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幼小衔接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幼小衔接
正文
前言
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是幼小衔接的关键。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细节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剖析,为有效、有序、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必须从问题的实质出发,充分认识幼儿的特点,找出问题的出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现阶段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方面的问题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目标上有显著差别,无论是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有很大差别。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紧张的教学环境,也有一些幼儿因为长期的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很低,上课也很难专心。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问题也是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只有充分利用老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有效地进行交互,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年级的老师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缺乏深度的沟通,与工作中的实际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入学前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造成幼儿自身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某些基础知识上,小学老师们会以为他们在幼儿园里就学到了,而幼儿老师们却以为这些都是在小学里学到的,因此不会去做任何的讲解,导致了幼儿的知识空白。
(三)家长方面的问题
幼小衔接的不顺利也是因为家长的原因。教育本身就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然而,在目前的阶段,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够端庄,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在幼小衔接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发展。有些父母甚至会自己传授一些知识给孩子,却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从而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
二、幼小衔接的原则
(一)把握好衔接的依据
提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应正确掌握现有的教育规律。首先要掌握好幼儿园的衔接基础,主动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和冲突,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因为老师与父母对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常常以为只要有一定的高年级知识,就不会在小学的起点上落后。然而,这并非事实,幼儿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才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不管是老师,或是父母,都应该重视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进入小学后,幼儿想要尽早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融入新集体中,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其重要保障。
(二)把握好衔接的尺度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进行衔接时,要注意掌握好“衔接”的力度,这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幼儿的自然本性,给幼儿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另外,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里,也不能有过多的高强度学习。要重视幼儿的综合发展,避免幼儿过早地发生反叛心理,从而引起对学习的反感。
(三)把握好衔接的流程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步步地进行。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要提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效果,必须正确地进行这三个时期的统筹安排。让幼儿们熟悉新的环境,加强他们的认知,然后是大班的加强训练,让他们对小学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知识。充分地准备好接受小学教育。
三、提升幼小衔接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一)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为了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我们需要对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差异性进行认识。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一环,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学习纪律、行为规范等。要提高幼小衔接的衔接效果,就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的衔接效果。同时,幼小衔接工作要结合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特点,结合其年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的引导,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幼小衔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理性应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小衔接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只有正确地看待问题,抓住幼小衔接的契机,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而在学校教育则主要是在教室里进行。很明显,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幼小衔接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的,避免影响到其他阶段的教学。幼儿遵循传统的行为虽然可以移植,但幼儿教育还是强调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遵循规则,却很少涉及在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规则。在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而在幼儿时期,则无法进行这种教学。
(三)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提高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家长的主动介入。消除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趋势,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学会正确的养育方法。通过建立家长交流群、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等方式,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缺陷,并积极改进,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家长还要重视幼儿营养健康,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交际技能,学习如何解决冲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从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设计幼小衔接活动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必须针对其需要,从内容、目标、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比如幼小衔接工作尤其注重大班的主题教育,我们可以根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首先要让老师明白,在这个主题教育的背景下,要让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一种渴望,让他们对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消除幼儿的陌生和焦虑,可以帮助其迅速地融入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中,从而培养其在心理、技能、行为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制订以幼小衔接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目标。例如,可以将活动目标设定为:有序地收拾自己的背包,养成对自己的学习用品的爱护的良好习惯,减轻幼儿进入小学的恐惧症,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在语言表达上,通过幼小衔接的专题活动,幼儿能够清晰、流畅地描述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认识到小学的教育设备、课程安排、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目前幼小衔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思考,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为此,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强化小学老师与幼儿老师的互动,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张小敏,刘洁琼.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初探[J].女人坊,2021(10)
[2]孙可宁.“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基于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2020
[3]邹婷.小学一年级教学视角下数学幼小衔接教育有效性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20.
[4]张辉.再探日本“幼小衔接”问题--基于其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历史演变[J].启迪与智慧(下半月.幼儿版),2020
[5]于日菊.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进行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