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以五上三单元民间故事为例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王金燕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众纺路小学 单位邮编:030024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并紧密贴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此,教师实施情境教学时,需精准把握恰当时机,采用适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体验中,深刻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领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文章以五上三单元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为例,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提供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民间故事

正文



引言: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依托实际情境展开的教学策略,核心在于构建具体且逼真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在贴近现实的氛围中吸收知识、锻炼技能。该方法着重于学习场景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关联,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深化理解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创设信息教学情境

目前,教育体系正积极推进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该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体系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杰出代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拥有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展现形式的强大能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崭新的平台。通过运用该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充分激发,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以显著提升。例如,《牛郎织女》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该故事以独特魅力流传千年,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文章中对牛郎织女的相识、相爱过程描绘的引人入胜,但鉴于小学生想象力的相对有限,学生可能难以仅凭文字完全领略课文中的意境。为了让学生体会故事情节发展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学习牛郎织女的美好品德,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将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动画播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文字之外的多种感官渠道去感受牛郎织女的故事。该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扭转课程内容过于繁杂、艰涩、偏离实际及陈旧的问题,同时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理性思考之间自由穿梭,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课题。为实现该项目标,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将教材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依旧以牛郎织女的教学为例,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话语“每当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还可以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进行互动交流,于多方思维的碰撞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效避免文字阅读可能带来的单调乏味,还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创设故事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尚幼,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相对有限,这不仅导致学生难以长时间维持注意力的集中,还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小学生天生好动、纯真无邪,大多对故事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生理与心理特点,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为学生构建故事情境,以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2]。以《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在课程导入阶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得到了一块可以听见动物说话的宝石,不过需要注意使用的时候不能告诉他人自己所听见的,不然就会变成一块石头。但为了救乡亲,海里布说出了这个秘密,虽然乡亲们因此得救,但他永远的变成了一块石头,据说那块石头现在还在”当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这个故事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此时,该种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的广阔领域中,面对面交流无疑占据着最为核心且基础的位置。该种教学方式体现为师生间直接而深入的一对一问答模式,通过这种互动,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文本之中,学会站在主人公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并不具有严格的逻辑和统一的答案,而是充满了多元解读的空间。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不断与自己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尽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学生因兴趣、性格及生活经验的差异,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时难免会偏离文章的主旨,难以准确把握核心要点。教授那些蕴含深厚历史背景的文章时,应将学生带入与文章情境高度契合的历史场景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五、创设表演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场景中,教师应当致力于为学生搭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该过程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构思并设计一系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自主探索、提升能力、汲取知识。而在众多活动中,表演作为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形式,教师更应注重创造适宜的表演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童趣,许多篇章都极其适合被转化为表演情境。教师应紧扣课文精髓,灵活地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表演元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通过亲身演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其中,一部分学生作为演员,生动再现故事情节,其余学生则成为观众,共同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该种高度还原的表演情境中,表演的学生将仿佛穿越至课文世界,深切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并将真挚情感传递给每一位观众,使其他学生深受触动。此时,学生的全部精力都聚焦于教学活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内心体验将得到极大丰富[3]

结论: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出极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方式的革新,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学习成长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以此激活语文课堂,使之焕发勃勃生机,从而培养出更多既拥有开阔眼界又具备深厚语文素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高文华.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与实践应用[J].读写算,2024,(23):44-46.

[2] 冯秀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4,(16):42-47.

[3] 张军学.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4):100-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