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开发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开发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实践性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明确设计原则,引领作业方向
在设计小学语文的实践作业时,首要任务是确立几个关键的设计准则,以保障作业既科学又有效。首要的是目标一致性原则,即每次作业设计都需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进行。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导向,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品德的塑造,因此,作业设计应以此为指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其次,需坚持学生中心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践作业的设计必须充分反映这一点。教师应确保作业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促使他们在完成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同时,实践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业应包含动手操作的部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进步。
最后,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突破传统的答题框架,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使实践作业更加富有吸引力。
二、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作业趣味性
为了使小学语文实践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其趣味性和参与度,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感,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紧密相连。这种融合不仅能增强作业的吸引力,还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观察日记为例,它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如季节的更迭、动植物的生长等。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细节的习惯。学生可能会记录下春天花开的瞬间、夏日蝉鸣的变迁、秋叶飘落的景象,或是冬雪纷飞的景致。这些记录充满了生活气息,有助于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身边的美好。
此外,生活体验报告也是一种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方式。在课余或假期,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或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撰写报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运用和巩固语文知识,如描绘事物、表达观点等,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将实践作业与生活元素紧密结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业完成度和质量,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能力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在设计小学语文的实践作业时,应着重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聚焦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及文化传承四大能力领域。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其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
首先,语言构建与应用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业设计需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涵盖书面与口头两方面。例如,布置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如记录日常、创作故事、撰写游记等,旨在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融入口语交流任务,如模拟对话、小型演讲等,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思维发展同样关键。作业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分析、评判及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理解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意图与表达技巧。此外,设置开放式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再者,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至关重要。作业中应融入优秀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美学元素与表现形式。同时,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或艺术创作,如作诗、绘画等,以实践促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最后,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全球视野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布置关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的研究性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化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同时,融入国际文化元素,如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文学作品等,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不同需求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包括他们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作业的设计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层次上获得成长。
分层作业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作业任务。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注重基础巩固的作业,如字词练习、简单句型转换等,旨在帮助他们打牢基础,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难度应适中,既包含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作业,如研究性课题探究、创意写作、文学评论等,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通过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不仅能够确保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挑战中获得成长,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也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五、融合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写作。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实时讨论、共享资料、协同编辑,这种线上合作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个性化指导,确保写作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此外,教育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作业创新形式。通过将语文知识融入趣味性强、互动性佳的游戏中,如语文知识竞赛、诗词接龙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教育游戏还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数据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六、跨学科融合,拓宽学习视野
在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中,跨学科融合无疑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探索。它旨在跨越传统学科界限,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学习空间。这种融合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挑战。
以语文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为例,教师可以在古文阅读作业中巧妙融入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文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意蕴,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刻认识。这种融合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又拓宽了他们的历史视野。
同时,语文与科学学科的融合也极具探索价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科学知识进行科普文章的创作,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挖掘科学原理、技术进展等内容,并运用语文知识将其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科学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要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与知识储备,并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精心策划与有效实施,这类作业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七、实施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具有显著效果。
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教师需要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并确保项目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紧密相连。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项目,要求学生深入调查当地的环保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来进行采访、撰写报告和进行汇报,同时还需要借助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包括项目规划、资源获取、过程监控以及成果评价等。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与相互支持。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能力,还能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中培养起更为全面的素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设计原则、内容选择、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通过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性作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战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J].新教育, 2023(4).
[2] 陈磊.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 2023(1):72-74.
[3] 蔡春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语文课内外, 2022(21):0085-0087.
作者简介:季喆婷(1980.3),女,汉族,上海人,本科,高级教师,从事小语文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