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龙艳春、王超娜、王宜枝、许雯君、孙文秋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443001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接收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40,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n=40,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的更加明显,FMA、ADL评分增高的更加明显,(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凝血因子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凝血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关键词

ERAS理念;超声低频电治疗;康复训练;脑卒中;肢体偏瘫

正文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后遗症较多,最常见的则是偏瘫脑卒中后偏瘫即身体一侧的面部、手臂和腿部肌肉引起中枢性神经损伤,导致瘫痪。约55%到75%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1]。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则会直接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引起关节畸形或者挛缩。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治疗效果将会明显增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在ERAS理念基础上,对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保障,能够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目的。本文则分析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情况。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3月至2024年2月接收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40,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n=40,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男21(52.50%)例,女19(47.50%)例,年龄范围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60.22±2.26岁。观察组男22(55%)例,女18(45%)例,年龄范围46岁到70岁,平均年龄60.14±2.18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②均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②配合度较低。③中途退出。④既往存在运动功能障碍。⑤恶性肿瘤。⑥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即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基础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运动,肘关节做伸展运动,前臂旋后运动,腕关节进行腕背伸,桡侧偏及尺侧偏训练等。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 观察组

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康复训练具体方法:①建立ERAS理念治疗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考核。小组组织会议,采取头脑风暴方式总结患者当前肢体状况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计划。②治疗前,发放健康图文手册,播放小视频,PPT等,向患者宣导康复训练,超声低频电治疗操作方法作用等。对理解能力较低患者,通过面对面反复讲解方式宣导,确保均能够掌握。判断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③康复训练,被动训练:按摩患者头部,再拇指揉捏上肢,肌腱位置采取弹指法按摩,再活动各关节,每日1次,每次30min。患肢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指导进行卧位、坐位、立位、站位,依次训练,遵从循序渐进方法。训练过程中评估患者耐受情况。对于肌力在II级的患者,指导进行健侧坐位锻炼,抬高床头,从床上坐起到下地轮椅锻炼,每次5min,按照患者具体耐力情况增加。对于肌力在III级患者,搀扶患者进行立,站立时间从1min到15min。从人员搀扶逐渐过渡为拐杖搀扶,徒手站立。对于肌力在IV级患者,则搀扶进行行走,注意避免跌倒。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阻力运动。肌力达到II级时进行平衡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日常能力训练等。每日3次,每次20-30min。④超声低频电治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溶解血栓、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对患肢周围及肌肉进行肌电刺激,使其神经细胞兴奋,促进功能重建。超声探头:在超声探头上涂上耦合剂,左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超声探头固定在患者右侧颞窗位置即太阳穴处,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固定在左侧太阳穴处;脑供血不足、脑萎缩患者固定在患者枕窗处;低频电极片:患侧上肢肩井穴+外关穴;患者下肢环跳穴+承山穴选择模式,先选择超声波20min,频率为0.3-0.5W/CM2,再根据患者患肢肌力情况调节合适的低频电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主。每日1-2次,每次20min。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范围为0到42分。评分越高提示卒中越严重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反映肢体运动能力越好。

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情况越好。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根据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分析两组治疗后生活水平。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领域。每隔领域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显示生活状况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NIHSS(33.22±2.31)分,FMA(35.42±6.33)分,ADL(52.11±2.34

分。对照组NIHSS(33.25±2.30)分,FMA(35.39±6.30)分,ADL(52.08±2.32)分。

两组NIHSSt=2、104,p=0.142),FMA(t=1.053,p=0.111),ADL(t=1.004,p=0.105)。

治疗后:观察组NIHSS(20.12±1.45)分,FMA(83.23±9.22)分,ADL(88.23±3.77)分。对照组NIHSS(27.81±1.77)分,FMA(70.23±7.12)分,ADL(77.90±3.13)分。

两组NIHSSt=7.103,p=0.002),FMA(t=7.004,p=0.011),ADL(t=7.142,p=0.016)。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的更加明显,FMA、ADL评分增高的更加明显,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FIB(2.94±0.22)g/L,APTT(27.86±4.66)s,PT(12.06±1.87)s,对照组FIB(2.92±0.20)g/L,APTT(27.88±4.69)s,PT(12.10±1.90)s。两组FIB(t=1.025,p=0.154),APTT(t=1.010,p=0.104),PT(t=1.003,p=0.115)。治疗后:观察组FIB(2.03±0.43)g/L,APTT(36.47±4.29)s,PT(15.11±1.67)s,对照组FIB(2.39±0.49)g/L,APTT(29.10±4.25)s,PT(13.20±1.45)s。两组FIB(t=6.155,p=0.005),APTT(t=6.104,p=0.011),PT(t=5.353,p=0.003)。得出结果,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2.3 分析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

观察组躯体功能87.12±1.26健康状况86.11±1.23、社会功能86.15±1.22分。对照组躯体功能72.13±0.26健康状况72.11±0.23、社会功能73.11±0.17分。两组躯体功能(t=7.153,p=0.011),健康状况(t=8.003,p=0.003),社会功能(t=8.108,p=0.013)。得出结果,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心脑血管病,致残率极高,主要致残症状表现为偏瘫[2]。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伴随睡眠障碍,而且相关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较高[3]。脑卒中引发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加之自身行为、心理等因素影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治疗难度大[4]。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会长期卧床,必然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而其凝血功能发生改变,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影响患者肢体功能[5]

目前,临床有关超声低频电治疗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较少,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超声低频电治疗仪于2023年3月8日通过我院设备科购入,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我们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大家均获得操作资格。它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溶解血栓、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同时对患肢周围及肌肉进行肌电刺激,使其神经细胞兴奋,促进功能重建[6-7]。现已在临床使用了一段时间,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加快了病人康复进程,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基于ERAS理念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目的康复训练治疗主要从功能训练入手,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加快肢体功能恢复[8]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够促进功能重建本文分析发现,实施基于ERAS理念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后在NIHSS、FMA、ADL评分,凝血因子水平,SF-36评分方面优势更大。说明效果较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超声低频电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参考文献

[1]李生伟,丁俊洋,鲍婷.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3,32(12):892-895.

[2]张志豪,焦利敏,翟煜昊.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03):121-124.

[3]东妍,韩亚杰.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9):2707-2710.

[4]刘艳洋.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2):88-90+94.

[5]刘亚,赵程峰.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08):1293-1294.

[6]佐欣慧,王洪英,李业等.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1):47+50.

[7]栗江霞,修琳,崔永菁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4,38(04):746-749.

[8]段喜森,李雁君,彭常拯.补肾通络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17):79-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