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餐桌礼仪养成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餐桌礼仪;幼儿;养成;策略
正文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各个方面均十分注重礼仪,特别是餐桌礼仪,其能够展现出个人的文明面貌。就餐不但为摄入营养、提供能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在于彼此之间的社交,在就餐时的言行举止,均为个人修养及素质的重要表现。餐桌礼仪是需要在幼儿阶段就进行培养的,因此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采取可行方式促进幼儿养成正确的餐桌礼仪,使幼儿在就餐时不产生随意跑动等行为,能够主动利用餐具来进行就餐,而不是通过以手抓取食物的方式来就餐等,在幼儿养成正确的餐桌礼仪后,能够为幼儿往后的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力的提高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就以幼儿餐桌礼仪养成的重要性分析为出发点,而后研究了幼儿餐桌礼仪养成的策略。
一、幼儿餐桌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餐桌礼仪的养成应该尽早,唯有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意识,才可以推动幼儿形成正确的就餐习惯,使幼儿在就餐时能够充分遵守相关的餐桌礼仪,促进幼儿实现文明用餐。由于幼儿会表现出形象化及行动化的思维能力特点,外部因素很容易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支配作用,也受到幼儿年龄特征的影响,因而大多幼儿都十分喜爱进行模仿,特别是模仿教师和父母的一些行为习惯。因而在此阶段中,是否能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餐桌礼仪教育,会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会决定幼儿在往后、甚至是成年阶段的就餐中,是否能够保持正确的餐桌礼仪习惯。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推动幼儿养成正确的餐桌礼仪习惯,则可以为幼儿日后迈入至社会中铺垫好首层台阶。反之,若对餐桌礼仪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实现强化教育,就难以防范或是处理幼儿的错误就餐问题,致使该项问题对幼儿往后的发展带来消极的作用。总体来说,在幼儿阶段促使幼儿养成积极、正确的餐桌礼仪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绝不可忽略于此,而是应该针对幼儿的就餐方式和习惯等,有的放矢地展开餐桌礼仪教育,最终真正促使幼儿养成正确的餐桌礼仪,推动幼儿的往后发展及进步。
二、幼儿餐桌礼仪养成的策略研究
(一)形成观念,让幼儿了解餐桌礼仪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不但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思维水平以及判断能力等,也强调人才有着较高的礼仪意识,不管是在谈判桌上,还是在平日的就餐中均会涉及到餐桌礼仪,但餐桌礼仪又并非能够在朝夕的时间中就加以形成,而是强调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此,餐桌礼仪应该在幼儿阶段就开始着手培养,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将推动幼儿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作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便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就餐观念,让幼儿了解到餐桌礼仪都有哪些,为幼儿遵守餐桌礼仪扎实知识理论层面的基础。
在人类的生存中,“吃”是一种本能,所以在餐桌礼仪的形成上,也往往是在“吃”的方面上来切入的,简单来说,就是礼仪教育应该开始在餐桌上,但以实际情况来看,却发现许多幼儿家长均未能关注到保持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会片面认为在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中,只要能够吃得好,能够充分地长身体,不必保持餐桌礼仪也是可以的,甚至会片面认为在孩子渐渐成长后,这种餐桌礼仪会自己主动形成,如果真能够按照家长的思路来形成餐桌礼仪吗?最终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幼儿餐桌礼仪的养成中,教师也应该和幼儿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促进家长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明确到养成良好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与关键性,进而在孩子的家庭就餐中,就能够督促孩子展现正确的餐桌礼仪,可以推动幼儿形成文明用餐习惯、以及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对幼儿日后的进步与发展来说非常有利。
例如,在展开幼儿餐桌礼仪教育时,教师发现有名叫小睿的幼儿会随意乱抓食物,并不了解什么是餐桌礼仪,而在进行调查后,发现小睿的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小睿的礼仪意识,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就应该主动和小睿的家长进行沟通,需向家长讲述为何要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意识,在家长明确到此点后,在孩子往后的就餐中,就不会再“放任不管”了,如针对小睿随意乱抓食物的行为,家长就会进行及时督促,以便促进小睿改正错误的就餐行为,从而小睿在幼儿园的就餐中,也不会表现出随意乱抓食物等的行为,非常利于推动小睿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二)营造氛围,让幼儿感知餐桌礼仪
大多幼儿均容易受到外部氛围所影响,所以,在当前的幼儿餐桌礼仪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营造氛围,让幼儿更好地感知什么是餐桌礼仪?在具体教育期间,教师不但要保证幼儿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要让每名幼儿都吃饱,也应关注到幼儿对外部氛围的需求,应尽可能为幼儿营造出愉悦性的就餐氛围,以便提高幼儿在就餐中的主动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就餐意识并不高,容易挑食的幼儿,若能够营造出该种就餐氛围,会十分利于促进幼儿的积极就餐,推动幼儿的成长发育,还利于在此过程中,向幼儿讲述相关的餐桌礼仪,这就主要包括在用餐前应该先清洗双手,在就餐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能够躺着或是仰着吃东西,如果正在就餐,还不要说话,不要影响他人的就餐,在就餐结束后,还应该及时擦嘴以及漱口等,在教师向幼儿讲述各项餐桌礼仪后,还应预留时间让幼儿加以感知,这样可以使各项餐桌礼仪内化在幼儿的心中,使幼儿在往后的就餐中,能够根据餐桌礼仪来实现文明用餐。
例如,在幼儿们就餐前,教师可以先向幼儿们介绍一下本次的菜品都有哪些?以及不同的菜品蕴含着何种营养价值?又有着怎样美妙的口感?这利于激发幼儿的食欲,使幼儿能够更为主动地来就餐。再者,教师发现一些幼儿是十分喜欢整洁的,也十分在意就餐的氛围,对此,教师就应该及时消毒幼儿们的餐桌,确保桌面的整洁性,在幼儿就餐时还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以便通过该种方式,为幼儿营造出积极的用餐氛围,使幼儿在此氛围中能够自觉感知各项餐桌礼仪,也能够提高幼儿在用餐过程中的愉悦性,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找准基点,让幼儿遵守餐桌礼仪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和教师之间的接触十分密切,所以教师的行为态度等方面均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并且许多幼儿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这能够使幼儿感受到乐趣,而结合幼儿的这一特征,在幼儿园的餐桌礼仪教育中,教师应该找准教育的基点,让幼儿主动遵守各项餐桌礼仪,如想实现于此,教师就应提高自身在就餐时的规范程度,如在就餐时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不能够随意丢弃或是让他人来吃,在就餐时如果想要咳嗽,应以纸巾来掩住嘴,向着没有人的地方咳嗽,在教师展现出正确的餐桌礼仪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就餐行为,使幼儿能够主动遵循餐桌礼仪,如此幼儿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例如,在展开餐桌礼仪教育时,教师发现有几名幼儿在就餐时随意的打闹,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就餐,还会直接通过手抓的方式,将食物拿到自己的嘴中。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就应该与幼儿一同用餐,这样能够使幼儿收敛自己的行为,防范在就餐时出现随意打闹的情况,教师在就餐时还应注意展现餐桌礼仪,使幼儿感受到遵守餐桌礼仪是一件非常文明的事情,从而幼儿就会主动模仿教师的就餐行为,久而久之,就利于推动幼儿形成正确的餐桌礼仪。
(四)创新途径,让幼儿体验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的养成应该在体验过程中加以实现,但在传统的幼儿餐桌礼仪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幼儿对餐桌礼仪的掌握程度,会让幼儿说出都有着哪些餐桌礼仪,但很少让幼儿投入到体验中,所以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若想真正培养幼儿的餐桌礼仪习惯,教师就应该创新途径,推动幼儿充分体验各项餐桌礼仪。针对大多幼儿来说,对游戏的青睐程度都很高,因而教师能够将游戏形式引入到餐桌礼仪的教育过程中,使幼儿不但能够感受到游戏的愉悦性与欢快性,也可以在此期间更好的体验和掌握各项餐桌礼仪。
例如,在展开餐桌礼仪教育时,教师能够带领幼儿投入到“在餐厅吃饭”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如有的幼儿能够扮演来餐厅吃饭的顾客,有的幼儿可以扮演餐厅的经理以及服务人员等,在“就餐”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应该以礼貌的语言来进行对话,扮演顾客的幼儿不能在就餐时大声呼喊服务员、或是经理,不能影响其他顾客的用餐,而服务员和经理应该为顾客提供安静的就餐环境,也应该注重清理餐桌,保持卫生等,这样就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幼儿对餐桌礼仪的体验,使幼儿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的就餐中,均能够展现出正确的餐桌礼仪习惯,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幼儿。
总之,餐桌礼仪不但是个人修养及素质的体现,也是家长及教师教育成果的表现,餐桌礼仪的养成应该尽早进行,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更是应该将餐桌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所在,以便使幼儿了解到何为餐桌礼仪,为何要养成餐桌礼仪,进而在幼儿平日的就餐中,就能够主动遵守各项餐桌礼仪,最终十分利于提高幼儿的素质和修养,实现幼儿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幼儿进餐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J].家教世界,2020(24):30-31.
2.陈晨.浅谈幼儿自助餐礼仪的培养途径[J].家教世界,2020(2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