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备考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备考方法;创新
正文
新高考的制度改革重构了高中语文考评结构与考评内容,标志着应试教育全面转变为素养教育,意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适应个人终身成长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与备考策略必须做出变革,调整课堂结构教学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社会培养更优质的复合型人才。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核心挑战
高考原本是一类教育选拔机制,是学生迈向新的人生阶段的必经之路。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对高考的认识不清,长期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逐渐形成了应试教育体制,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成长与素养发育。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下,高考成为了人生的分水岭,将给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造成巨大的压力。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大多数备考均练习应试技巧、机械性记忆海量知识点为主,这种灌输式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成长、思维发育与素养成长无益,丧失了高考作为优秀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心。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落实,彻底推翻了统治我国教育体系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实现了知识本位教育向素养本位教育的彻底转型。新高考改革后,教育工作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发展,使高考语文考查内容与风向发生了变化。此时,课堂教学模式与备考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及时转变教育重心,使学生在学习与备考的过程中,形成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新高考改革已推行了一段时间,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与备考策略的创新工作仍存在些许问题。部分教师虽然能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与备考策略的重要性,但长期的教育习惯、执教理念难以完全扭转,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满足标准,备考方案不符合高考需求,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化严峻,无法发挥出实际效益。此时,如何调整教学模式与备考策略,使其更具实效性,便成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核心挑战。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整合多渠道教育资源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教师应在教材已有课程内容的教学基础上,合理融合其它内容,创设课内外融合式课堂或学科融合性课堂,使高中语文教学由语文教材出发,持续向外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充足资源,供其自由探索、学习,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构建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多项能力与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整合的教育资源渠道众多,校内资源、家庭资源或社会化资源均可。敲定教育资源后,教师还要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资源的融合路径或整合活动,使多渠道资源无声渗透在课堂之中。
如教师以教材中的文言文为出发点,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课程。为了深化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教师在课堂导入了历史学科、美术学科的知识,创设了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跨学科融合式课堂。带领学生剖析古代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分析文学创作特征以及特殊文学作品在时代背景中的文化价值,深化学生对社会文化与历史环境的理解。利用美术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使学生理解美学的共同之处,形成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正确认识,掌握以艺术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多元化的艺术品类中完成美学鉴赏。
2.2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创设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欲望的教学情境,再配合探究性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走进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活动满足新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需求,可以使学生在针对性的思维能力培养训练中形成较好的探究思维,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获得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经验,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科核心思维的全面发展。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课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考虑到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经验,教师便设计了自主阅读与小组探究活动,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提炼文章中心思想。随后,设计网络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对文中提及的信息以及针对“峨日朵雪峰”这个区域的网络调查,再基于调查结果,对文章内容、背景、内涵做出正确理解。
2.3设计综合实践性活动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学习,更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特征。教师应立足新高考背景,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以及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意识到高考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考查,不仅限于正确的字词读写、经典名篇背诵、阅读,鉴赏与文学写作,还要考查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情况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综合实践性活动,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如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考虑到《红楼梦》篇幅长,阅读难度高,为了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并形成基于个人视角的独到见解,教师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将整本书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引入影视剧资源,要求学生观看多个版本的《红楼梦》剧照、剪辑视频,完成对经典片段的赏析并与原文进行对比。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改编影视剧作品中的二次创作对文学作品的附加价值。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搜寻有关资源,以其他小说改编影视剧作品为例展开讨论、研究与系统分析。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将小说阅读、探究学习、文学鉴赏等多项活动集于一身,构成了系统性的综合课程,而且以影视剧作品为出发点构建的综合实践活动,符合高中生的兴趣喜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积极作用。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备考的创新方法
3.1明确新高考评价标准
备考必须要建立在了解高考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与传统的高考考查内容方向不同,新高考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为了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使其有的放矢,必须要认真分析新高考政策,界定新高考的新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的核心需求后,再以其为基准,设计相应的备考活动与专项训练即可。剖析新高考评价标准时,应有学生一同参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会,与学生一同分析往期高考试卷中的题目,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此类高考题目的考查要点,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新高考评价标准的印象。
3.2设计针对性强化训练
备考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面对高考,能在考试时发挥出个人的最高水平。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以及各种高考考查形式,提高学生对高考的熟练度,即可有效缓解学生面对高考的紧张氛围,使学生以更轻松的态度面对高考。而且,教师设计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大多指向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薄弱环节或历年高考真题中常出现的题型,能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思维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真题。为了避免长期无变通的强化训练,损耗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适当创新教学方法与训练模式,给予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如设计情境模拟教学,设计与辩论活动、口语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适配的情境,将高考真题中需要学生以书面用语作答的题目转换成可为学生提供趣味性学习体验的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积累经验,形成特定的学习思维。
3.3制作模拟高考错题集
模拟高考是备考的重要项目。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备考新策略也应保留该项目,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必须作出调整,确保模拟考试与真实高考之间的相似性。模拟高考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剖析试卷,研究考点分析错题。整理模拟考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并要求学生使用错题集,整理错题内容。错题集中应含有错题内容、错题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彻底解决错题背后的知识盲点或思维误区,同时,让在模拟高考与错题总结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防范同类型错误二次发生。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与备考方法均应做出相应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备考活动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策略,在备考时,要明确高考评价标准、设计针对性强化训练,并辅助学生制作模拟高考错题集,使语文教学与备考策略与高考诉求保持同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备考策略研究[A]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九)[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4.
[2]周文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3,(03):43-45.
[3]潘会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研究[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三)[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8.
[4]邱丽玲.决胜新高考,从健全高中语文复习备考策略开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47):17-18.
[5]丁雪玲.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