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市H区城乡基础教育现状对比调研
摘要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师补充;教育改革
正文
基金项目:“优师计划”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究(编号:2023YB63)
1.研究背景
为改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教师培养与补充的新机制,调研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就Y市H区师资现状做了一次全面的调研。调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对H区的基础教育学校随机抽取3所学校(A中学、B中学、C中学)进行问卷调研;第二个阶段,对H区教体局局长、A中学、B中学、C中学三所学校校长进行座谈交流、材料收集,点面结合,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自2023年7月中旬开始,通过听、看、访、谈等多种形式,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详实的材料。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2. H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2.1 学校分布情况
目前,H区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30所,其中幼儿园71所、小学37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和职业教育学校1所。71所幼儿园中,72%分布在城镇,21%分布在乡村,60%都是公办学校。37所小学中,41%分布在城镇,59%分布在乡村,其中民办小学仅有3所。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均为公办,仅有1所位于城镇。4所高中均为公办且分布在城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全部位于城区内且均为为公办。各阶段的学校相较而言,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乡村分布较多,幼儿园、高中主要分布在城镇。幼儿园、小学存在一些民办的机构,其他各学段均为公办,详细数字见表1。
表1 Y市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学校分布情况表
类别 | 总计 | 城镇 | 乡村 | 公办 | 民办 |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
幼儿园 | 71 | 50 | 72% | 21 | 28% | 42 | 60% | 29 | 40% |
小学 | 37 | 15 | 41% | 22 | 59% | 34 | 92% | 3 | 8% |
初中 | 9 | 4 | 44% | 5 | 56% | 9 | 100% | / | / |
九年一贯制 | 7 | 1 | 14% | 6 | 86% | 7 | 100% | 0 | / |
高中 | 4 | 4 | 100% | 1 | 0 | 4 | 100% | / | / |
特殊教育学校 | 1 | 1 | 100% | 0 | 0 | 1 | 100% | 0 | 0 |
职业教育 | 1 | 1 | 100% | 0 | 0 | 1 | 100% | 0 | 0 |
2.2 师生比情况
师生比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它影响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关注和支持。H全区基础教育共有52668名学生和4027名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3.07。幼儿11302人、小学生24232人、初中生10509人、高中生5139人、特教学生140 人和中职学生1346人。教职工5080人,专任教师4027人。其中小学城镇地区有21530名学生,乡村地区有2702名学生;中学城镇地区有14055名学生,乡村地区有1593名学生;高中仅存在于城区内,有5139名学生。详细数据见表2。
2.3 专任教师学历分布情况
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提供优质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学历分布的分析揭示了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现象。H区基础教育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有61名,占2.48%;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有2067名,占83.95%;专科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有333名,占13.53%。其中在小学教育阶段,1.02%的教师是研究生毕业,78.77%的教师本科毕业,18%的教师是专科毕业;中学阶段,2.44%的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91.56%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5.13%的教师是专科及以下毕业;高中阶段,9.54%的教师是研究生毕业,86.92%的教师是本科毕业,3.53%的教师是专科及以下毕业。整体而言,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师学历集中在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专科及以下的教师数量三个学段较少。详细数据详见表3。同时附H区小学和中学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分布对比图,如图1。
表2 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城镇和乡村师生比情况表
类别 | 学生人数 | 专任教师人数 | 师生比 | |||
城镇 | 乡村 | 城镇 | 乡村 | 城镇 | 乡村 | |
幼儿园 | 10528 | 774 | 3209 | 818 | 1:14.83 | 1:6.19 |
小学 | 21530 | 2702 | ||||
初中 | 8916 | 1593 | ||||
高中 | 5139 | 0 | ||||
特殊教育学校 | 140 | 0 | ||||
职业教育 | 1346 | 0 |
表3 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分布情况对比表
分类 |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及以下 |
小学 | 1.02% | 78.77% | 18% |
中学 | 2.44% | 91.56% | 5.13% |
高中 | 9.54% | 86.92% | 3.53% |
![]() |
图1 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分布情况对比图
2.4 专任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本研究将教师分为三个年龄阶段:30岁以下、30-44岁和45岁以上。
全区小学阶段专任教师中30岁以下占12.71%;30-44岁的专任教师占71.49%;45岁以上的专任教师占15.80%。
全区中学阶段专任教师中30岁以下的占23.47%;30-44岁的专任教师占比为59.78%;45岁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比为16.75%。
全区高中阶段专任教师中30岁以下的占9.54%,30-44岁的专任教师占比为65.01%,45岁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比为25.44%。
乡村教师的整体年龄偏大,具体数据详见表4。同时附H区各阶段专任教师年龄对比图,如图2、3。
表4 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年龄分布情况表
类别 | 30岁以下 | 30-44岁 | 45岁以上 | 合计(人)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
小学 | 173 | 12.71% | 973 | 71.49% | 215 | 15.79% | 1361 |
中学 | 192 | 23.47% | 489 | 59.77% | 137 | 16.74% | 818 |
高中 | 27 | 9.54% | 184 | 65.01% | 72 | 25.44% | 283 |
![]() |
图2、3H区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年龄统计图
2.5 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资历级别教师的数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机会。
全区小学阶段专任教师中,共有高级职称123人,中级职称454人,初级职称784人,未定级职称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9.03%,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3.26%,初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7.60%,未定职称的教师占比0%;
全区中学阶段专任教师中,共有高级职称95人,中级职称237人,初级职称486人,未定级职称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11.61%,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28.97%,初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9.41%,未定职称的教师占比0%;
全区高中阶段专任教师中,共有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109人,初级职称96人,未定级职称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27.56%,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8.51%,初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3.92%,未定职称的教师占比0%;
表5 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情况表
类别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初级职称 | 未定职级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小学 | 123 | 9.03% | 454 | 33.26% | 784 | 57.60% | 0 | 0% |
中学 | 95 | 11.61% | 237 | 28.97% | 486 | 59.41% | 0 | 0% |
高中 | 78 | 27.56% | 109 | 38.51% | 96 | 33.92% | 0 | 0% |
![]() |
![]() |
图4、5 H区小学、中学、高中教师职务对比图
2.6 H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情况
H区共有教学能手102人,其中省级50人,市级52人;学科带头9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6人;名师2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0人。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以来,H区学科带头人、名师数量处于停滞状态,省市级教学能手增长缓慢。
表6 H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情况表
年度 | 教学能手(人) | 学科带头人(人) | 名师(人) | ||||||
小计 | 省级 | 市级 | 小计 | 省级 | 市级 | 小计 | 省级 | 市级 | |
合计 | 102 | 50 | 52 | 9 | 3 | 6 | 2 | 2 | 0 |
2011-2021年 | 86 | 46 | 40 | 9 | 3 | 6 | 0 | 2 | 0 |
2022年 | 7 | 4 | 3 | 0 | 0 | 0 | 0 | 0 | 0 |
2023年 | 9 | 0 | 9 | 0 | 0 | 0 | 0 | 0 | 0 |
2.7 各学段校长、教务主任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年龄情况
H区全区中心小学以上校长21人,其中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8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包括30岁以下0人,30-44岁8人,45岁以上13人。全区中学校长共15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11人,专科3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人,包括30岁以下0人,30-44岁5人,45岁以上10人。全区高中校长共2人,均为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年龄均在45岁以上。全区共有小学教务主任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包括30岁以下1人,30-44岁12人,45岁以上0人。
全区共有中学教务主任10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包括30岁以下2人,30-44岁6人,45岁以上2人。
全区共有高中教务主任2人,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其中30岁以下0人,30-44岁1人,45岁以上1人。
H区全区小学、中学、高中的校长、教务主任学历大都集中在本专科,专业技术职务集中在高级和中级,整体年龄偏大。
表7 各学段校长、教务主任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年龄情况
类别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年龄 | |||||||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30岁以下 | 30-44岁 | 45岁以上 | ||
小学 | 校长 | 0 | 13 | 8 | 13 | 7 | 1 | 0 | 8 | 13 |
教务主任 | 0 | 11 | 2 | 1 | 7 | 5 | 1 | 12 | 0 | |
中学 | 校长 | 1 | 11 | 3 | 11 | 4 | 0 | 0 | 5 | 10 |
教务主任 | 0 | 8 | 2 | 3 | 3 | 4 | 2 | 6 | 2 | |
高中 | 校长 | 0 | 2 | 0 | 2 | 0 | 0 | 0 | 0 | 2 |
教务主任 | 0 | 2 | 0 | 2 | 0 | 0 | 0 | 1 | 1 |
3.H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3.1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
在小学,H区30岁及以下的教师有173人,占12.71%,30岁-44岁的教师有973人,占71.49%,意味着超过2/3的教师是年纪较轻、教育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偏少,因而难以有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功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中学阶段,45岁以上的教师有137人,占16.74%。高中阶段,45岁以上的教师有72人,占25.44%,与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
3.2各学段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一是教师整体学历偏低。调研显示,H区高中阶段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最大,但也仅为9.54%,小学、中学阶段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分别为1.02%和2.44%,小学阶段还存在较多的专科学历的教师,占比为18%,三个学段的教师学历大部分为本科学历,其中中学阶段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高达91.56%。二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尤其是小学阶段,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9.03%,三个学段的教师多为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
3.3城乡师资结构“逆向不均衡”,城区镇区小学初中教师负担重
在乡村地区,H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6.19。在城镇,H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4.83。以上数据显示,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H区基础教育师资城乡结构出现了“逆向不均衡”的新问题,即相对于乡村,在镇区、城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师资非常紧张,教师教学负担非常沉重。而乡村师资之所以出现富余,教师负担较轻,既与城镇化背景大量农民进城有关,也与H区农村比重大,教学点分散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这说明在横向上就数量而言,H区师资还不能很好满足基础教育的要求。
3.4教师职业发展渠道相对比较窄
一是高级职称比例低。近三年来,H区没有新增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截至目前,学科带头人9人,名师仅有2人。二是教师接受培训比例低。2022年共有交流对象747人,交流比例仅为17%。
4.提升H区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教师社会待遇,调整教师编制标准,保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数量
要解决H区基础教育师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其中关键的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切实保障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不断提高,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管从纵向上比,H区中小学教师待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省内及周边省市地区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仍然相对较低,加上物价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等其他生活成本上升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中小学教师职业明显缺乏吸引力,并且已经影响到已有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此外,近年来青年教师辞职离岗成为常见现象,提高教师待遇问题已刻不容缓。其次,要适时调整有关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的规定,使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要及时对教职工编制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
4.2 引进高学历新教师,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确保教师学历“量质”齐升
要从基础教育的未来出发,努力推进新进教师学历不低于本科或者硕士的要求,确保新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坚持较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标准,确保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其次,对于在编在岗但只能满足教育部最低学历要求的教师,要出台激励性政策,鼓励年轻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本科、硕士学位,以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业实践和研究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最终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4.3 保障乡村教学点运行,加强城镇师资,缓解教师沉重教学负担
农村基础教育向来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短板,非常薄弱。H区全国情况类似,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量多点散,每个教学点就读学生数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要保证乡村教学点的教学任务正常运行。同时,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务工生活,其子弟也一起随之进城,这就导致了城镇教育资源高度紧张。为此,一是地方政府要增设专项资金,增建新的基础教育学校,增加已有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教室、课桌椅等,调动农村富余师资进城,使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有学校可上,有老师可教。二是适当放宽城市县镇教师编制标准,增加教师队伍数量,切实缓解当前沉重的教学压力。
4.4 支持地方师范院校发展,加强与地方师范院校合作互动,更好服务H教育事业
地方高师院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中坚力量,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发展需要高师院校的引领和支持,同时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展前行的不竭动力,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是共生共荣的一体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本地高师院校发展,使其更好为地方教育事业服务。另外,高师院校也要主动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通过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科学研究等积极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高师院校要坚持现代教师教育理念,瞄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着力培养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实际、具有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和较高专业素质的准教师,科学设置在职教师进修学习、进修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针对性地对在岗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充电,实现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同时改变传统科学研究范式,努力密切科学研究与地方教育发展实践的联系,增强科学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基础教育提供更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支持。
4.5 注重吸收补充优质新鲜血液
免费师范生、定向师范生及特岗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更多的毕业生会选择返乡考取事业编,这也包括了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生,以及一些非师范生。随着《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政策的发布,增加了乡村教师的补贴,更多年轻人愿意到乡村从教历练几年。体、音、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比较缺教师,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在教师招聘时要适当扩大招聘数量,改善基础教育学科不平衡的现象,引进专业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6 加强教师的职后培养
一是对新进教师采取“跟岗实习”方式培养。对于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年轻教师,他们充满活力,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之处是他们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带动乡村教师的发展。故,H区可以委托主城区的学校对乡村新进的教师进行1年的“跟岗实习”,以此将城镇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传递给乡村,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是对在职教师采取“校地联合”方式培养。建议H区与商洛师范学院等地方师范院校建立“校地联合”培养机制,为H区乡村教师提供职后培训。培训方式上采取订单式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上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因地、因校、因生进行特色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如提升乡村教师结合本乡本村的社会风俗、文化特色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和研发的能力。同时,注重解决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亚健康、班级管理困惑、家校合作矛盾、计算机能力低下、对外界信息资源恐惧排斥等现实问题,并关注乡村学校复式教学、小班教学和多科教学等现实需求。通过培训拓宽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渠道,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该调研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视角,对Y市H区小学、中学、高中的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发现该区基础教育学校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城区镇区小学、初中教师负担重、教师职业发展渠道相对比较窄等问题,提出了诸如探索教师教育改革、教师补充机制等可资借鉴的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蓝敏婧,全金梅,金梓慧,杨磊.乡村振兴视角下海岛城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325-327.
[2]郝照,包磊.均衡发展视角下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14个地区的调研[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5):90-93.
[3]刘静.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东南大学, 2017.
[4]孙喜杰.探析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现状及原因[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96.
[5]杜继艳.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进程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1):63-64.
[6]张成恩.基于师资队伍建设视角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J].社科纵横,2014,29(05):150-153.
[7] 张静.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8]罗春,孙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05):124-125+140.
[9]高剑嵘.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3):83-85.
[10]田恒平.我国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通山县的调研材料[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03):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