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丹丹

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前幼儿园 315315

摘要

在当今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备受关注。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成为关键问题。园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本文旨在探讨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园本教研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园本教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正文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为了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各种方法与途径被积极探索。其中,园本教研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形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将深入探讨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园本教研的概念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它强调从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园内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幼儿的发展情况、园所的文化氛围等。园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在园本教研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幼儿评价等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课程设置上注重多元化发展,涵盖了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精准,有的过于简单,难以满足部分发展较快幼儿的求知欲;有的又过于复杂,超出了多数幼儿的理解范围,导致幼儿参与度不高[1]。而且,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不足,常常是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当幼儿对某个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或疑惑时,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深入拓展相关内容,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支持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教师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且培训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需求。另一方面,幼儿园内部缺乏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如教研活动形式化、缺乏专业引领等。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够充分,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成长氛围。这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难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不断优化,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特点[2]。同时,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它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整体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本教研还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提升的动力。通过参与园本教研,教师们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以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

明确教研活动规划。清晰规划园本教研活动的时间、主题及参与人员是园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主题选择紧密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像如何提升“卫前小镇”游戏场中幼儿的互动协作能力。每学期初,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如幼儿在搭建小镇游戏铺时合作意识不强等,进而确定针对性主题[3]。参与人员涵盖全体教师,根据不同教龄和专长进行分组,如新手教师组、骨干教师组,分别承担不同难度的教研任务,共同为提升教研质量努力,促使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构建成果评估与激励机制。在卫前幼儿园,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可以设置多维度且具实际操作性的评估与激励办法。每学期末进行园本教研成果评估时,除常规考量外,还着重记录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发言次数,以此了解其参与度和贡献度。同时,利用教研热身环节开展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主动学习与交流。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多样奖励。

建立动态教研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应包含教学课件、优秀教案、教育心得、活动视频等丰富资源,方便教师随时查阅与学习。例如,教师们在平台上分享 “卫前小镇” 特色游戏活动的组织经验,包括游戏环节设计、幼儿表现观察记录等内容。平台应设置资源上传审核机制,保证资源的质量与适用性。同时,鼓励教师对资源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资源的不断优化[4]。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平台,教师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快速获取所需资源,实现经验共享与智慧碰撞,提升教研效率与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引领

开展分层培训依据教师的教龄以及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师划分为星芽组、星苗组、星秀组、星魁组等不同层次,以此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星芽组的新入职教师,着重开展基础教学技能培训,涵盖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怎样与幼儿进行良好沟通等方面。培训过程中,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像一位优秀的骨干教师展示的语言活动课,从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到活动中精彩的互动引导,直至结尾恰到好处的总结归纳,都让新教师们受益匪浅。新教师借此观摩学习,逐步明晰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并在后续自身的教学实践里尝试运用所学,进而掌握教学技巧[5]。针对星秀组、星魁组的骨干教师,则开展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例如,组织他们参加教育科研方法的讲座,学习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骨干教师们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保教主任、业务园长对各个年段的教师进行骨干跟进。特别是针对年轻的教研组织者,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助力他们做好教研方案的预设,切实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开展骨干教师下基层指导教研及陪伴式教研活动,以此推动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与共同成长。幼儿园可以安排骨干教师深入各基层教研小组,依据不同的教学领域及教师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指导。比如在语言教学方面,骨干教师会全程参与相关教研活动,这便是陪伴式教研的体现。在一次语言教学教研活动中,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同探讨如何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期间,有的教师分享了在故事讲述时引导幼儿提问、表达的妙招,像讲故事中途适时停顿,鼓励幼儿猜情节、提问题等。骨干教师对此给予专业点评与拓展指导,其他教师积极借鉴并应用到教学中,成效显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既能获取新教学方法,又能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增进彼此情谊与合作精神。

借助专家引领,助力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困惑,提升其实践能力。幼儿园积极为教师搭建与专家互动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比如在组织社区亲子活动时,邀请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教师们着手策划以“亲子手工制作”为主题的社区活动,期间遇到诸多问题,如怎样更好地引导家长与幼儿互动、活动流程如何设置更合理等。专家凭借丰富经验,及时给予针对性建议,帮助教师们明晰方向。通过与家长和幼儿的密切互动,教师们深入了解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像发现家长重视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后,便在后续教学中更注重相关引导。活动结束,教师们在专家引领下总结反思,将实践经验有效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提升了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们还可参与与博物馆等机构合作的教育实践项目,在专家指导下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突破困惑。

3.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

建立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积极鼓励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分享教学经验、困惑与创新想法,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这有助于打破教师之间的沟通壁垒,促进思想碰撞,激发集体智慧,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例如,幼儿园可以每周设立固定的教研分享时间,教师们轮流分享自己在本周教学活动中的亮点与挑战。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组织科学小实验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沉浮原理。她详细介绍了活动准备、引导过程以及幼儿的反应,其他教师纷纷提问并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的教师提出可以增加对比实验,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原理;有的教师建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沉浮在生活中的应用[7]。通过这样的交流,大家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认可与奖励教研成果。建立有效的认可与奖励机制,对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取得的成果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这能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研质量。

领导积极参与并引领。幼儿园领导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引领作用,能够为教研方向提供明确指引,及时给予教师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向教师传递出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例如,在一次关于幼儿户外活动优化的教研讨论中,园长全程参与。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想法,如增加户外活动器材种类、调整活动时间安排等,但在如何平衡安全与趣味性方面存在争议。园长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引导教师们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分年龄段设计户外活动方案、加强教师安全指导培训等建设性意见。在园长的引领下,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后续共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富有创意的户外活动改进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4.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将教研成果融入课程设计。把园本教研中得出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使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发现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能极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8]。于是,在设计数学课程时,老师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数学游戏环节。比如“数字拼图”游戏,将数字与拼图相结合,孩子们在拼搭的过程中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超市购物游戏”中,孩子们拿着模拟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加减法运算。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不再觉得数学枯燥难懂,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同时,这种课程设计也更符合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有助于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和学习。

改善教学环境创设。依据教研成果优化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例如,经过园本教研,老师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丰富的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老师们齐心协力在班级中创设了多个主题区域。自然角里,摆放着各种生机勃勃的植物和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生命的成长。科学区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磁铁、简单的电路组件等,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科学思维。阅读角则布置得温馨舒适,摆放着各种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习惯。这些主题区域的创设,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探索空间,满足了他们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利用游戏观察教研成果改进教师指导借助游戏观察教研得出的关于幼儿游戏行为和心理的成果,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在针对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长期观察教研中,教师们注意到在玩 “接力赛跑” 游戏时,部分幼儿因为过于注重比赛结果而产生了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了违规抢跑等行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教研分析,教师们认识到之前单纯强调比赛规则的指导策略可能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压力。基于此教研成果,教师们改进了指导策略,在后续的 “接力赛跑” 游戏中,先引导幼儿关注团队合作的乐趣,淡化比赛结果的重要性,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正面反馈。这样一来,幼儿们在游戏中的情绪更加积极放松,不仅享受了游戏的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团队合作的意义,游戏中的违规行为也明显减少。

结语

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确实不可小觑。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实践与反思,专业素养得以不断提升,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水平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设计得以持续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更加贴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教学环境也在园本教研的推动下不断改善,为幼儿创造出更加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同时,家园合作也因园本教研而变得更加紧密,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在未来,幼儿园必须持续重视园本教研,鼓励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活力与关爱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洁.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质量提升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 2023(4):50-52.

[2] 贾茹.新建幼儿园园本教研成长的规范管理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 2023(6):233-234.

[3] 李玲飞.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变革路向[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 26(3):1-5.

[4] 叶丹丹.浅谈幼儿园实现园本教研的方式与途径[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3.

[5] 李惠娟.园本资源助推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22.

[6] 王辉.乡村幼儿园园本教研质量的困境与提升路径[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10):26-28.

[7] 贾莹.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策略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6):90-90.

[8] 李海霞.立足园本教研,凝练教育初心[J].教育家, 2023(47):5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