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汤超

宁夏宝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灵武 7510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对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工程作为传统制造业的核心领域,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的逐步发展。自动化技术则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回顾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它们的融合过程及相互作用。重点探讨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其对各行业的变革性影响。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生产效率

正文


1 引言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力量。机械工程主要研究机器、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而自动化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优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精度和效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愈加紧密,推动了各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2 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

2.1机械工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机械工程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对工具、器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从最早的石器工具到轮子、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发明,人类通过运用物理原理和创造力,不断改进和创新各种工具。在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这为后来的机械学科打下了基础。中国的古代木工技术、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以及中世纪欧洲的水车和风车,都是机械工程思想的早期体现。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机械工程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来源,推动了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大发展。机械工程主要集中在制造机械和动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上,成为工业化的基石。

2.2近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革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化成为一项重要技术进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机械设备提供了更为高效的动力形式,取代了传统的蒸汽动力,推动了现代电机、自动控制和生产线的出现。电气化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控技术(CNC)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控制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使得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的普及,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够更加灵活与创新[1]

2.3当前机械工程的发展态势与前沿技术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智能制造使生产过程更加灵活、精确,也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制造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而是朝着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智能工厂通过传感器、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线的自主决策和实时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扩展到更加复杂的领域,如精密制造、装配、物流以及危险环境中的工作。现代工业机器人具备高度的自动化能力,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在复杂和变化多端的生产环境中执行任务。在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模式下,机器人技术将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机械工程带来了新的变革。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低成本地制造出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零件,为个性化定制和小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增材制造技术导致机械设计和生产不再受到传统加工方式的限制,实现更加精细、复杂和创新的产品设计[2]

自从供电企业化学实验室实施 “7S”管理模式以来,已成功确保化学实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序地进行充油电力设备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微量水分、油中含气量、油中颗粒度、介质损耗因数、击穿电压、水溶性酸、酸值、闪点、界面张力、体积电阻率,充气电力设备六氟化硫分解产物色谱分析等各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环境、设备、人员行为管理出现任何 “混乱”情况。

3 自动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1自动化技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自动化技术的起源追溯到工业革命初期,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工业界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日益增长。最早的自动化设备通常依赖于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自动化织布机和水力驱动的机器。早期的自动化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但仍然依赖人工操作,且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控制。

电力驱动的设备逐渐取代了蒸汽机和人力,自动化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192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了基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导致制造过程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但这些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依靠简单的开关、继电器和计时器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

3.2重要发展阶段及技术突破

PLC1960年代由美国的约瑟夫·格雷夫发明,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控制设备,能够通过编程对工业设备进行控制。PLC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得到革新,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PLC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让生产过程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

CNC技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的运动路径,能够实现精密的自动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利用CNC技术,传统的手工操作被取代,制造工艺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SCADA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数据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SCADA系统让分布式的工业控制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趋势

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预定的任务,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学习和优化自身的运行策略。AI算法的应用使得自动化设备具备了自主决策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智能制造系统中的机器人自主识别和调整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物联网技术则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网络。物联网通过无线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将大量的设备和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物联网在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生产线、供应链、设备管理等环节实现了更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

4.1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交汇点

机械工程本身涵盖了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维等多个环节,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产品质量。而自动化技术则侧重于通过自动控制、数据处理和智能化手段,最大化减少人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精确和连续性。

在传统的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通常依赖人工操作,且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依赖工人的精力和技能。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的进步,让机械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处理和响应环境的变化,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提升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也实现了生产线的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推动了制造业从传统的机械化向现代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3]

4.2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智能工厂引入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使生产过程能够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自主调整。集成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智能工厂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调度,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出现,生产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高精度的任务得以自动化完成。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焊接、喷涂等工艺中。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柔性和精度,能够在不同的生产任务之间迅速切换,减少生产时间并提高生产质量。例如,在汽车生产线中,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焊接、涂装、装配等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4.3自动化技术对机械工程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去依赖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过程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且质量稳定,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以数控技术(CNC)为例,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运动,导致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机械工程中的生产过程逐渐向智能化转型,设备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自我调整,智能化生产提升了制造精度,还让生产方式更为灵活高效。

自动化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废料处理等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智能工厂为例,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工厂能够更好地调配资源,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制造业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动机械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引入,机械工程领域的产品和系统越来越具备智能化、互联化的特点。机械设备能够自主执行任务,还能与其他设备、系统以及人工智能进行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全面互联的智能制造网络。依托创新模式,推动了机械工程的技术革新,也为其他行业的跨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5.1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从原来的人工操作转向了高效、灵活、低误差的自动化运行。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焊接、装配、包装、涂装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机械、消费品等行业[4]

智能制造不光关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更加强调通过智能化设备、传感器、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全局优化和精益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预警和调整,保障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例如,现代化的智能工厂在数据中心实时分析机器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甚至自动调整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

5.2汽车行业:自动化组装与智能化

在汽车制造中,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装配的各个环节。自动化组装线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使用,提高了生产速度,还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现代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的焊接、喷漆、装配等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生产误差。

随着汽车智能化需求的增加,自动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逐渐向智能驾驶系统、车载信息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方向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激光雷达、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其背后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

5.3航空航天:自动化技术在精密制造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产品通常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要求,自动化技术在航空航天的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航天器、飞机、卫星等复杂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能够确保部件的高精度加工和装配,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精密数控机床、自动化装配线以及机器人等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让制造过程更加高效和安全。

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能够通过精确的算法控制生产过程,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或安全隐患。自动化技术还被应用于航天器的检测和维护,自动化检测设备对航天器的零部件进行实时监测,保障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安全。

5.3其他领域:医疗、农业等行业中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医疗效率和精准度的关键。例如,自动化药品分配系统、医学影像处理、手术机器人等都提升了医疗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应用让医生能够进行微创手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速度。自动化化验室和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使得医学检测过程更加高效,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错误率[5]

自动化灌溉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农业机器人等设备,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机器人完成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而无人机则能够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土壤情况、病虫害等问题。

6 结论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深刻影响并推动了多个行业的变革,在制造业、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技术标准化与高成本仍是制约其发展的挑战。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柔性化,并朝着绿色制造方向迈进,为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月刚.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建筑科学,2024,40(03):184.

[2]王听者.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电工技术,2023,(S1):203-205+209.

[3]鲁建荣.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机械,2023,(29):51-54.

[4]张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6):242-243+246.

[5]王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于地质工程的价值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22):175-1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