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策略与阅读素养提升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肖成虎

甘肃省永靖县四局小学7300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阅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通以期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策略;阅读素养;教学方法

正文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导致阅读理解困难,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素养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核心所在,它涵盖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这不仅意味着学生应该能够从复杂的句子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还能够识别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学生应具备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并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归纳。通过丰富的阅读实践,学生将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以更深入的视角解读各种文本,增强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深度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学生在理解文本表面信息的同时,还应具备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这要求他们不仅要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和逻辑关系。学生需要学会质疑所读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判断信息的来源和价值,这不仅包括对作者的背景、立场和意图的分析,还包括对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估。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中的观点,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形成独立见解。分析各种观点的优劣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不仅促进学术成功,还能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多角度分析社会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开放心态,不被偏见影响。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筛选信息,培养出具有开放心态和批判精神的未来公民,这些公民能在学术和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进步和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的深层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吸收知识,还能在多元的情感世界中找到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塑造,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具人文性,更加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素养还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应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自主的阅读探索。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孩子们多样化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在广泛的知识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当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和深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创设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基础。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等,让学生接触到多种类、多层次的书籍。书籍的分类应合理,让学生能够便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鼓励阅读的氛围,通过阅读活动、读书分享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家庭阅读环境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可以建立家庭图书角、定期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等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行为。家校共同努力,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阅读角,展示与“落花生”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书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的图书馆资源,设计一次“寻找落花生”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图书馆中寻找与落花生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另外,家庭环境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的参与能够增强孩子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二)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学生阅读之前设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及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后梳理信息,巩固记忆。另外,在阅读文章时,画出思维导图的方式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而且图形结构也很好的帮助学生去记忆中文章的中心思想,既能提高理解能力,也能扩展思维深度。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在读课文之前,可以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对桂花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可能讲述什么内容?”这种预测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作为主题?”“文中有哪些描写让你感动?”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或是画出思维导图,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批判思维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同一故事或文章,让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冲突与关系。首先,可以提问:“你认为张良和韩信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支持谁的观点?”这种引导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角色的动机和行为,进而进行深入讨论。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对文本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听取同伴的意见,并进行辩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本的现实意义,问学生:“这个故事在今天仍然有用吗?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扩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阅读,掌握文章核心思想。

(四)组织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定期组织各类阅读交流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和其他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在阅读时产生的不同观点和思考角度。阅读交流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阅读分享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和母亲、亲情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例如:“书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哪些母爱的表现?”通过这样的分享,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对母爱的更深层次理解。学校还可以举办“阅读周”活动,邀请学生参加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书籍交换、读书笔记展示、作者见面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书籍,拓宽阅读面,也能够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安排写书评的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写下自己的书评,分享学生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书评的模板,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所读的文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祁明艳.培养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素养路径分析[J].教育,2024,(28):91-93.

[2]曾佳佳.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审美阅读素养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30):25-27.

[3]沈双娜.培养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J].家长,2024,(22):112-114.

[4]池梅莲.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与评价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2):84-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