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数字化背景;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
正文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互动模式以及文化传播形态。新闻播音,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深远影响。从传统的电视荧屏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播音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元。这种变化不仅要求新闻播音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新闻触觉,更对其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面对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行业的新要求,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新闻播音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播报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这导致许多新闻播音毕业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环境和市场需求时,难以迅速适应并脱颖而出。因此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新闻播音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对新闻播音行业的影响,以及当前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新闻播音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同时本研究还将结合实践案例,剖析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以期为推动新闻播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的新要求
在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这对新闻播音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新闻播音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而是需要整合来自多元化信息源的内容,包括社交媒体、自媒体等,以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新闻资讯。随着受众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增加,新闻播音人员不仅要准确传递新闻事实,还需要具备深度报道和评论的能力,以满足受众对新闻背后故事和观点的探求。
在新闻播音形式上,数字化技术为新闻播报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手段。新闻播音人员需要掌握多媒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如利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元素进行新闻播报,以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观看体验。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成为新闻播音的重要特征,新闻播音人员需要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及时回应受众的疑问和反馈,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1]。
在新闻播音风格上,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展现出更强的亲和力和个性化。传统的新闻播报往往给人严肃、刻板的印象,而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播音人员需要更加贴近受众,以亲切、自然的风格进行播报,同时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闻播音人员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能力,以适应国际新闻传播的需求。
二、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在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当前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实践化、国际化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国内外新闻播音教育的现状来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新闻播音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课程设置也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主持等多个领域。同时国内高校也普遍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传媒学院和新闻播音培训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术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然而当前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也是当前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闻环境和市场需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新闻传播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新闻播音人员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部分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新闻传播的需求[2]。
针对以上问题,当前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新闻播音人才,为新闻播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新闻播音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播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闻播音的技巧和方法。同时高校还可以与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新闻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播音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闻环境和市场需求。因此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播报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方向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新闻传播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新闻播音人员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新闻播音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与国际知名传媒学院开展交流合作、引进外籍教师和专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新闻播音比赛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推动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数字化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入,开设与新闻播音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践导师;完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
四、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创新教育理念是实施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高校应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新闻播音教育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体系应涵盖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主持等多个领域,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应根据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增设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课程,如数据新闻、新媒体传播等,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还应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新闻播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应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高校应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行业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提升其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高校应与媒体机构、传媒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参与真实的新闻播报、节目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播音行业的运作机制和业务流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全面化,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激励机制应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推动新闻播音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4]。
总结:数字化浪潮下,新闻播音行业面临转型,对人才提出新要求。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个性化与创新能力培养,并拓展国际化视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及搭建实践平台是关键。这些措施将助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闻播音人才,推动行业持续发展。未来,培养模式需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赵星植.数字化媒体时代下新闻实践的转变及新闻人才的培养[J].东南传播, 2011(1):4.
[2] 陈媛媛.数字化背景下跨学科培养数据新闻人才的途径探索[J].新闻知识, 2017(5):3.
[3] 李东.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互动"培养模式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0(2):5.
[4] 张小元,赵星植.数字化媒体时代下新闻实践的转变及其新闻人才的培养[C]//第三届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