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浸润式礼仪教育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林亚萍

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沿口幼儿园

摘要

浸润式教育,是一种以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为主要模式,具有较强熏陶性、感染性的创新教育方式。幼儿园可以从环境创设、内容确定、活动设计与实践、家园共育几方面实施浸润式礼仪教育方式,增强幼儿道德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良好文化习惯引领幼儿健康成长,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

浸润式;礼仪教育;健康成长

正文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华夏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的形成时期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不仅我国古代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直至今天礼仪教育也是幼儿园及各级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幼儿正处在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不失时机地实施浸润式礼仪教育,无疑是智慧的选择。浸润式教育,是一种以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为主要模式,具有较强熏陶性、感染性的创新教育方式。教师应从环境创设、内容确定、活动设计与实践、家园共育几方面实施浸润式礼仪教育方式,增强幼儿道德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良好文化习惯引领幼儿健康成长,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围绕礼仪教育主题创设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优化幼儿园礼仪教育物质环境,是浸润式礼仪教育的“起跑线”,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可以使幼儿在感官的刺激下自然而然学习礼仪,提升对礼仪的认知,促进道德素养的培养。

    1.创设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的幼儿园公共环境

 幼儿园充分利用大厅、公共走廊的墙面、楼梯等场所,创设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公共环境。让幼儿目光所及之处皆受文明礼仪教育,在耳濡目染之下,感受礼仪之美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幼儿园大厅是门面,是幼儿园继大门之后的第二张脸。幼儿园在大厅门口设置“礼仪娃娃”卡通人物,展示向老师问好、向同伴问好、和家长说再见等情景,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情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

 在走廊、楼梯间结合幼儿教育的需求设计并呈现“同伴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礼仪故事”等内容,一面面“会说话的墙” 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画面趣味感强,幼儿喜闻乐见,浸润童心,成为浸润式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

2.设计礼仪教育主题的班级主题墙

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以“文明礼仪”为主题设计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一起参与,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确定设计什么,并把设计任务交给幼儿来完成。例如,在经过师幼之间的交流讨论之后,小班设计了“过春节礼仪”;中班设计了“同伴交往礼仪”;小班设计了“入园离园礼仪”。每一个幼儿在设计的过程中各显其能,创作了多种礼仪主题的儿歌、手势、图画等,提升了对礼仪的认知能力。

    3.设计区角礼仪规则

每一个区角对礼仪要求的内容不同,教师把设计礼仪规则的任务交给幼儿,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来设计制作礼仪规则。比如,阅读区小朋友制作了“阅读时不大声说话”“不随便翻书”“阅读时不到处乱跑”等;在美工区小朋友们制作的礼仪规则有“保持安静”“保持整洁”“爱护设备”“遵守规定”等。在娃娃家中,小朋友们用简笔画设计了做客礼仪步骤:进门前要先敲门----屋里说请进再进-----主人请客人入座,端上水、糖果等招待------客人说谢谢-----离开时客人说再见-----主人说:欢迎再来。小朋友自己手脑并用制作了这些充满童稚之趣的礼仪规则,在区角活动中会自觉遵守,提升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二、组织开展浸润式的教育活动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事事处处都充满着礼仪教育的契机。因此,幼儿园要从细节抓起,组织开展浸润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结合一日生活,划分礼仪教育内容

幼儿园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将礼仪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具体包括:幼儿入离园礼仪、基本礼仪、用餐礼仪、穿衣打扮礼仪、卫生礼仪、节日礼仪等。结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科学设置礼仪教育的内容,并经过课堂研究小组的讨论完善后进行实践研究,构建内容全面的浸润式幼儿礼仪教育课程。

    2.结合实际抓住礼仪教育时机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礼仪教育,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教育时机的眼睛,让礼仪教育能够适时、随机 、灵活地进行。比如,结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选择了一些礼仪主题的故事,每天灵活地安排时间给幼儿讲述,让幼儿从中获得启发。如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相互谦让的道理。讲述《程门立雪》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了尊敬老师,诚恳求教的道理。《闯红灯的狐狸先生》让幼儿明白了小兔子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狐狸先生的闯红灯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从而深化了幼儿对出行礼仪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找时间让幼儿说说现实生活中,自己认为哪个人讲文明,讲礼貌,应该如何向别人学习等。

3.开展游戏化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化的礼仪教育,深化幼儿的礼仪体验,提高礼仪教育效果。

 比如,在情景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很多游戏素材源自生活,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角色进行模拟,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礼仪,自然会获得寓学于乐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根据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创设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学习礼仪,应用礼仪,让礼仪在幼儿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如在“餐厅游戏”中,创设在餐厅就餐的情境,扮演顾客的幼儿礼貌地点餐,安静地等待服务员上菜,当菜上来时,顾客会说:“谢谢,你辛苦了!”服务员会说:“请慢用!”“祝您用餐愉快!”等。在游戏“文明乘车”中,幼儿通过情景表演,知道了在公交车上一人一位,不抢座不随便占座,遇到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阿姨时,要主动让座。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幼儿对礼仪的认知,并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很快成为一个知礼、懂礼、明礼、用礼的“小公民”。

    4.围绕礼仪教育主题进行整合性教育活动

    除上述教育形式外,幼儿园还注重整合礼仪教育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课程中,强化教育效果。比如,在社会活动“升国旗” 中,给幼儿讲述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以及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五星的图案代表什么,升国旗时奏国歌时应肃立,行注目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为建设祖国做贡献;在户外活动之前,首先教育孩子要注意保护环境,告诉他们随地扔垃圾、乱砍树木等对环境造成的极大危害,融入回收垃圾、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环保教育;在歌曲教唱活动《中华孝道》中,教师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自己的(如:我发烧了,妈妈立刻带着我去看医生。爸爸每天都来送我上幼儿园等),在幼儿畅所欲言表达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后,教师引导:爸爸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孝敬他们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中华孝道》这首歌……通过歌唱活动,让幼儿知道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的礼仪等。

三、举行浸润式园本礼仪活动

    1.园内活动不断完善

入园后,大部分幼儿会主动表现礼仪行为,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幼儿的礼仪行为表现,经过认真的分析从中找打礼仪教育的方向,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礼仪教育,引领幼儿完善礼仪行为。我园结合实际编制了《一日常规》,这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保证。根据常规要求,早晨入园时,幼儿会按着值日表轮流佩戴“讲文明,懂礼貌,幼儿园生活多美好”“ 好习惯伴成长,文明礼貌我最棒”等红飘带,在门口接待每一个小朋友,让每一个小朋友感受到礼仪之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光荣感。在幼儿园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渗透礼仪教育,让幼儿学习礼仪动作、礼仪姿势、礼仪语言,丰富了礼仪知识,塑造了本园幼儿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形象。

2.家园共育出成效

    家庭是浸润式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的家长对礼仪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备受娇纵宠爱,使孩子养成了不懂礼貌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对此教师们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把握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家长提供礼仪教育的措施与方法,举办礼仪教育座谈,使家长直接参与到礼仪教育中来。

比如,幼儿园以幼儿身边发生的事为教育契机,与家庭携手开展 “亲情热线”“家庭会议”“礼仪之声”礼仪体验式活动,为小朋友们开启了沉浸式体验的家庭礼仪活动之旅。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知道打电话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行为,如何进行文明沟通,分享爱与温暖,如何对家人以礼相待等。

又如,在“母亲节”老师们在开展了“感恩母亲”礼仪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生成家园互动延伸活动,给幼儿布置作业:给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给妈妈一个吻;给妈妈做一个小礼物;帮妈妈干家务活等。

综上所述,我园的浸润式礼仪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浸润式礼仪教育浸润心灵,规范言行,引领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幼儿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幼儿园应将沉浸式教育活动创新性地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亚男.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85-86.

[2]蓝澜,赵丹丹.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J].求学,2021(12):57-5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浸润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XC-c/2021/66)的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