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资源开发幼儿数学游戏的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吴晓樱

226500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幼儿园

摘要

基于生活资源开发幼儿数学游戏,有利于幼儿正确认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提升生活资源的利用率,在丰富幼儿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基于生活资源开发针对幼儿数学游戏的实践展开有效研究。


关键词

生活资源;幼儿;数学游戏;实践

正文


幼儿教育是幼儿启蒙的黄金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为推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愈加深入,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引导幼儿逐渐理解和掌握生活当中的简单数学关系,激发幼儿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为培养幼儿形成基础数学思维奠定有利基础。

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创新幼儿数学游戏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处都可以发现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标有各种价钱的商品、形状各异的城市雕塑等,这些丰富且多样化的生活资源,给予幼儿数学游戏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生活,借助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效创新和优化幼儿数学游戏。同时引导幼儿积极自主的去挖掘、去探索生活当中的那些数学元素,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激发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周五的时候提前与家长沟通,待所有家长均同意的前提下,周末统一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参观游玩,对于幼儿而言动物园是非常新奇的地方,极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且促使幼儿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随后,教师引导幼儿去观察、多发现身边的那些新奇事物,教师再依据周边场景的具体情况进而展开合理引导。“小朋友们快看,这是什么动物呀?”此时幼儿们会纷纷说“这是大老虎”“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那小朋友们快看看有几只大老虎呀”,这时,有的幼儿会直接数数,而有的幼儿因为不会所以在思考,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进而逐渐的引导幼儿建立“数字”这一概念,为有效培养幼儿形成数学思维发挥积极作用。在看猴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设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好多猴子”,幼儿们纷纷观看,兴趣在很好的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可以设问“小朋友们,这些猴子有大有小,那么哪位小朋友们知道,究竟是大猴子多还是小猴子多呢?”老师设问完以后,让幼儿积极展开自主思考,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了解“比多少”的数学知识点。在幼儿自主思考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去打扰,但是如果发现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细心、耐心的进行引导,使幼儿了解和熟练生活当中的那些简单数学知识。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创新幼儿数学游戏模式,打破以往数学游戏的局限性,通过实践游戏带领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生活当中的数学,进而培养幼儿有效建立数学思维。

二、基于学习内容为主,合理利用生活材料

生活中很多被当成废弃物的垃圾,其实都是可以变废为宝的生活材料,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挖掘的眼睛,根据幼儿的实际学情,再基于学习内容,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生活材料,从而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促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潜移默化提升幼儿数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生活材料时,除了要紧扣学习内容以外,一定要选择满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材料。要知道,数学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幼儿教学中,充分考虑生活材料与学习内容间的联系,力求通过多种生活资源开展数学游戏,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展开“5个组成”的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强化幼儿对于“5”的认知,并且对于数字的概念形成初步了解,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熟练表达数字“5”。明确教学目标以后,老师可以和幼儿共同收集生活材料,而在收集生活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不限制类型、不限制数量。幼儿们将收集的生活材料交给教师,有牛奶盒、布偶玩具、卡片、弹珠甚至是树叶,然后教师先跟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凑5”的游戏。什么是凑5呢?我们将牛奶盒儿当成3,然后将布偶玩具当成4,然后将卡片当成1,弹珠也当成2,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将玩具凑成5吧!”此时,教师会发现有的幼儿会选择1个牛奶盒和1个弹珠,有的幼儿会选择1个布偶玩具和1个卡片,也有的幼儿会选择5张卡片,或者是有的幼儿会选择2个弹珠和1张卡片。其实幼儿不论是根据类型,还是计算数量来选择玩具,最终其思维都是紧扣着“凑5”数学意识而展开的,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是认知水平,进而完成“凑5”这个游戏。通过基于学习内容合理利用生活材料来设置有趣且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数学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探索能力的稳定提升,进而逐渐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三、营造真实数学情境,捕捉生活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虽然相对抽象,但是数学却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基于生活资源开发幼儿数学游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捕捉生活当中的那些数学信息,再挖掘生活当中的数学情境,进而积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游戏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在针对幼儿展开简单的加法计算时,可以为幼儿营造“宝宝小超市”为主题的数学情景游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幼儿们肯定会非常高兴,大声的说好,“有哪些小朋友平时会跟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呢?举起你们的小手让老师看一下。”幼儿们会纷纷举手,“那小朋友们能不能说一下超市里面都有什么呢?”此时,有的幼儿会说“超市里面有水果”,也有的幼儿会说“超市里面有零食”,还有的幼儿会说“超市里面应有尽有,什么都有”。“那现在我们搭一个你心目中的超市,怎么样?”,听了老师的话以后,小朋友们纷纷站起来去玩具区,拿超市里面应该有的玩具,然后摆放在课桌上,但是幼儿都是自己拿自己的,玩具摆放的非常乱,此时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我们去超市看到的货柜是非常凌乱的吗?是什么货品随意摆放的吗?”,听了教师的话,幼儿们又纷纷将相同的玩具整齐的放在一起,“小朋友们非常棒!你们都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分类其实就是将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超市已经搭完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有的幼儿想要买东西,有的幼儿想要当收银员,有的幼儿想要整理货品。在超市的情境游戏当中,幼儿们通过购买商品进而潜移默化的展开了货币的加减法计算,以此同时,在搭建超市的过程中,幼儿们还了解到了分类与整理的相关知识,这种趣味性的情境游戏教学模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趣味化,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数学思维。

四、立足生活实际角度,开展幼儿数学游戏

数学教学离不开实际生活的支持,而实际生活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庞大的教学素材。在幼儿数学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实际的角度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生活当中的数学教学素材,并且科学合理的将其融入到游戏当中,以此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幼儿自主展开思考,为进一步强化幼儿对于数学的理解提供有利保障。

例如,在向幼儿进行“分类”相关数学知识的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生活道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水果、一些学具、一些植物、一些玩具,其中包括了香蕉、苹果、彩笔、铅笔、橡皮、格尺、树叶、树枝、小野花、毛绒玩具、芭比娃娃等。“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的面前很多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教师胡乱放在这里的,但是现在太乱了,我是想要把这些东西都整理起来,小朋友们能帮老师把这些东西整理整齐吗?”幼儿肯定会说可以,并且积极自主的开始将这一堆的教学分类起来,有的幼儿会要据树叶的大小来分类,有的幼儿会根据道具的类型来分类,有的幼儿还会观察小花的颜色来分类。总之,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幼儿们有着自己对于分类的不同理解。通过这样的数学游戏教学,不仅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生活资源的使用率,更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向幼儿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概念,使得幼儿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分类。在整个数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而幼儿的思维也会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逐渐的提升了幼儿的数学能力。

结语:

基于生活资源开发幼儿数学游戏,有利于幼儿正确认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生活资源的利用率,在丰富幼儿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数学游戏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借助游戏模式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数学的教学难度,有利于幼儿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潜移默化在幼儿脑中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有效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奠定有利基础,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幼特教立项课题《基于生活资源开发幼儿数学游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1/04/8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静静.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2(32)9.

[2]王芮.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