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升级转型实证分析-以Q市石油化工产业为例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1于奔2蒋修民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在当前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世界产业发展的共同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借助引进发达国家先进产业和技术的机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Q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化产业作为Q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石化产业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安全环境生产标准的提升,许多石化企业生存格局不断被缩小。石化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也为Q市产业石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型、转型方向等问题成为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从Q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石化产业升级成功经验,提出了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也为其他地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正文

 

一、Q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Q市政府出台了《Q市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但是Q市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石化规模上企业就已经超过了330家,实现了2681.6亿元的产值,上一年增长了22.5%。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路线规划,在泉惠、泉港两个石化产业园区的影响下产值在2020年超过三千亿元。

Q市政府深知石化产业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力于自身天然的港口优势,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Q市政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石化的决心不动摇。

三十多年前福建炼油厂创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以及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开始,福建炼化集团最终成立,它不仅拥有千万吨级的炼油能力,还具备百万吨级的乙烯生产能力,是一家拥有完善产业链和丰富产品线、生产技术领先、重视创新、环保标准高的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集团。2008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正式挂牌成立”,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还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化工园区20强,并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确定为2014年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超过40家,吸引了包括中国石化、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台湾国乔、林德气体百宏石化等知名企业入驻。

早在2004年,Q市政府了解到中化集团在为新项目选址时,就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不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化集团,最终项目落地湄洲湾。如今湄洲湾石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泉惠石化产业2012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209亿元、税收76亿元,分别比2020年翻一番。园区规划面积超过了3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服务区、仓储物流区等多个功能区,园区重点发展炼油、烯烃和芳烃产业链,目前已有多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初步具备了15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石化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相关配套设施已经全部投产。除了Q市中化项目之外,中化集团旗下中化东大、安迪苏、石大胜华等企业也相继落户园区,并孵化出了邦丽达、中仑塑业、长塑实业、信和新材料等多个石化下游企业,园区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提高园区产品附的价值。

Q市的鞋、服装产业在全国拥有一定的影响,多个运动品牌在Q市都有工厂,甚至全球运动鞋的两成都来自Q市其原因Q市具备便利的生产条件,并且原料供给充足,这也成为石化产业携手当地产业共同升级的重要链接点。

二、Q石化产业发展所存在问题

部分石化企业手续不全

由于Q市石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早,很多Q市石化企业都存在着经营手续不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发展初期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随着Q市石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正规化、集群化发展的目标逐渐呈现后,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石化企业缺少手续的问题并无法立即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妥善处理。

但是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对于绿色石化发展的日趋重视,手续不全的石化企业也面临着停产整改的情况,甚至部分石化企业将面临经营资格丧失的窘境,手续不全的企业很多都是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且生产技术相对较为落后,手续不全直接关系到了这些企业的存亡。手续不全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无规划手续、无土地手续、无环评手续,手续不全问题亟待解决

石化产业分布松散

Q市石化企业分布相对较为松散,除了上文提到了的泉惠、泉港两个石化产业园区之外,其他石化企业分布在Q市是各个地区,由于企业分布相对较为松散,反而增加了企业间的运输交易成本,不利于石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虽然近几年Q市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泉惠、泉港两个产业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自身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但是入驻园区的项目多是大型企业,许多小型石化企业还是分布在Q市各个城区,分散的产业布局导致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增加。

产业技术创新滞后

虽然泉惠、泉港两个工业区位于我国石化产业园区前30名的榜单中,产业技术也位于我国石化产业的前列,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石化企业而言,受到自身发展、资本等因素的限制技术创新能力滞后问题显著。泉港、泉惠产业园中大部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与实验室,则是其他地区石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许多小型石化企业还停留在不断模仿其他企业生产技术的情况,相对而言他们的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且生产设备相对较为简陋,引进技术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企业的产品缺乏特色,加工工艺雷同,这也加剧他们之间竞争,企业生存压力加剧。

石化产品种类丰富,但是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许多产品还仅是精细石化的原料,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有限,而顶尖的精细石化加工工艺由于我们自身创新能力的有限,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国外引进,受制于西方政治政策和经济勒索。

虽然泉港、泉惠的石化产业发展较为健全,园区内企业创新能力、转化能力较强,但是在顶尖的精细石化领域与国外先进企业仍有较大差距。而其他Q市地方石化企业与这些园区企业相比,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是普遍现象。

三、实现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完善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与规划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城市石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优化自身的产业规划与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与布局是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详细方案,产业规划最终决定了石化产业未来的转型升级方向。在总结泉港、泉惠石化产业园经验的基础上,对有现有石化企业进行规划,引导石化企业入驻产业园,要结合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安全、环保以及产业发展一体化设计为推手,不断推动石化产业园标准升级,提升园区石化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

增强创新政策供给政府调控经济的责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的产业创新政策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市场失灵等情况下,产业创新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被誉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风向标。

因此Q市政府有必要整合产业内部的优势资源,发挥创新政策引领作用,关注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技术创新与引进的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研发和技术更新积极性,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应针对石化企业技术应用情况,制定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提高技术转化率,推动技术进步。并设立政府基金扶持企业技术研发,加大对高新技术石化企业的政策优惠力度,对于石化技术研发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设研发中心,确保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切实获得实际利益。

提高准入门槛只有优质石化项目与石化企业才能够打造优质的石化产业,因此,Q市政府应加强石化产业准入条件的审查与提升,对新设及扩建项目,务必确保其遵循国家与地方相关安全、环保规定,同时须契合产业发展规划,以防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剔除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石化项目,将其挡在产业发展之外。

(二)组织保障

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工作根据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加强域内两个石化产业园的建设,提升园区整体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通过集群化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要关停污染石化企业,督促企业完成手续的办理。设立产业服务部门,主要负责石化园区的建设、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督促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助力于Q市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化政策协调与规划引领,紧密结合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对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进行细化与落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经济新常态与产业内部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内部劣势,针对目前Q市石化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政府通过建立专门负责机构,加强执法监管、淘汰落后产能、防范金融风险,有力的推动Q市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专业负责机构,联合执法部门,对这些拆迁关停违规、高污染、效益低的石化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对于违规建设、违法生产的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石化企业,应坚决予以关停淘汰,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设立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协调机构和专业负责机构,负责推动石化企业的关停并转、搬迁入园等相关工作。这些临时工作机构在任务完成后,应将推动石化企业发展的责任交由石化园区管理部门统一实施,以实现产业发展的有序化和专业化。

(三)环境保障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高精尖人才,Q市石化产业想要突破现状,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进入大量的石化人才,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在政府财政条件允许范围内依据人才等级进一步提供相应优惠措施,助力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子女教育、落户、就医等难题。这些政策旨在关注人才关心的核心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优化人才引进环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繁荣壮大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更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缺乏创新的企业犹如失去了航向的船只,在市场竞争的波涛中难以把握方向。在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就是要形成“公平-效率新常态关系,这是能否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1]创新驱动的转变这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质[35]。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是关键,更好的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各类技术创新基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以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树立以企业为尊的理念,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让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轻装上阵,放手一搏。

(四)执法保障

完善应急监测机制。在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政府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有效应用于石化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过程。借鉴上海化工产业园的管理经验,构建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以实现对石化产业环境污染的的有效管理。通过在石化产业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这些检测数据将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还需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环保部门等各方的沟通与协作。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以发现潜在的污染问题和治理短板,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石化产业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构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和应急相应中心,将预警、指挥、辅助决策和信息系统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风险综合管理。通过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响应演练,应对石化企业的各类突发事件,能够紧急承担安全、环保等事件的处理,减少事件发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加强环保安监执法力度虽然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利润。如果将市场经济完全用在行业管理中,那么石化企业的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势必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石化产业的升级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安全环保情况的改善才是Q市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石化产业安全、环保问题应是Q市政府产业转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Q市政府应建立起企业评价体系,体系中涵盖环保、安全、质量以及节能等要素,通过对石化企业进行系统的评价,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生产体系,做好安环工作。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15,(01):5-18. 

[2]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1,(07):5-14+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