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德育先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赵德刚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四中学,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塑造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系统探讨了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教育方式的创新、对学生心理细节的把握以及营造适宜学习环境的努力,力求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本文还着重强调了过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在德育实施中的核心作用,旨在确保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实现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析

正文


初中时期,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个性逐渐凸显,品德培养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叛逆心理的逐渐显现,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德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班主任需从学习、生活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流于表面

在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熏陶下,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学方面的理念仍显得肤浅,往往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视为次要任务。这种偏差导致德育教学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论灌输上,缺乏对学生深层次思想动态的洞察与引导。德育教学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更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班主任并未能构建出完整、系统的德育教育框架,通常只是在遇到学生的不当行为时才进行临时的批评教育,而缺乏长期、持续、有针对性的德育计划。现有的德育教学内容也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这使得德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种不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深入推进。

二、初中生的德育教学特点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信息辨识难题

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初中生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他们对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信息来了解并融入这个世界,但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经验上的不成熟,往往难以区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价值。虚假新闻、网络谣言、各种广告等混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学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筛选和鉴别信息上,就显至关重要,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网络活动和信息来源,通过定期的、开放式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找到真实有价值的“宝藏”。

(二)青春期个性与心理的多元发展

初中生正步入人生的一个关键阶段——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矛盾和探索的时期。他们既想要摆脱束缚,追求独立,又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面对这样一群正在快速成长的学生,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过于刻板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和抵触。德育教学需要更加灵活多变,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的角色也显尤为重要,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通过自身言行与日常行为,班主任可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出健康、独立的个性。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策略探析

(一)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理念

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转变要求班主任必须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要求班主任在思考问题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方向。

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致力于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充满活力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及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选举班级干部方面,班主任可以引入民主投票机制,让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合适人选。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归属感,还能为班级培养出一批有领导力、组织能力的优秀干部。同时,班主任也要对选举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德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班主任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价值,从而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注重教育融合情感,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情感世界日益丰富和复杂的阶段,在德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教育并非简单的情感渲染或煽情,而是要求班主任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用真挚的关怀和理解去触动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等信息,为学生建立起个性化档案资料,这些资料能帮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还能为后续的德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学生必要支持与帮助。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摒弃简单的批评和惩罚方式,而是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学生。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这种做法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能促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信任以及理解。融合情感教育的德育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德育的时效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情感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集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

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然而,作为班级的一员,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班主任在学习方面,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协作、互相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方面,班主任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还要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通过讲述身边的典型事例或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珍视集体荣誉,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或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更加坚定地支持并维护集体的利益。

(四)重视思想渗透,为学生树立自身的榜样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德育教学中,班主任要注重思想引领,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班主任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班主任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准则。例如,在校园中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箱中这一小小的举动,就能为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的榜样。

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表彰宣传这些优秀学生的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看齐。身边的榜样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真实,还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竞争意识。班主任还可结合时事热点或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初中教育已逐步演变为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也需相应调整,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更要在德育层面展现创新和实践能力,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基石,班主任应通过自身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班主任应不断探索与更新德育方法,确保德育工作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黄凤花.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考试周刊,2020(73):167-168.

[2]周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读与写,2020,17(27):265-266.

[3]付翠宁.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读与写,2020,17(27):267.

[4]彭建华.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文学少年, 2021, 000(007):P.1-1.

作者简介:赵德刚(1988.2),男, 汉族, 山东乐陵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