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徐力勇 黄松炜 魏志成 梁小康 陈芳艳 丁能文(通讯作者)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

工科大学生学业困难在地方高校较为普遍,工科大学生因学业困难而强制留级甚至不能顺利毕业,由此引发自杀等极端事件的常有发生,对地方高校、学生家庭及学生自身造成了极大困扰。本文在分析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早发现、早干预对策,构建高效系统帮扶机制,使学业困难学生更快走出困惑,有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为地方工科院校解决学业困难生问题提供研究基础和对策参考。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 学业困难; 心理问题; 对策研究

正文


        高等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各类工科高校是从多维度培养学生,地方高校则偏重于企业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地方工科大学生入学时基础相对薄弱,入学后所学学科基础课程基本都是相对晦涩难懂的理论与工程类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与工程制图等,再加上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关注不够,专业归属感不强,且专业核心课程仍然是基本理论,再加上一定的创新创业训练,从而需要更多精力和长时间坚持学习,部分学生难于适应,最终导致学业困难,导致积欠学分过多被留级、被退学,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极端事件,对社会及家庭都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学业困难是地方工科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业困难的

        学业困难是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虽然只占大学生总数中的少数,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业成绩仍是考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各类评优评先、升学、招考等人生关键节点的必备条件。学业困难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众多上进的机遇,再加上补考、重修、降级乃至退学的心理压力,对学业困难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挫折与考验,使得他们成了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学业困难主要归因于如下几方面:

1. 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大学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方式,其单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容量同比中学阶段有大幅增加,面对如此巨大的改变,新生容易出现对学习适应的现象。加上学科基础课程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学习环境巨大改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大学意味着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如果在学习方式上依旧延续高中被动学习方式,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难以适应大学全新的教学模式。

2. 课程难度有增加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子电工技术等工科的学科基础课程,相比中学阶段难度明显增加,甚至是全新理论,学生要学好上述课程是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尤其是课程种类同比中学课程增幅明显,且学时没有足够多,加之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也是新的知识体系,大学课程难度造成学生学业困难同样是不可避免。

3. 盲目信受挫折

        进入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往往是班上的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在学习上往往比较自信。大学学习模式及方法的与中学差异大但学生却过于盲目自信,造成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缺乏正确定位,从而忽视自我的有效管理及时间的合理利用,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大大缩减,导致学习效低下、所修课程经常挂科等,而使他们自信心受挫,最终产生消极心理,从而酿下学习困难的苦果

4. 目标方向不清晰

        学业困难学生往往为因高考分数不太理想,从录取的专业高校被调剂而来,甚至有些对自己应该学什么专业基本没有自己主见,完全是听从父母、老师和同学建议的学生,如此就造成学生对所录取的专业一无所知职业规划的一片空白,缺少专业归属感,也就不能明确自身学习目标,目标方向不清晰使他们学习动力不足,自然而然在学业上就变得懒散懈怠,学习兴趣不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最终陷入学业困难的局面。

5. 自我约束不严格

        学的学习和生活均师或父母的监护下进行,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处于的约束状态,如此条件下学生在学习及生活自律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然而大学学习生活又是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往往会被校园内、外形形色色的内容诱惑,他们又对上述诱惑天生缺少免疫力特别是对手机、网络游戏等,少数学生甚至旷课在寝室不分昼夜玩辅导员、班主任及家长的介入教育,其时效性也是不长,最终积极学分过多其中更有被学校强制留级或退学。

6. 家庭环境较复杂

        部分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完成学业就迫使其在外兼职以赚取学费及生活费,由此占用了其大量的课余时间,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造成了学业困难。也有少数单亲或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由于缺少父母一方的关爱,性格上变得比较内向,与同学、朋友和老师沟通较少,遇到学习困难不愿意主动请求帮助,久而久之在学业上就跟不上队伍,成为学业困难的对象。

        二、解决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的对策

        1. 扎实做好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篇教育,其目的是让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完成从中到大学的转变。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是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地方高校均具各自的办学特色与优势,通过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远景、校友及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建设、教学资源等,让生对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爱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感情,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是校纪校规教育通过学习校纪校规,使新生知晓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养成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三是专业教育介绍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等,让学生通晓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大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人,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四是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模块较多,如爱国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各模块主题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完善学业预警机制

        一个科学的学业预警机制对学业困难生提供更好的帮助,使学生各方面协调进步。目前各高校也各自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现行的学业预警机制比较注重结果学业预警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科学,即使判定学生存在学业难,的帮扶也多是辅导员教育帮扶转化,况且辅导员也是多对一服务,时间和精力都难于保证帮扶作用能够长效因此为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尽早走出困惑,高校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业预警及帮扶机制,同时对于学生的帮扶保障机制也需完善,全员参与帮扶,学校学院二级建立双重保障机制

3. 建立心理健康预警

大学生学业困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将学业困难预警与心理危机预警结合,协调干预。同时加强对学业困境学生信息筛查,与各部门、各学院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检查学业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3],辅导员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培训,同一栋宿舍各楼层长,帮助他们掌握学业困境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信息,及时发现并减少因心理和情绪原因所导致的学业问题做好心理关怀与情绪疏导,从心理层面解决学业困难生的学习障碍,从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4.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每个家庭难免发生意外从而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应建立完善且真实的贫困档案,并实时更新,尽可能的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帮扶及其他各类资助,以解决其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只有最大可能地分析出学业困难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学习方法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既要考虑特殊的个体,又要总结地方工科高校众多学生的共性难题,有区别地解决问题。同时家庭学校、社会要足够重视,三方主动承担各自解决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上的责任,最大可能地减小学生陷入学业困境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学业困大学生的退学率。

 

参考文献:

[1]张雪莹, 杨璐一, 尹宗毅. 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1337(1):44-45;

[2]  , 陈梅香, 王亚群.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精细化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 高校后勤研究, 2023, 253(4):15-18.

通讯作者:丁能文(1978.12—),汉,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锂电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