上,要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还要抓住汉字中的关键笔画,也就是对字的结构舒展,平衡重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笔画。

例如:在指导学生书写“少、云、心”这样笔画看起来比较少的字,写好它们却很不容易。因此,要培养学生一看、二写、三比较的步骤,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田格里范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再看老师板书范字(学生通常是手指书空),然后通过比较,得出要写好这些字,关键要写好每个字的重点笔画,即撇、撇折、卧勾。在书空时,我们发现孩子在空中的笔画很随意,因此设计了师生对话的小口令:小手指-伸出来!跟我写-稳稳的!这样,帮助学生经历整体观察到书空笔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端正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弟子规》中对书写态度和书写效果的关系做了言简意赅的评述,也启发我们关注如何规范学生的读写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握笔方法是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生“课堂三姿”读姿、写姿、说姿中,必须明确书写时“一拳、一尺、一寸”的科学而具体的要求。

(三)强化识记常用字,增强识字成就感

有研究表明,低年段的孩子具有普遍的心理特征,即好动、好玩、记忆力强,但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同时,“孩干忆容量接近成人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注重开发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关注识字方法的累加。其中、“加减笔画变新字”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游戏的的实例: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日”,他后同学们添一笔或者减一笔使之变成另一个汉字。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既减导字生的负担,又让学生可以在无形中识字,提高实字的效率。像这样,用加一加、减一减、答一换、数一数等方法,有效利用学过的熟字和佩房学习新字的方法引导,不但强化识记了常用字,也增强学生累加识字的成就感。

三、以联想思维为引线,贯通识写的现实通

(一)课内识写源于教材和生活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启发学“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勤奋的头脑多识多记”。同时,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和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活动:读一段你最喜欢的图画书,写一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你能叫出你家冰箱里的食物名字吗?读一读牛奶包装盒上的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你的文具上都有哪些汉字?观察路边的广告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大有收获,也体验了识字的快乐。这样,教学打破课程资源边界,密切联系教村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语引导学生在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实践新课标的理念。

(二)累加运用走向生活和情趣

识字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拓宽学生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放在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并能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识字成果累加起来,学以致用呢?我指导学生记录“采蜜集”。每当学生积累了一个或者一组词汇,便指导孩子将这些字词用来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说话、写话练习让学生意识到识字不单是有用,更是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与味道。通过营造积累运用的氛围,给学生展示识字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如此不断累加,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累加识字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发散思维激发识字的兴趣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的文字之一,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是因为汉字具有与汉语特点相适应的优点。汉字记事中是用整个字形连接语音的,有一定的画面感,更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那么,除了低年级时我们常用的结合画面指导识字的方法外,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要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相对活跃的特点出发,发散学生思维,适当使用推想思维高效识字的策略。

四、以阅读实践为突破,让识字的快乐无限蔓延

识字,是另一种阅读。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和写作教学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余光中说:“不熟读古典诗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美到什么程度。”字词的累加丰盈、语言的感受力、感悟力的培养就在这种涵咏的过程之中。

1. 朗读是识字累加的重要手段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学生的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有感情的集体朗读,演绎朗读课文故事,结合插图、动作、心理等感受朗读……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2. 语感是丰盈字词的情感

浸润字词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教学中一般经过三步:正确的朗读要借助拼音反复朗读通顺:有的学生一句话读不好,问题往往出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上,所以光读对了还不够,还要读得通顺、流畅,这就要求在读懂语义的同时还要继续关注词语的朗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美,读出词语的音律美,最后把整篇文章读流畅品出韵味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善于识字后,教师在阅读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字,让语感因阅读而丰富。

3. 实践是识字运用的具体操练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也是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心理特征。在学习《共同的家》一课时,学生掌握了“()是()的家”这个句式,点拨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价值有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想到了:小草的家在泥土,鱼儿的家在大海,每个人的家在地球……同时感受到语言的神奇美妙,对其中的生字“云、子、个”能够恰当运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那么作为教师,要努力穿越资源边界,将识字教学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识字的初期积累;抓住关键时期,以注音识字为阶梯,培养写字的良好习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联想思维为引线,贯通识写的现实通道;以阅读实践为突破,让识字的快乐无限蔓延……从而不断探索实践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华夏教师》,2019年

2.《文山学院学报》,2021年

3.《教育观察》,2021年

4.《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