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国标舞;赛事;城市文化;融合
正文
课题信息:山东省艺术科学项目2023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国标舞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23QW03270003)结项成果
山东省艺术科学项目 2024 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国标舞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24YW20018110)结项成果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城市特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标舞,作为一种集艺术性、竞技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舞蹈形式,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还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型国标舞赛事的频繁举办,这些赛事不仅推动了国标舞技艺的提升和传播,还深刻影响了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国际形象。青岛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正是这一趋势中的佼佼者。城市借助国标舞赛事的平台,不仅展示了自身独特的海滨风情与文化魅力,还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进而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繁荣。青岛通过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国标舞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还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商业交流的活跃。一方面,青岛为国标舞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如现代化的场馆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如独特的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和民俗风情,为赛事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了青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使城市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耀眼。另一方面,青岛城市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海洋音乐、传统服饰等,不仅丰富了国标舞赛事的文化内涵,还增强了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在国标舞比赛中穿插青岛本地舞蹈表演,或在赛事期间举办与青岛文化相关的展览和体验活动,都能让参赛者和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青岛的魅力。
二、国标舞赛事概述
(一)国标舞赛事的发展历程
国标舞最早起源于1924年,当时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华尔兹、探戈等进行规范整理,制定比赛方法,开始形成国标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散播到全球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此后,随着国标舞的不断发展,它从“社交”逐渐发展为“竞技”,并形成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系列的十个舞种。早于1947年在德国柏林就举行了首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1960年拉丁舞也正式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国标舞竞赛开始成为一种国际赛事。至此,国标舞包含标准舞(亦称摩登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并发展成艺术性高、技巧性强的竞技性舞蹈,西方舞蹈界称之为“体育舞蹈”,很多国家将它纳入体育竞技范畴。同时,也形成了两大舞蹈协会: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和世界国际标准舞总会(WDC)。两大协会每年在国际上组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多种比赛,广为人知的赛事有英国黑池舞蹈节、英国国际锦标赛、英国国际公开赛、德国世界舞蹈运动锦标赛等,并形成职业和业余选手的世界排名制度。
(二)国标舞赛事的特点与功能
国标舞以其独特的规范性、观赏性、体育性和竞技性而著称。它对舞姿、舞步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遵循国际统一的用语、术语和评判标准,展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也考验着舞者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国标舞赛事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确保了每个水平的舞者,包括业余组、专业组、青少年组等,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公平展示才华,还通过涵盖技术、音乐性、表现力、编排等多个方面的评分标准,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此外,国标舞赛事还承载着推广国标舞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激发舞蹈热情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的多重功能。它不仅展示了舞者的技艺,推动了国标舞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还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理解。对于青少年而言,国标舞赛事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国标舞的学习和训练中。同时,赛事的举办也为举办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和文化影响力的双重提升,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城市文化分析
(一)城市文化定义、特征与青岛实例
城市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特定区域内共同创造并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城市的文明风貌。以青岛市为例,其文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海洋与内陆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青岛作为国际化城市,这些特征尤为显著,各种文化元素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青岛的城市文化不仅多样而且具有选择性,各种文化特质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主旋律。
(二)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与青岛的体现
城市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和自然文化等构成。青岛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体现:德国建筑群、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等构成了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青岛的家庭、经济、政治等制度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制度层面;青岛市民的热情好客、勤劳勇敢以及啤酒文化、海洋文化等,构成了青岛的精神文化;海尔、海信等企业的崛起以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展示了青岛的科技文化实力;青岛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
(三)城市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青岛的实践
城市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岛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青岛独特的城市文化不仅塑造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竞争力,还推动了经济发展,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青岛啤酒节、国际海洋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青岛的城市文化通过社会规范和社会整合功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青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标舞赛事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
(一)国标舞赛事对城市文化的推动作用
1. 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
国标舞赛事,尤其是高规格、大规模的赛事,往往能够吸引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选手和观众,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青岛市通过举办一系列国标舞赛事,如青岛国际标准舞锦标赛等,不仅展示了其现代化的场馆建设、便捷的交通设施,还体现了城市的高效组织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这些赛事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传播,极大地提升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树立了开放、活力、国际化的良好形象。
2. 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国标舞赛事的举办为青岛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赛事期间,市民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舞蹈比赛,还能参与各种文艺表演和互动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国标舞赛事的举办也促进了青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国标舞赛事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青岛通过举办此类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在赛事期间,各国选手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舞蹈技艺的传播和提高,还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此外,国标舞赛事的举办也为青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共同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城市文化对国标舞赛事的支撑作用
1. 提供文化土壤与资源
青岛,这座拥有独特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艺术传统的海滨城市,为国际标准舞(国标舞)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极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土壤。通过巧妙地将青岛的海洋文化、啤酒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融入国标舞的表演和赛事中,不仅使得国标舞的优雅与规范得以完美展现,同时也极大地彰显了青岛的地方特色,从而极大增强了赛事的观赏性和吸引力。此外,青岛的文化设施,例如宏伟的剧院、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中心等,为国标舞赛事提供了优质的比赛和表演场地,确保了赛事的高水准和专业性。同时,政府对这类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有效地降低了赛事组织和运营的成本,为赛事的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国标舞赛事在青岛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培育舞蹈人才与观众群体
青岛的舞蹈学校和各种舞蹈培训机构构成了一个完善的舞蹈教育体系,为国标舞的爱好者们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平台。通过这些机构的努力,培养出了一批既具备高超舞蹈技巧又拥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优秀舞蹈人才。除此之外,青岛的社区文化活动也为这些舞蹈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宝贵机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对国标舞赛事的关注和参与。城市媒体对国标舞赛事的广泛报道和积极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国标舞艺术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为国标舞赛事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培养了潜在的观众群体。
3. 营造良好赛事氛围
青岛作为海滨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著称,而且在营造和提升国标舞赛事的氛围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巧妙地将青岛的地方特色元素,如其著名的啤酒文化、海景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遗产,融入赛事的策划和宣传中,使得这些国标舞赛事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策略,不仅让赛事本身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参与者和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青岛的城市魅力。同时,青岛市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还特别注重将国标舞赛事与城市的文化节庆活动相结合,例如,他们精心安排赛事活动在青岛啤酒节这一盛大的节日期间举行。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的关注,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游客们在享受啤酒节的欢乐氛围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国标舞的优雅与魅力,这种文化与体育的完美结合,无疑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
结论
通过对青岛城市文化与国标舞赛事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城市文化是国标舞赛事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岛独特的文化背景为赛事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土壤。同时,国标舞赛事的举办也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两者之间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还培育了舞蹈人才与观众群体,为青岛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加强城市文化与国标舞赛事的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子骁.高校国标舞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4,44(04):124-128.
[2]吴冰洁.论中国文化元素与国标舞艺术表演的融合创新[J].戏剧之家,2024,(28):138-140.
[3]孙佳毅.文化共生视角下国标舞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J].文学艺术周刊,2024,(18):91-93.
[4]王莹.国标舞艺术表演舞融合中国元素的创编策略探讨[J].艺术家,2024,(07):68-70.
[5] 于晓羽,阳琛琛,王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国标舞的美育探究[J].尚舞,2024,(04):98-100.
[6]商悦桃.国标舞艺术化教育教学新路径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1):67-69.
作者简介:闫爽爽(1991.0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