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由福新

临清市实验中学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

本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对于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地理教学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评价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深入探讨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传授,忽视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与探究性。在教学评价方面,现行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分数至上,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这种片面的评价导向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制约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亟需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的具体内容[2]。以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七日天气观测”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手机天气APP每天定时记录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气象要素数据。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天气要素变化曲线图,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能力。在“天气与天气预报”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云的观察日记”实践活动,让学生记录不同时段云的形态、高度、移动方向等特征,并将观察结果与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科学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围绕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热点问题,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近年来本地区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传统地理教学中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3]。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单元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教师可以开展生动有趣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播放精选的世界文化遗产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随后,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如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神秘庄严的埃及金字塔、建筑精美的印度泰姬陵等。为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资料搜集方法,既要查阅文献资料、观看专题纪录片,还要尝试联系和访问相关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全方位了解所选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特色。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讨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如自然环境侵蚀、人为活动破坏、保护资金短缺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建议。最后,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制作、主题地图绘制等多样化形式,充分展现学习成果。在整合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

完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广大地理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多维度评价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学生地理学习档案袋,系统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材料,包括地理专题小论文、实践活动记录表、课堂观察记录、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评价维度上,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任务,如让学生运用纸板、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形剖面模型,利用地理信息软件绘制主题地图,开展校园周边地理实地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等。同时,还要建立起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为补充的立体评价机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客观认识自身学习情况,明确努力方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更能激励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地理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薛梅晶.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地理新教学策略[J].家长,2024,(20):80-82.

[2]沈梦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03):4-6.

[3]张骞.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5):38-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