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无损检测
正文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手段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逐渐从传统的人工检查和经验判断,向更加精确、系统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不足
部分项目由于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或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施工工艺不规范,工序间的衔接不紧密,甚至出现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养护不及时,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裂缝的产生。施工现场常常存在材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施工人员无法有效控制材料的来源、规格和质量,最终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
在施工工艺方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施工方法不当、施工流程不规范等。施工工艺不合格往往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抗震性等性能不达标。材料质量问题也是质量事故的重要根源。例如,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或者材料存储不当,都会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钢筋、砂石等基础材料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1]。
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环节常常被忽视,部分施工企业往往重视施工进度,忽视了对质量的管控。这种“赶工期”现象容易导致工序不规范、检查不到位,甚至出现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的情况。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检验和复检往往未能严格执行。部分项目因时间紧、任务重,忽视了对关键材料的检验,导致材料质量问题积累,最终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施工过程中质量管控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质量问题的蔓延。
2.2质量检查与检测不规范
目前,许多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检查和检测并未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质量检查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真实反映施工质量。部分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落实国家或行业标准,甚至存在检测标准模糊或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检测结果失真。检测手段和技术的滞后也是一个问题,很多项目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无法做到精确、实时的质量监控。在一些高风险部位,也未能及时采取无损检测技术等先进手段,无法在质量隐患初期发现问题,影响工程质量[2]。
很多项目在竣工验收时,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的检验不够严格,甚至存在形式化的验收现象。部分工程项目的验收程序简化、监督力度不足,质量检查更多是通过合格率或验收文件的形式进行,缺乏实际的质量检测和实地验证。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督部门未能全面跟踪施工全过程,导致某些环节未被有效监督,影响了工程的最终质量。
2.3沟通与协作问题
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在质量管理上出现了协同不足的现象。设计图纸中的某些细节未能在施工前进行充分沟通,施工人员对设计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监理方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实时跟进和监督,导致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于各方关注重点不同,设计方可能侧重美观,施工方可能注重进度,而监理方则侧重于合规性,多方利益冲突的局面,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职责范围不清晰,导致责任推诿现象严重。例如,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施工方可能推卸责任,指责设计方提供了不合理的图纸;而设计方则可能认为施工方未能按照设计要求实施,最终各方相互推诿,导致质量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明确责任界定、落实各方责任,是保障质量控制到位的重要前提[3]。
3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3.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序都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施工工艺的规范执行,涉及到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步骤,保障每个环节不出现瑕疵。施工方应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进行细化,明确标准和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持续的培训,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
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实时跟踪施工进度,检查工艺执行的规范性,在工序变更或新材料使用时,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避免因施工工艺执行不到位而导致的质量隐患。在一些复杂工程或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中,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执行十分重要,能够有效防止不合格施工操作导致的质量问题[4]。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施工方应从材料采购源头入手,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优质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每一批次的材料,施工方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在现场进行必要的抽检和复检,保障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材料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存放,避免受潮、污染或变质等问题,影响材料的质量。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材料库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保证材料的完好无损。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施工工艺的执行效果,设备老化或故障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或质量问题的产生。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某些关键工序对最终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其质量。混凝土浇筑是一个典型的关键工序,它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必须选择合格的混凝土配比和原材料,如水泥、砂、石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环节,都需要精细操作,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或结构缺陷。在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如强度测试、坍落度检测等,保障其符合标准。
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及绑扎工艺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施工人员应对钢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钢筋接头、锚固长度等关键部分,要严格控制,防止因钢筋质量问题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对钢筋的绑扎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保证每一根钢筋的位置、间距等都符合设计规范。
3.2质量检测与监控技术
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雷达扫描等,它们主要用于检测结构中的隐患和缺陷。超声波检测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利用波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建筑材料内部的缺陷,如裂缝、气孔等。超声波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混凝土、钢材等多种材料的检测。
雷达扫描技术(或称地质雷达技术)则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探测物体内部结构,能够有效发现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分布、裂缝、空洞等问题,在建筑结构复杂或无法直接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例如,雷达扫描能够帮助施工团队快速识别墙体内部的钢筋布置,避免施工中的钢筋碰撞或遗漏。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能够在早期得到发现和修正,避免了隐患扩大,保障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工具,已成为提升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BIM技术通过数字化三维建模,将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的各项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施工人员通过BIM系统精准地获取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5]。
3.3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周期。从项目启动阶段开始,项目团队应制定详尽的质量控制方案,明确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并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检查和监督。
项目团队需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实施全面的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设计图纸审查,在施工中对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核,保证工艺的正确执行。在施工后,多次的验收检查,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使项目符合各项设计要求与安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还应包括文档管理、质量反馈机制等内容,为项目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质量控制点设置是保障质量检查有效性的基础,设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点在关键环节上进行监控,确保每一项施工任务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应对每个控制点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检查,让工序按标准执行,对一些关键工序(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要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管,避免遗漏和失误。
验收程序应依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所有建设内容都经过规范验收。验收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按照标准化的验收规范进行检查,避免验收时的随意性和草率性。项目管理团队要确保验收记录的详细和完备,保证每一项检查都有据可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施工阶段或交付使用。强化质量验收管理,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的最终合格,还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4 实践中的质量控制案例与问题解决
4.1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成功经验
以广东港航总部经济大楼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229号,是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4230.36㎡,是一座地上27层加地下4层的建筑,该建筑建筑面积为25112.94㎡。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项目正式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上述这些比较常见的问题,给工程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项目负责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期提升该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完善施工技术及技术标准、落实环境管控措施、强化施工质量监管这几个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也为以后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4.2质量控制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施工过程中,部分质量问题往往源自施工人员对标准的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解决施工质量问题的首要策略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项目管理团队定期组织培训课程,讲解标准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通过现场操作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每一个关键施工环节,都需要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查。对于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工序,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除了日常检查外,还应进行抽检和复检,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部分,要及时返工,防止问题在后续施工中被放大,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在材料方面,质量控需要从供应商入手,还要通过严格的进场检验,保障所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方建立材料台账,记录每批次材料的来源、规格、检验结果等信息,并定期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始终在可控范围内。
5 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实施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强化质量检测与监控技术、优化管理体系与协作机制,能有效解决质量问题。未来,应继续应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公平.住宅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居舍,2024,(35):166-169.
[2]王波.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的监理质量管理重点分析[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三).中诚运玛咨询股份有限公司,2024:2.
[3]周强,蔡文华,邢琴.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协同研究[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三).江苏天赐建设有限公司;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2024:2.
[4]蓝添祥.房屋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中华建设,2024,(12):175-177.
[5]肖磊.建筑工程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1):14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