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路径下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策略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伍伟敏 赵敏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摘要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也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本文从产教融合路径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上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从而使产教融合能够达到更高层次水平,让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正文


本文系:2024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衡阳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体系优化研究》(编号:2024D015)

2024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OBE-CDIO理念重构职业知识技能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XH2024076)

2022年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学生弘扬楚怡精神价值观教育路径优化研究》(编号:202203)

 

引言

产教融合是指将教育、培训和生产以及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缺口,而人才培养又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高职院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国家对职业技术技能型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经验等方面,来促进产教融合模式发展和完善,还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企业参与机制与学生沟通反馈平台。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社会需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和产业发展需要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方式转变;通过对学校内部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产业和教育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是职业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中与高职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来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利用行业协会提供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等一些有效措施都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二、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我国的产教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经济基础,但是产业需求使得教育和人才培养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互动。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高职院校与产教融合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重视理论性和专业技能培养。而产教融合中强调的是实践,学生只注重课本内容与课本为中心,课程设计时缺乏对企业的需求分析及市场调查研究,课堂上缺少互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环节[1]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乏相应产教融合课程设置。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职没有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安排和整合学校所需各类教育资源。第二是缺少专业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第三是缺乏有效地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和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及激励制度等等问题都制约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改革进程,影响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师资力量欠缺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高职和企业之间缺乏良好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导致了学校与企业单位等单位在合作上出现障碍;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及教学质量,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或只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等等一系列情况都使得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学校缺乏足够数量的高水平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及没有统一教材等原因,导致了一些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出现混乱。

三、产教融合路径下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策略

(一)建设实践教学精品课程

实践教学精品课程的开设,必须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模式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能够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需求,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产生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课和职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知识点,使学生更加贴近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技能要求;引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和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需要将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对项目教学实施计划、组织活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能力提升和就业率增加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完善相关设施,建立专业化培训机构。在学校内设置专门针对性较强且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程及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整合规划;加强校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产教融合的现代化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性人才,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平台,例如实训基地可以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设备[3]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师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训上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重视在职教师能力的提升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的师徒关系网络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内容,还可以聘请行业内专家、教授或学校优秀毕业生担任产教融合专业老师,为高职学生提供一定程度地指导及帮助。高职院校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师资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等;还应该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

(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化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需要对融合策略进行相应调整。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与高职院校、企业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方式,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双方互动交流以及资源共享,才能更好的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形成产教融合模式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和新路径,而企业则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相应调整。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等,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及职业素质提升,校企双方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平台来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微信群以及QQ空间的建立对产教融合中出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关系。

结语

在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下,企业和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有了更高层次上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提高教师水平。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等方式,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第二、建设实践教学精品课程;第三是要重视产教融合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30-35   

[2]李虹.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

[3]朱燕萍.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对策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2):118-1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