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劳动教育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职业能力,更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深入探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为目标,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劳动技能,并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创新创造、团队协作等精神品质,从而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的特征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目标定位、内容体系、实施途径、落实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育目标的双重性。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另一方面,着眼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能力。二是教育内容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从专业性来看,紧密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开展劳动教育内容设计。综合性体现在整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三是教育实践的情境性与示范性。情境性体现在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示范性特征要求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性。四是教育评价的多元性与发展性。多元性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发展性特征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的现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但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更不能吃苦耐劳。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出现轻视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的倾向。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保育工作的轻视甚至逃避,认为只有幼儿教师岗位才是有价值的劳动。
(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来看,劳动教育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多个部门合作,劳动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在劳动教育中,主要由就业创业处全面负责学校劳动教育的策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及反馈工作,但教务处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由就业创业处负责,那么在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联系紧密程度如何界定,与专业培养如何结合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
从学校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来看,更多的体现出校外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如下图所示:
图1 校外劳动教育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校劳动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校外的劳动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主要是跟岗实习(校外教育教学实践)、顶岗实习。
3.劳动教育类型多,但未覆盖全体学生
我校劳动教育虽然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所有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中,例如今年教育学院预计60%的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省外企业),10%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80%的学生参与跟岗实习(校外教育教学实践)。高职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的到位,并没有系统的针对这一专业学生制订专门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在劳动教育方面更多的流于形式。
图2 劳动教育活动五年(2021—2025)预期目标计划表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强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重大意义,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幼儿教师劳动结合起来,与生活紧密相关,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树立科学的劳动观
加强高职学生劳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转变思想观念上出现轻视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的倾向。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分工,在幼儿园所有工作岗位中,不论是承担什么具体工作任务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尊重。
(二)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制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5]。首先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需要进行整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多个重要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专业能力,以适应未来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个人生活技能,如衣物整理与清洗等。通过日常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引导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2)时间与财务管理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生活和劳动计划,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开展财务管理教育,教导学生合理支配生活费,学会预算、储蓄和理性消费。
2.校园服务劳动教育
(1)校园环境维护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种花、浇水、修剪绿植等;安排学生参与校园清洁工作,包括教室、实训室、图书馆、操场等场所的清扫与整理。
(2)校园文化建设劳动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筹备,如校园文艺演出、科技展览、体育赛事等的舞台布置、道具制作、宣传海报设计与张贴等工作。参与校园社团活动的服务工作,如协助社团开展招新活动、组织社团内部会议与活动等。
3.专业技能劳动教育
(1)幼儿手工制作
教授学生各种幼儿手工制作技能,如折纸、剪纸、纸雕、泥工、编织、废旧物品改造等。
(2)幼儿园环境创设
学习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创设的方法,包括空间规划、色彩搭配、主题设计等技能[4]。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与季节变化,设计并布置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等空间环境,营造富有教育性、趣味性和美感的学习生活环境。
(3)幼儿生活照料技能
培训学生掌握幼儿生活照料的专业技能,如幼儿饮食照料、睡眠照料、个人卫生照料等。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科学的生活照料服务。
4.社会实践劳动教育
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在实习期间,学生要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如准备教学教具、组织幼儿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劳动实践(如种植小花小草、整理玩具等);参与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幼儿考勤记录、班级卫生监督、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等。
(三)三位一体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
1.家庭教育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劳动。从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在劳动,
家长要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不能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不能对孩子想要从事的劳动进行贬低、斥责。更不应该要求孩子“摆脱体力劳动”作为教育目标。在家庭生活中,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家庭劳动,甚至在节假日分担父母的劳动任务,会使家庭更温馨有爱,孩子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2.学校教育
学校应主导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制订差异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案,不搞一刀切。在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确保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偏远地区幼儿园工作的劳动素质和精神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完成从劳动价值意识到劳动价值行为的转化。
3.社会教育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不能忽视社会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名劳动者。全社会都应关注劳动教育,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劳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借助社会力量,深化产教融合,全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的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应着重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引导家庭、社会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以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创新的教育方式,多种渠道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做好劳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曲霞, 刘向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19(2): 73-77.
[3]孙杰远,杨小微.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关键一环的劳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1): 1-7.
[4]王萍,万超.学前教育学(第3版)[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5]周扬帆,周婕.探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途径[J].经济师,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