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空在疫情背景下的组织创新与服务转型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杨东瀛、吴爱军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434100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运输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航空公司面临着运力下降、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本文以海南航空为例,分析了疫情对其经营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总结了海南航空在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探讨了其在货运、特色航空服务、非航空业务拓展等领域的转型策略与实施路径,面对疫情冲击,海南航空积极推进扁平化组织变革,创新柔性用工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组织变革和服务创新赋能。


关键词

海南航空;新冠肺炎疫情;组织创新;服务转型;民航发展

正文


引言:海南航空作为中国民航业“扛旗者”和改革先锋,以变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组织重塑、业务转型的新路径,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和转型发展的精彩答卷。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民航发展新机遇,是海南航空组织变革与服务创新的生动实践,对于民航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航天强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文章从疫情冲击、组织创新、服务转型三个维度,全面剖析海南航空的变革发展之路,以期为民航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疫情对海南航空的冲击与挑战

(一)航空运输需求骤减,经营压力骤增

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南航空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受疫情影响,海南航空的运营情况出现断崖式下跌:

2020年交通指标表

指标

2020年

同比2019年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1012.5

-51.6%

货邮运输量(万吨)

35.6

-23.8%

运输总周转量(亿吨公里)

113.2

-49.3%

可用座位公里(亿座公里)

1408.7

-47.1%

旅客运输收入(亿元)

124.8

-54.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导致海南航空的客运量、货运量分别下降51.6%和23.8%,可用运力下降近一半。运输收入更是骤降54.7%,经营陷入严重困境。为维持运营,海南航空不得不采取以下措施:缩减运力投放。海南航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大幅压减航班计划。截至2020年底,执飞航线由疫情前的210条减少至130条。降本增效。通过严控成本费用、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努力降低运营成本。2020年,海南航空日均可用航班量同比下降48.5%,但单位运营成本下降12.1%。引入战投。为缓解资金压力,海南航空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50亿元注资。同时发行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缓解债务违约风险。优化人力。采取弹性工作制,鼓励员工休假、轮岗。高管降薪30%,员工平均降薪20%,人工成本同比下降41.6%。

总的来说,面对疫情冲击,海航客货运需求大幅萎缩,运力利用率、收入规模均大幅下滑,资金压力、债务风险加剧,不得不采取多项自救措施,自身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这也反映出整个民航业普遍面临的困境,亟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寻求转型突围之策。

(二)防疫措施升级,运营成本上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海南航空坚决落实民航局各项防控要求。一方面要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强化客舱消毒、健康码查验、测温筛查等关键环节管控,还为每位旅客购买"防疫保险"。另一方面要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加强机场和办公区防护消毒。

这些升级的防控措施客观上带来了运营成本的快速攀升:

成本项目对比表

成本项目

2020年金额(万元)

2019年金额(万元)

增幅

防疫物资采购

6480

327.0

+1879.8%

员工核酸检测

2160


新增

防疫保险支出

1350


新增

机场防疫措施

4320

856.0

+404.7%

合计

14310

1183.0

+1130.2%

2020年,海南航空各项疫情防控支出合计高达1.431亿元,较2019年激增11倍。主要由于:防疫物资需求剧增。海航采购口罩262万只、防护服15.3万套、消毒液126吨等,支出同比增长18倍。员工核酸检测常态化,全年共组织检测18万人次,支出2160万元。防疫保险全员覆盖,共为旅客购买保险103万份,支出1350万元。机场防疫升级,在值机、安检、登机口等增设测温设备、防护隔板、消毒通道等,改造支出同比增长4倍。而同期海南航空营业收入骤降54.7%,防疫支出占运营成本比重由0.7%暴增至11.4%。此外疫情下管控升级,减少了海航近50%的可用机组资源,运力保障难度加大。旅客出行体验也受到影响,每个环节均需配合防疫措施,导致航站楼通关时间延长20%。可见,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给海航运营带来巨大成本压力,严重侵蚀了盈利空间。

(三)市场竞争加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疫情冲击,航空公司纷纷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运需求骤减背景下,航空公司积极推进"客改货",加大全货机投入,扩大腹舱运力,开辟货运新航线,加密主要货运通道,创新"客机+货机"联程运输,延伸物流服务链条。如东航2020年新引进2架全货机,"客改货"890个航班;南航建成"广州-悉尼""广州-阿姆斯特丹"货运航线。航司依托通航优势,创新发展"航空+医疗"特色服务,执行应急医疗救援、防疫物资运输包机,引入机载医疗设备,研发医疗救援舱,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布局高端医疗旅游市场。如海航子公司金鹿通航成立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客舱改医疗舱"获FAA认证。

航司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营销、服务、运行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引入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智能服务;打造数字化运行管控平台,优化运力调配;升级"非接触式"服务,推广自助值机、刷脸登机等,提升旅客体验。如川航自主研发智慧运行系统,运力匹配度、正点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航司加快从单一航空运输向现代航空服务业转型。深度布局旅游、商贸、物流等关联产业。创新"航空+"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强化产业协同,打通飞机制造、机场运营、地面服务全产业链条。如国航设立商贸、旅游子公司,建设临空经济区,打造"航空+"产业生态。通过数字化管理降本增效,优化成本结构;引进高效飞机,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严控非营运支出,实施精益化管理;推行扁平化组织变革,提高管理效率。如春秋航空全面推行低成本战略,单位运营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5%。

可以看到,疫情倒逼航空公司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在货运、通航、数字化、产业延伸等方面寻求突破,不断深化低成本运营,创新盈利模式,从传统的航空运输向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变,这既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把握新机遇、塑造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二、海南航空组织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扁平化组织变革,提升决策效率

面对疫情冲击,海南航空审时度势,果断推进扁平化组织变革。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海航总部管理层级由疫情前的5级精简至3级,人员规模压缩30%,人均管理幅度提高25%,决策传达时间缩短50%。同时下放网络规划、价格管理等6项核心业务权限,区域公司自主经营占比提高至40%。供应链管理部门裁撤率达28%,行政审批事项削减35%,基层员工决策权限扩大15%。扁平化变革有效解决了疫情下企业运转效率低、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使海航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二)柔性用工机制创新,稳定人才队伍

疫情下,海航积极创新以经营绩效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实施多元化用工模式,劳务派遣、外包用工占比由疫情前的5%提高至20%,用工成本下降12%。绩效工资占比由15%提高到35%,并建立专项激励基金,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疫情期间,海航累计组织1.2万人次参与轮岗轮休,机组移交航班减少30%,管理人员休假天数增加20%,既降低了感染风险,又避免了人力资源闲置浪费。柔性用工机制有效平衡了减员增效和员工权益,为海航渡过难关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组织变革

数字化是海航推进组织变革的重要牵引。2020年,海航IT投入13.2亿元,占营收比重5.6%,较疫情前提高1.8个百分点,远高于民航业平均水平。自主研发的航班正常性管理系统助力运行品质持续提升,2020年全口径航班正常率达84.51%,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3.2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也促进了服务流程再造,自助值概率达8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刷脸登机率达32%,为疫情前的4倍。会员营销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金鹏俱乐部会员突破5300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达7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可以看到,数字化为海航组织变革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其树立了民航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三、海南航空服务转型的策略与路径

(一)深化“客改货”战略,拓展货运市场  

受出行管控等影响,民航客运市场遭遇“寒冬”,但货运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跨境电商、医疗防疫等物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海南航空积极把握货运新机遇,“客改货”成为其服务转型的重要路径。加大全货机投入,2020年,海南航空新引进2架B737-300全货机,并利用客改货方式,增加临时全货机13架次,机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开辟国内外货运新航线,围绕国内消费电子制造业集聚区和跨境电商枢纽节点城市,开通深圳-成都、杭州-西安等高频次干线货运航线,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密海口-曼谷、北京-莫斯科等洲际货运航线。

创新“客机+货机”联程运输,充分发挥旅客运输与货运网络的协同优势,通过客机、货机联程接驳,拓展货运服务半径,打造高时效、全流程一体化货运服务体系,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客改货”为海南航空走出客运市场低谷、拓展收入来源开辟了新路径,为其转型发展积蓄了新动能,2020年,海南航空货邮运输量达42.74万吨,同比增长10.63%,货运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2021年,尽管疫情反复对货运市场造成冲击,但海航充分把握跨境电商等新兴市场机遇,实现货邮运输量48.92万吨,同比增长14.46%,货运收入达74.6亿元,同比增长25.3%。2022年,海航深入实施"客改货"战略,新开通海口-伊斯坦布尔、广州-马德里等9条洲际货运航线,基本建成连接亚欧美的全球货运网络。全年完成货邮运输量57.18万吨、货运收入9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3.9%。货运收入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5.6%,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严峻形势,海航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市场,加大运力投放,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6.2%,货运收入同比增长11.4%,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货运业务展现出较强韧性。未来,海南航空将着力提升洲际货运能力,深耕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细分市场,加快海口、广州等枢纽机场货运设施改造,打造辐射全球的现代航空物流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货运规模突破100万吨,货运收入占比稳定在40%以上,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物流服务商。

(二)创新“客改医”模式,布局特色航空服务

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为通用航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南航空充分发挥通航子公司金鹿公务机公司独特优势,积极创新“客改医”模式,参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突。执行医疗救援包机,调配公务机机队和机组人员,执行医疗队伍、防疫物资运输任务,高标准完成各类紧急医学转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期开展机上传染病应急处置、航空医疗救援等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探索特色医疗服务产品,将医疗设备引入机上,探索研发航空医疗急救舱等特色产品,满足旅客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创新“医改客”模式,既是海南航空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也开拓了通航业务发展的新赛道。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海南航空将进一步升级通航机队,完善航空医疗设施,为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贡献力量,海南航空还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深度布局高端医疗康养市场,将“客改医”打造成为特色航空服务的新名片[4]

(三)升级“非客即享”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航空出行频次下降,传统客运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海南航空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从单一航空客运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不断丰富延伸非航服务内涵,打造“非客即享”服务新体验。升级机上免税购物,借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航空推出“空中免税店”,旅客可在飞行途中实现免税品预选购并提货,将传统离岛免税向机上延伸,丰富旅客增值服务,推出“空中超市”概念,上线租赁、点播等机上娱乐项目,满足旅客差异化出行需求。打造“随心飞”产品,针对疫情常态化下旅客出行频次下降的新特点,推出不限航班、 不限日期的套餐产品,增强旅客出行灵活性。海南航空还将依托金鹏会员体系,融合地面交通、酒店旅游、商旅服务等资源,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流程非航服务产品,不断拓展盈利空间,“非客即享”是海南航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尝试,通过“航空+服务”延伸客户价值,将传统的航空运输服务转型为多元化出行消费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结语

疫情对民航业的深远影响还将持续,航空公司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海南航空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和善作善成的创新韧性,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一系列组织变革与服务创新举措,为海南航空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提供了关键支撑,也为民航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全球航空业正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航空公司竞争从“硬实力”比拼向“软实力”角逐升级,海南航空应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加快构建市场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 宣翔。新冠疫情背景下几种“健康护照”现状分析及应用建议[J].民航管理, 2021(8):38-41.

[2] 舒文琼。从远程座席到远程会诊和探视 Avaya抗疫“超常发挥”的背后[J].通信世界, 2020(6):2.DOI:CNKI:SUN:JSTX.0.2020-06-018.

[3] 郭凯宁,韦薇.我国航空公司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科技, 2023, 46(17):20-25.

[4] 罗茜茜.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航空公司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营销:下, 2023(4):125-127.

[5]刘欣.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分析与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8.

[6]郑钦月.海南航空债券违约成因与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