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德育先行——初中阶段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王晓刚

兰州市外国语学校730000

摘要

“德育”指的就是教育者对学习者进行思想和心理层面的深度教育和引导,令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未来有关键的驱动意义。初中阶段,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德育的渗透班主任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将德育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自然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渗透

正文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在过渡期,内心较为敏感,甚至可能会有叛逆行为存在,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德育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全面分析学情、客观看待教育实际,促进德育理念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有效渗透,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渗透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其一,有效缩短师生的心灵距离。通过德育的渗透,班主任能够有效地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细心和认真,还应展现出对学生深切的关怀与爱护,并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深入探究学生的真实情况,耐心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面对青春期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情感问题,班主任应提供必要的关怀,及时察觉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其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情感的健康发展。通过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德育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更能在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三,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可以有效提升班级整体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道德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四,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德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也能够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遵守班级规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德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做出理智和负责任的选择。德育的渗透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二、实践策略

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在实际实施中,可供选择的德育路径有较多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差异、性格差异等灵活选择。下文中我们将阐述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加强日常德育渗透

初中阶段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可以尝试组织德育中心的活动或竞赛(可以立足学科,也可以独立于学科之外),这些活动往往有较多可选形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有驱动作用。班主任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令德育活动更加高效、更加灵活,因此,在日常管理当中,教师可以立足生本理念,划分学生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来鼓励学生参与,实现品德提升和认知发展。

例如,在日常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学科成绩、综合能力,依照对应比例将学生进行分层,组成互助小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的各项能力基本平均。在具体的活动预设和实施上,可以结合节日活动设计创作活动,如时值母亲节或者父亲节,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孝文化”的创作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手抄报、散文诗歌、古曲填词等不同的创作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孝”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活动对于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有较为全面的要求,而且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再如,在“国庆节”,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唱祖国”的演唱比赛,鼓励学生们用原创歌曲、演唱歌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整个过程中,学生小组的分工合作能够在培养对应的德育素养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和协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组织实践活动,锻炼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教师的引导和校内的德育创作活动始终是局限在学校内的,设计一些校外的德育实践活动,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优势之一,有助于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让学生注意到“德育在身边”。另外,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路径。组织实践活动时,班主任应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学生不仅能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环境保护”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上文提及的学生小组为行动单位,到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在活动之前,班主任教师要利用课余或者班会时间,为学生们科普有关垃圾分类的方式、标准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和方法之后,即可到社区中参与垃圾分类,并在社区内为居民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活动中,班主任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活动情况(可以每周几个小组,轮流到一个社区参与活动,教师跟队,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有助于在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强化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树立班级榜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在情感和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同龄人的“成功”和“优秀”有一定的向往性,教师讲得再多、带学生做得再多,缺少一个榜样的作用也难免让学生有“束之高阁”感,因此,班主任老师可以以特定的时间段为单位,设置阶段性的班级榜样(轮流制),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能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良好言行举止的同时自己却不遵守规则,这有助于更好地感染学生,促进他们的道德素养提升。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双周(半月)或一个月为期限,设置“道德小模范”、“劳动小精英”的“岗位”评选,每个学生都可以为自己理想中道德品行和劳动热情比较高的同学投票,选出最优的两名同学,作为当月(或半月)的“道德小模范”和“劳动小精英”,在班级中从事“生活委员”和“劳动委员”的工作,前者随时监督其他同学的道德品行,后者则监督班级内的卫生环境。在一个周期结束之后,其他同学再评价两名同学的“工作态度”,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民主氛围,这也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需要的“被认可感”。在下一个周期开始之前,教师还可以鼓励上一个周期的“道德小模范”和“劳动小精英”传授经验,真正实现德育的良性循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和发展。

(四)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德育迁移生活

在初中阶段,学生形成的良好品德和思想,往往能够在他们课后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直接和父母、家人产生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全面地渗透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再经由家长的配合和回馈,重新反映到班主任新的德育工作当中。具体来说,家校合作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品行的关键,教师需要积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良好融合。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分享学生在校的表现,特别是那些在德育方面有显著进步的学生案例,以此来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支持和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家庭环境,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指导。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设立一些与学校德育活动相呼应的实践项目,比如家庭版的“孝文化”创作活动,或者家庭环保小项目等,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体验到德育的实践和乐趣。德育教育不仅限于学校,而是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德育氛围。

结语:

综上,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适当融合德育理念,能够驱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将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家校合作渠道等充分利用起来,强化德育管理实效,令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和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琼玛.新时期背景下优化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2):0202-0204.

2]侯风华.基于新时期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探析[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31):0199-0201.

3]林文娟.尊重主体,德育沟通——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策略思考[J].好日子,2022(36):0004-0006.

4]钱哲慧.利用信息化沟通路径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质量[J].成功,2023(20):0006-0008.

5]张丽倩.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6):135-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