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物药物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敖 雁1 张灵芝1 顾准1 浦黄雷1 沈周1 通讯作者:杨淼焱2*

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411 2.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青岛266318

摘要

本文结合生物药物检测课程的特点,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入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企业岗位案例,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从当前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教材的改革探索、构建“传统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的教学空间、产学研合作、岗位工作案例、实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融入、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高生物药物检测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生物药物检测专业人才。


关键词

生物药物检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产学研合作

正文

资助项目: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专业群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71230002);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药服务型人才“1+2+4+4”培养模式实践研究(2023SJYB162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在医药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生物药物检测课程也成为药品质量与安全、医学检验技术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应于生物医药企业中的生物药物检测这一典型工作,该岗位任务主要是对生物药物进行生物安全性、有效性检测。它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课程,涵盖了生物学、化学、药学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它赋予学生在生物制药领域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对生物药物进行精准分析。同时,从职业导向角度,无论是从事研发、生产,还是质量控制、检验检疫等工作,紧密对接生物医药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对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生物药物检测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当前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药物检测技术已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生物技术药物检测体系相对成熟,从研发到生产覆盖全面。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为代表的机构,建立了严格的检测法规和标准,同时国际行业协会也在推动技术标准化和创新发展。

在国内,生物药物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政府加大研发投入,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推动行业规范化。科研机构与企业在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整体技术普及程度仍较国际水平有所差距。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逐步重视检测技术的引入和设备更新,同时涌现出多家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行业提供支持。

2 教材的改革探索

2.1 以往教材的特点

传统生物药物检测课程教材多以固定编写形式为主,内容以理论为重,实际操作比例偏少。这种教材形式存在多个问题:其一,理论知识和概念较为丰富,但高职学生普遍反映内容难懂难学;其二,教材中实训项目多集中在章节末尾,且过于偏重单一药物的质量检验,未能涵盖企业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生物药物检测方法验证和培养基检测;其三,未采用活页式结构,内容更新不便,难以适应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四,检测案例大多来自《中国药典》第二部,化学药物占比高,涉及《中国药典》第三部的生物药物内容较少,无法充分体现其技术特点。此外,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教材较少,未能反映企业质量控制岗位的实际需求,课程素质培养内容也未受到足够重视。

2.2 教材的改革方向

2.2.1任务导向与案例教学

新教材应以生物药物检测中的典型任务为核心设计内容,例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等药物检测任务,涵盖从样本采集到定性定量分析的全过程。每个任务需详细阐明操作步骤、数据分析与结果判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术。

2.2.2引入活页式教材

活页式教材具有灵活性,可随时根据新技术和法规的变化进行内容更新。例如,随着基因检测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教材中增加相关内容,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2.2.3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开发

教材内容需与企业合作设计,重点涵盖岗位实际需求,例如生物药物的物理检查、化学残留物测定、微生物检查及生物活性测定等。通过与企业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确保教材既反映行业特点,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2.2.4融入素质教育内容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材内容,注重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可通过课后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氛围,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5丰富教学资源配套

除教材外,应提供PPT课件、实验操作视频、微课视频、试题库等配套资源,帮助学生随时复习巩固知识。教材内容还应包括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和企业真实任务,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针对性。

3 构建“传统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的教学空间

通过院校在线教学平台、跨企业培训中心、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智慧课堂、聘请专家来校授课、学生参加企业实践项目、企业实习等方式,构建“传统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的教学空间,如图1,其中的“智慧课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引领“现场体验虚拟课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场景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及时总结,构建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入学前评估、学习过程跟踪、定期反馈收集信息进行精准分析学情;通过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分层教学实施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教师在项目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顾问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尝试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4 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生物药物检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通过校企协作,高职院校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1 校企协同教学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讲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通过真实案例展示工作任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设计分阶段培养任务,从基础样本处理到复杂数据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4.2 校企协同科研

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例如在单克隆抗体药物检测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又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综合素质。

4.3 校企协同创新教学

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开发任务驱动式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替代传统理论学习,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掌握核心技能。基于岗位需求设计的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流程,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5 新的企业岗位工作案例

将企业岗位工作案例引入高职生物药物检测课程是实现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1 引入岗位工作案例的意义

5.1.1 了解行业需求

企业对生物药物检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有明确的要求。通过学习企业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5.1.2 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模块化课程,将产业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融入教学,构建动态更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变化。

5.2 典型岗位工作案例

5.2.1 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学确认

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是生物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环节。验证阶段需系统考察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等特性,以确保其适用性;确认阶段则需在不同环境、操作人员或药物批次下评估方法的可靠性。这项工作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中对这一任务的覆盖较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空白,让学生掌握关键技术。

5.2.2 无血清培养基的质量检测

无血清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生产,其质量检测涉及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及内毒素等多个方面。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疫苗生产中培养基的质量检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过程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并掌握相关检测技术。

5.3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首先,将企业典型任务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分步骤解析任务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细节。然后,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企业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参与任务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升实践能力。最后,结合案例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素质教育融入

将素质教育融入生物药物检测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从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多个维度挖掘素质教育元素。例如,在讲解生物药物质量管理时,可结合实际案例强调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药品质量对患者健康的关键影响;同时,通过介绍我国在生物药物检测领域的创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认识职业素养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则可加强安全操作与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例如,在澄明度检测案例中,学生模拟企业应对质量问题的流程,从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学习科学决策与责任担当的职业态度。素质教育的系统化融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在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适应企业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这一实践,课程教学更具实践性和综合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7 构建岗位高匹配度的人才评价体系

校企共建人才评价体系,邀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骨干以及班组长等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对课程和项目+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结果评价等手段,实现个性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使人才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通过建立多元评价标准,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化评价,提升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和产业导向性。通过学生阶段成绩对比、课程学习前后成绩对比、项目成果对比、建立和分析学生档案袋、学生自我评价等实现对学生的增值评价。将企业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评价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表1 学生评价体系

两主体


三阶段


五指标

教师


理论课


专业知识

教师+企业专业


实践课


实践能力

教师+企业专家


项目+实习


创新能力

企业专家


项目+实习


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专业


项目+实习


职业素养

表2 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多元评价

过程评价


增值评价


结果评价

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


阶段成绩对比


成绩

登录频率


课程学习前后成绩对比


项目报告

实时反馈


项目成果对比


论文

讨论参与度


建立、分析学生档案袋


实验成果展示

成绩


学生自我评价表


创新项目设计分析

8 总结

通过对生物药物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入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结合新的企业真实案例,提高生物药物检测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药物检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ieial Convention.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General Chapters[S]. 40th Edition. Rockville: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ieial Convention,2017:354-359.

[2]赵慧芳,王雅雯,陈唯真.英国药典2023年版概览[J].中国药品标准,2023,24(03):299-305.

[3]张旋旋,吴星,毛群颖,等. 《欧洲药典》通则“用于疫苗质量控制的体外方法替代体内方法”的解读和思考 [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36 (01):1-4+10.

[4]吴晓英,范一文,周世水.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曾青兰,曾希望,徐瑞东,等. 药物分析[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6]赵丽,陈红英,李小康,等. 生物药物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7]杨元娟,王丽娟,朱宏阳,等. 生物药物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

[8]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9]贾首前,王莉芳,冯润东. 胰岛素效价测定方法的比较 [J]. 中国药品标准, 2019, 20 (06):465-4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