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单元教学”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卢爱春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西街小学 252300

摘要

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多文本整合化授课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他们多角度、多方面探知的意识,又可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能力得到培养,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使单元整体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阐述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单元整合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教材乃至语文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把握,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从宏观角度对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及内在规律进行探究,从而助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单元整合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结合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在开展单元教学前,教师需研读单元教学内容,准确提炼出具有导向性的单元教学主题,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课程知识的整体性,突出单元教学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严密,从而保障单元教学的效果。在提炼单元教学主题时,教师要从知识内涵与学科技能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单元内的多篇文章深入思考,思考如何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阅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感悟,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这一单元包括《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书》以及《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可以发现,这三篇文章都属于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对景物进行描绘引出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因此,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单元内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写景抒情文的阅读理解方法,并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需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提炼单元教学主题。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这一单元内的三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比如《父亲、树林和鸟》体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大自然的声音》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而这些文章都寄托着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在明确了课文内涵、梳理了课文之间的联系后,教师就可以总结归纳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即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通过提炼单元教学主题,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多篇课文之间的共同点,强调单元教学重点,增强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导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单元主题教学的效果。

二、设计群文探知任务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类语文知识,比如汉字的读音、写法、含义,了解不同修辞手法特点,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等等。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以及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组织开展群文探知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自主学习其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字词含义,分析不同语境下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文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思考掌握,提高学生的系统化认知水平,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为其往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围绕“识字”展开,学生需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掌握“州”“”“”“”“”等汉字以及“奋发”“龙舟”“团圆”等词语的读音与含义,学生还要学会归纳这些词语,学会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了解比喻句的作用及其用法。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整合单元内文章《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以及相关课外文本,为学生布置群文探知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这些课文,自主寻找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先不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的含义推测这些生字生词的意思。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再为学生具体讲解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带领学生梳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并让学生归纳所有文章中“ABB”式的词语,学会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梳理。随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寻找每篇文章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分析比喻句与拟人句在整个语句或段落中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习其使用方法。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生字”“词语”“句子”三个大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单元知识框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展群文探知学习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化学习意识,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为其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研究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学习。单元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还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或组内同质的原则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索单元知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这一单元的课文有《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我不能失信》。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人文主题单元,所有课文都是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展开,而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能够理解文章中复杂难懂的句子,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描写身边人物的特点。在明确了单元教学主题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单元整体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好合作学习任务,可以从阅读学习、写作学习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突出、基础扎实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不够稳固的学生,形成“以优带差”的局面。在合作阅读学习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领其余学生阅读学习单元内的课文,为其分析其中复杂难懂的语句,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使学习能力与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能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又能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从而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讨论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人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人物特点随笔练习,再在小组中相互传阅,互相给出评价建议,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既可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质量,又能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能够突出单元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展开阅读学习活动,为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教师要不断探索优化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举措,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阅读学习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吕培培.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课内外,2020(26):280.

[2]金国婷.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086-1087.

[3]刘青. 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5):627.


...


阅读全文