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路径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陆友玉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第一中学 418500

摘要

高中思政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至关重要,而社会实践能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情境。本论文全面分析了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的路径,旨在探讨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融合路径。在阐述融合必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从课堂教学环节、课外实践活动、社区资源利用以及网络平台拓展等多方面探讨融合途径,同时强调教师引导和评价机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将思政课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其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社会实践;融合路径

正文


   一、引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高中思政课的融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高中思政课对于学生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实践能让思政知识“活”起来。二者融合意义重大,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社会实践能提供真实情境。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理解课本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如在参观企业中理解经济制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社区服务实践中体会个人与社会关系,促进全面发展。这种融合可以让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和行动能力。

二、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知识理解角度看,社会实践能将思政课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社会实践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真实的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历史文物、聆听革命故事,这种直观的感受比单纯在课堂上讲解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精神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有关企业经营的内容时,学生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能真切看到企业的运营模式、生产流程等,从而深入理解课本知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思政课上学到的抽象理论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实践相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次,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政治素养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政治主题的调研,如社区选举情况调查。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在基层的运行情况,增强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政治素养。

社会责任感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一系列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在社区服务实践里,他们能体会到弱势群体的困难,进而增强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这些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公益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担当的主人翁

实践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像在模拟政协活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要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提案,锻炼了他们的调查、分析、沟通和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社会实践要求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策划、实施和总结。例如,开展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这一系列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后,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高中阶段是学生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规则、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某些环节,这使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环境,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方式逐渐多样化,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和先进人物事迹,将课本上抽象的价值观、历史观等知识具象化一些学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也较为普遍。也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的义务劳动、垃圾分类宣传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部分学校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有的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并且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部分学校还会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评估教师探索意识增强不少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融合路径。他们会结合社会热点,如环保问题、法治事件等,设计实践主题。例如,针对环保主题,教师会带领学生调研当地河流污染情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过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源保障不足

1、时间资源紧张高中阶段课程安排紧凑,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学校为了保证高考科目的教学时间,往往压缩思政课教学的时间分配给社会实践的时间就更少此外,协调各学科教学时间和社会实践时间存在困难,学校很难抽出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持续的社会实践导致思政课社会实践难以充分开展。

2、经费支持有限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用于交通、场地租赁、设备材料等方面。但是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预算较少,导致一些高质量的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3、实践活动深度不够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参与例如参观博物馆,学生可能只是简单浏览展品,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内涵。

4、实践活动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结合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实践活动是零散的,没有紧密围绕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将实践体验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5、教师指导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不擅长。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难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思政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6、教师对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通常只是看学生的实践报告,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思考深度等因素,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思政素养提升情况。

四、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路径

(一)加强教师融合意识与能力培养

1更新教学观念。学校要组织思政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的成功案例,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社会实践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定期举办教学改革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介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师观念更新。

2、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如安排教师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悉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增强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3、加强家长的教育宣传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家长们认识到思政课社会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使教师和家长理解社会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延伸。例如,展示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学生的案例,让他们看到实践的价值。

(二)拓展和优化实践资源

1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学校应在课程安排上为思政课社会实践留出足够的时间。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如利用寒暑假安排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项目,如社会调研、文化传承实践等;在学期内,可以利用周末或综合实践课程时间开展短期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法律宣传等。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调,避免时间冲突。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要积极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基地。例如,与当地法院合作建立法律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经济实践基地,开展企业参观、职业体验等活动。同时,要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基地能够持续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

(三)创新实践活动形式

1、主题式实践活动围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式实践活动,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文化探寻、现代科技发展调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采访等系列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思政课不同章节的内容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主题内涵。

2、项目式实践活动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如“社区垃圾分类推广项目”。学生需要进行项目策划、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将思政课中的环保理念、公民责任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角色体验式设置角色体验活动,如模拟政府决策听证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决策过程和国际合作等情境,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相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政治素养。

(四)完善评价机制

1、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度、知识运用能力、思想转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因素。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生在完成一项社会调研后,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彼此的贡献和表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调研成果、实践过程记录等进行综合评价。

2、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比重。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实践成果的指导等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激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

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尽管目前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意识和能力培养、拓展实践资源、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完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这不仅能够让思政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意义重大通过多种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资源有限、安全保障等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融合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目标,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成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解决现存问题,完善融合路径,能够提升思政课质量,培养出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D]. 王爽.辽宁师范大学,2021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迷.西南大学,2021

[3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路径探析[J]. 梁婉雅.教学与管理,2022(07)

[4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薛久俊.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2)

[5社会实践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何宁.扬州大学,2020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研究[D]. 刘燕妮.扬州大学,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