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李超**

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 单位邮编:519090

摘要

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以可视化的模型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本文将探讨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为生物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物;概念模型教学;应用

正文


前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方法通过构建生物学知识的概念模型,帮助学生在认知上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生物现象和原理。通过可视化的模型,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学习抽象的生物概念,还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1]。因此,研究该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将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意义

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通过将复杂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度理解,理清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其次,该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科学思维。此外,概念模型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该方法还强调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与整合能力[2]。此外,学生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常需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概念模型的可视化特性使教师能够直观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提供针对性指导。

二、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策略

1.丰富教学模式

在生物学课堂中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模型,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方法变得更为多样化,而且也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实物或数码建模来演示生物学构造,将会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借助该模式,可以实现静、动两种形态的任意变换,使学生从静止到静止的生理结构中认识到它的结构特点,从动力学上理解它的运动状况,经历由抽象到具象的思想转变。运用模式将繁杂的事物组织起来,使其能够通过艰深的术语来了解其实质。

比如,在教学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一部分时,由于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的一种疾病,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事先为同学们安排一些课前作业,要求他们课前搜集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患病机理,并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交流。此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分泌途径等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饭后血糖升高时,机体的调节过程以及饥饿状态下机体如何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和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加深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从生活例子开始,把课堂上讲的东西引入到了课外,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打破了过去那种单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2.锻炼学生能力

建立概念模型,既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将生物学模型展示给学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的思维从枯燥的课文内容中抽离出来,改为概念模型,活跃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生建立模型的时候,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同一个东西,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建立一个模型,既是为了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也是为了让人认识目标,通过建立生物学模型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性。

比如,在教学《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部分时,由于教学内容多、难点多,所以老师要让学生事先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激素的调节,且是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一点,课堂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构建多激素综合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的概念模型,模型中主要凸显各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协调和相拮抗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激素调节,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在已构建的概念模型中补充光、温度和重力等因素,并体现出这些环境因素也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这节内容构建的模型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3.调动学习热情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建立概念模型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图形、图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诱惑力,通过图形、数值来建立模型,能够提高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的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模型来进行教学,让他们也能够参与到建模之中,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充分利用小组协作和分工的能力来构造生物学模型,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能够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教材中的概念[3]。在运用概念模型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

比如,在讲授《免疫调节》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们想一想,为什么流感高发季时,很多人会感染流感而有些人却保持健康。进而,我们可以引出免疫系统的组成这个概念。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图片给学生演示,帮助学生构建免疫系统组成这一概念模型另外,老师也可以用动画演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以及人体如何抵御并清除病原体的全过程,并对特异性免疫过程进行深入的解释。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特异性免疫调节过程建模,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若机体在抵御或清除病原体过程中反应过激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从而在已有的模型基础之上补充免疫失调相关内容。最后,通过分析注射疫苗、癌症的免疫疗法等医学前沿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之,概念模型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和系统的学习平台,也促进了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信息整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未来,只有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才能使生物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成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占良.生物学概念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基金项目: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生物学建模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ZHGHKT047

**作者简介:李超(1987—),男,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教师,

E—mail:645298621@qq.com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