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浸润式礼仪教育实施路径与成效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艺燕

226600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沿口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强化礼仪教育的生活性和体验度,唤起幼儿与事件的情感共鸣,方能达到礼仪教育应有的成效。本文将从浸润式礼仪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具体教育实践路径以及实施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浸润式;礼仪教育;路径;成效;幼儿

正文


礼仪教育,是幼儿阶段重要的教育内容,可通过系统性的教育计划与安排,逐步唤醒幼儿的礼仪意识,并自觉主动遵守简单的行为规范,为后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具体实践之中,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强调潜移默化而忌用说教,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强化礼仪教育的生活性和体验度,唤起幼儿与事件的情感共鸣,方能达到礼仪教育应有的成效。

一、幼儿园浸润式礼仪教育实施路径

(一)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渗透礼仪教育

浸润式教育,强调受教育主体能亲身参与,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相应的思维和意识,使之能够外化于行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而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品质。尤其多数幼儿在此阶段具有较好的可塑性,接受外界教育信息的引导后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很难真正走进幼儿内心,形成思维意识上的转变。采用浸润式礼仪教育则能转变这一困境,让幼儿得以参与其中,深入体验和感受,并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借助环境氛围的浸润影响达成礼仪教育的应有目的。而从教育环境的构成来看,不仅可分为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也可将其细分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教师应结合礼仪教育的根本需求,综合利用各类环境要素,使幼儿能够充分沉浸在礼仪的教育环境下。

例如,可在室内环境进行装饰和改造,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如在班级内部制作并装点礼仪教育主题墙,并在主题墙中增加各式各样的装饰元素,让幼儿能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礼仪教育的影响,规范言行举止。或者小朋友相互交往过程中的文明礼仪习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就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除此外,教师还可在班级内部的图书区域,投放讲文明讲礼仪的绘本书目,有利于幼儿在翻阅期间,了解各类礼仪知识,拓宽视野范围。另外,教师还可适当对室外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和设计,充分发挥环境的浸润式礼仪教育价值。

(二)利用游戏活动浸润,推进礼仪教育

除了利用环境浸润式礼仪教育外,教师还可在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善于以最常见的游戏活动渗透和推进礼仪教育,达到浸润式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学情特征,很多教育活动以游戏化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十分常见。正因如此,结合游戏活动,展开浸润礼仪教育,可提升幼儿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调动起参与学习的热情,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但相较于普通的游戏活动而言,想要切实利用这一形式完成浸润式礼仪教育的要求,教师还需提前对其进行优化和设计,有针对性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置游戏活动,并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方能达到启发教育的成效。游戏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均要与礼仪教育相契合,严禁生搬硬套的在游戏活动之中推进礼仪教育工作。

例如,为培养幼儿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行,感悟与朋友之间相处的道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设计了“与不倒翁做朋友”的趣味游戏活动,幼儿们需发挥想象力,将不倒翁作为自己的朋友,随后教师发出与不倒翁互动的指令,如“推一推、拍一拍、摇一摇”,幼儿们按照教师的指令与不倒翁道具进行互动,其间有些幼儿动作幅度较大,会出现与不倒翁相撞的现象。在游戏体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操作,有些不倒翁会与小朋友相撞呢。幼儿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纷纷说道,因为在推或拍过程中,自己用力过大使得不倒翁反弹回来。此时教师再次启发幼儿,我们与身边的好朋友相处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不对?只有我们对朋友好,做到礼貌谦让,朋友才会同样对我们好。如此,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推进礼仪教育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体验和感受,能提升礼仪教育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依托主题节日契机,实施礼仪教育

在实施浸润式礼仪教育期间,教师还可适当利用节日契机,依托主题活动完成礼仪教育的任务。相较于其他礼仪教育形式而言,适当发挥节日的契机,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将在无形之中提高礼仪教育的整体成效。尤其一些特色地区范围内,传统节日是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极佳的契机,可完成诸多礼仪教育任务。

例如,父亲节和母亲节,作为重要的节日类型,也是极有利于实施礼仪教育的契机。教师在这些节日活动中可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礼仪教育活动,并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礼仪教育的影响成效。如教师以“我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组织系列礼仪教育活动。前期可组织幼儿共同诵读《弟子规》,让幼儿能在诵读活动中了解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的重要性。随后还可在主题活动之中,指导幼儿为父母制作新奇的卡片或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父母。并要求幼儿在回到家后能主动帮助父母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此,幼儿们经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学习实践和体验,能更好的加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养成尊重父母,孝顺父母,良好礼仪品质,实现浸润式礼仪教育的综合目的。

(四)引导家庭教育参与,强化礼仪教育

依托主题节日契机,开展浸润式礼仪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优势。教师也可尝试引导家庭教育参与其中,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强化礼仪教育的成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单纯依靠园所开展教育和培养,仍不足以全面落实礼仪教育培养目标。而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第1站,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唯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家长在礼仪教育中的积极价值,才能进一步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而为了达到浸润式礼仪教育的目的,在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的过程中,应由幼儿园园所发挥专业主导作用,适当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引,纠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观念和办法。

例如,为某幼儿园为强化礼仪教育成效,利用家校协同的机制,在园所内部举办家长,定期组织家长共同学习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如举办幼儿礼仪教育培训讲座,组织家长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并指导家长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渗透路径和渗透办法,逐步与家长达成礼仪教育共识。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拓展家校礼仪共育的渠道,提升礼仪,浸润教育的开展水平。如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家长发放“大手拉小手礼仪环保进社区”的倡议书,要求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礼仪活动,争做社区内部的文明家长。活动结束后还可将宣传图片和宣传资料,张贴于幼儿园所内部,既有利于对幼儿形成激励效应,也能在无形之中拉近家校协作育人的距离,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礼仪浸润式教育基础。

(五)教师以身作则,塑造礼仪教育榜样

在此基础上,浸润式礼仪教育的开展,也应适当运用激励教育理论,为幼儿塑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榜样,使之能在无形之中不断模仿学习,规范自身的行为,达到潜移默化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教师对幼儿的一言一行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担负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必须在开展礼仪教育期间能发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德行典范,让幼儿能以教师为榜样,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并内化为良好的礼仪礼貌品质。

例如,教师应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善于抓住契机树立榜样,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幼儿每日入园和离园时教师可主动地与幼儿打招呼,为幼儿做出示范,完成随机式的礼仪教育任务。一句简单的“早上好”“再见”,都将对幼儿形成积极正向的礼仪教育影响。而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师也可适当为幼儿树立德行榜样,从多数幼儿容易忽视的细节出发,打破认知局限。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尽量避免打击幼儿积极性,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榜样的激励作用,达到更为理想的礼仪教育效果。

二、幼儿园浸润式礼仪教育实施成效分析

围绕以上实践路径,经过我园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现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过浸润式礼仪教育,幼儿们纷纷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尤其在园所的一日活动中,表现十分显著。例如,幼儿每次入园时,都能自觉主动的与教师打招呼问好,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能与小朋友之间和谐相处互相谦让,抢夺游戏材料的事件也鲜有发生,部分小朋友还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其次,在浸润式礼仪教育的的影响下,遇到节日活动时,幼儿们的礼仪表现有了明显提升。如,六一儿童节园所举办文艺汇演活动,幼儿在家长入园观看表演活动期间,能以优秀的文明礼貌与家长沟通交流,礼仪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另外,经过园所浸润式的礼仪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度也有所改进。很多幼儿家长在与园所教师沟通互动期间,纷纷表示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有所改变,能自觉主动的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尤其要注重优化礼仪教育,善于利用浸润式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不断增加礼仪教育的实践路径,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后续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翟男.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基础教育研究,2021(9)

[2].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渗透[J].成长·教师版,2020(1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浸润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XC-c/2021/66)的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